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运动康复及物理治疗。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康复物理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康复治疗骨痛症状消失25例,疼痛减轻4例,总有效率达96.66%。结论于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骨折或者担心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的社会活动,导致较低下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