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恩施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属湖北省行政管辖区,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4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恩施调研,将恩施州的州情概括为:“老、少、边、山、穷”。改革开放40年,恩施从农村改革开始起步,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全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标签: 恩施地区 农村改革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中共中央总书记 纪实 鄂西土家族
  • 简介: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贵阳有了贵州最早的报纸《黔报》以后,贵阳地区的报纸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四个时期,即清朝时期、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文将对解放前贵阳地区各个时期有哪些报纸,其特色是什么?作一粗略记述。

  • 标签: 贵阳市 报纸业 报纸语言 报纸功能 印刷工作 经营方式
  • 简介:《昭通地区志》分为上中下3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上卷于1997年4月出版,中卷于次年10月出版,下卷于1999年8月出版。全志设44个部类,其中专志41篇223章817节,共计324.4万字,是一部通志,断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1990年底。断限后至今已有11年时间。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和1998年2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规定“各级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云南省地方志工作1996~2010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自本届志书下限之年着手续修下一届志书”的要求;

  • 标签: 《昭通地区志》 中国 云南 地方志 编纂工作 工作设想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豫南地区现存两种形制比较特殊的歇山顶建筑——'半歇山顶建筑'和'假歇山顶建筑'。前者从正面看是歇山顶建筑,从后面看则完全是硬山建筑做法;后者从外看具备歇山顶建筑之轮廓,内部主体结构实为硬山建筑之做法。

  • 标签: 古建筑 半歇山顶 假歇山顶
  • 简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森林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枢纽.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它还是古代最重要的燃料和手工业原料的提供者。尽管目前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但人类社会活动中.常常存在主观盲动性,还在不断地“导演”破坏生态平衡的“悲剧”。

  • 标签: 唐代 岭南地区 生态环境 林业 中国 人工种植
  • 简介:<正>清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使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由事物总是不断地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它在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经营和开发方面也同样如此,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就。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和广西在这方面所造就的业绩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在前此历代基础上对滇桂地区的开发及其成绩,不仅使国家的统一和西南边疆的稳固程度较之前代得到显著的深化和加强,也使这里昔日极度落后的广大边远山区的社会经济面貌获得相当程度的改观。

  • 标签: 西南边疆 边疆民族地区 清代云南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王朝 清代前期
  • 简介:一、全国学制改革的概况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朝社会各阶层都进一步提出了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的主张。这种改革主张要求全国有统一的学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张之洞和刘坤一都建议清廷递减科举,注重新式学堂。“将科举略改旧章,令与学堂并行不悖,以期两不偏废;俟学堂人才渐多,即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①同年九月,清廷下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②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进一步推行学

  • 标签: 绥远地区 新式学堂 中学堂 办学堂 内蒙古图书馆 绥远城
  • 简介:教育和就业是维护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地处南疆的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深入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民族教育 职业教育 和田地区
  • 简介: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查明,太原市范围现存太原文庙、晋源文庙、清源文庙和徐沟文庙共四座文庙。其中以太原文庙规模最大,清源文庙现存建筑年代最前。而文庙建筑的出现与定格,是与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统治阶层最高政治理念密不可分的。但就文庙建筑规制的形成而言,却是以渐进方式逐渐完善的。

  • 标签: 建筑规制 太原地区 文庙 文物普查 政治理念 儒家思想
  • 简介:民族旅游业作为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重点,是我省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民族旅游业也得到辽宁省政府的重视。但是,相对于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我省民族旅游业的发展还相对落后。造成落后的原因,从内部看,是民族旅游地区自身经费和专业人员的不足;从外部看,则是民族旅游地区的特色文化发展相对较弱。这说明辽宁省的民族旅游业需要完善管理体制,整合特色资源,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使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 标签: 辽宁省民族地区 旅游 发展
  • 简介:一、前言廖伦光研究台湾客家纳骨葬法与坟墓体系,依据葬俗与墓作的差异指出客家坟墓的类型,有初葬的大葬、拾骨后的寄岩半葬、二次葬正式坟墓的吉坟风水及家族墓“阴塔”等4种。除了大葬、寄岩、风水吉坟葬法之外,美浓地区现有坟冢葬法,尚有古老大人墓、打银牌、生基、家冢以及纳骨塔(如表1)。

  • 标签: 台湾地区 风俗 坟墓 二次葬 客家 风水
  • 简介:小河区,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它得名于流经境内的小车河。小河区主次干道大都以中国的著名江河命名。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小河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花溪区的行政区域。就在这片新的行政区域之上,也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小河区建区历史很短,其建区前的行政隶属关系变迁较为复杂。元朝建金竹府,《长顺县志》记载:“元世祖至元年二十六年(1289年),以金竹寨置金竹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

  • 标签: 金竹府 小河区 明洪武 贵筑县 长顺县 傅友德
  • 简介:独特的客家精神,是鉴别客家人的四要素之一。客家人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条件下,逐渐将中原带来的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文化互相融合。在长期的动荡融合过程中,使这个民系有了别于其他汉族民系的“客家特点”,即产生了独特的客家

  • 标签: 客家地区 人文环境 客家精神 客家文化 商业城市 价值观念
  • 简介: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安多地区佛法传播史略》,是一部记录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在安多藏区传播历史的早期文献,成为后期诸多安多教法史的重要资料来源。作者夏尔·噶丹嘉措是当时安多地区著名高僧,1630年任青海隆务寺住持,对格鲁派在河湟流域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尚未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首次尝试把这部珍贵的文献译为汉文,并对文中出现的寺院、地名、人名、年份等加注,为考查这段历史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可靠的文献资料。

  • 标签: 《安多地区佛法传播史略》 夏尔·噶丹嘉措 藏传佛教 格鲁派 传播史 译注
  • 简介:在三穗县圣德山周围的坦洞、绞强、岑坝、等溪、龙脚、拿相、香炉、木良、顺洞和瓦寨部分地区,以及相毗邻的剑河县南明乡的敏寨、缥寨、司头、岑戈寨和平畛、小广、大洋、磻溪等一带侗族地区,解放前大约有五万人之多,直接或间接地信奉圣婆。这种信奉圣婆的活动流传到土地改革时期,也有一些村寨流传到1957年。敬奉圣婆亦称拿(敬)冷神,侗话叫“垒婆扭”或“打扭”。关于信奉圣婆的情况,虽无正史记载,但散见于当地部分侗族家谱、地方志和碑文之

  • 标签: 奉圣 改革时期 剑河县 三穗县 思州府 送圣
  • 简介:<正>蕪湖是长江下游一个較大的商埠,也是皖南的經济中心。清代末年,在此設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統轄皖南各府,所以它又是皖南的政治中心。它位处长江、清弋江、水阳江諸水的会集点,水陆襟带,舟車辐辏,自古以来就是安徽的重镇。19世紀末,芜湖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米市之一,米业盛况空前一时。1876年“烟台条約”規定辟为商埠,第二年就在这里設立了海关,蕪湖附近的江面上出现了各大公司的“躉船”。許多进口的商品,均山这里轉发各地。1902、1903年,市内增辟租界馬路。1904年,“紳商”們为适应商务需要,纠集商股,筹建芜广(蕪湖到广州)鉄路,并着手动工筑好了陶沟至湾沚一段的路基和桥梁。用机

  • 标签: 辛亥革命 皖南地区 安徽 反革命 同盟会 安庆
  • 简介:海陆丰福佬人从他们的故地莆田经过闽南进入粤东的途中,要穿越闽粤境内的丘陵地区,因此,他们与居住在该区的客家人(福建籍或潮州籍的客家人,即所谓的“福佬客”)就发生了很多的接触。另外,在海陆丰落脚的客家人也很多。再有,两县的北部、西部相邻的紫金县、惠阳县(归善县)等也都是客家人的居住区域,所以福佬人如

  • 标签: 福佬地区 客家 戏剧传承 “福佬客” 神诞戏剧 祭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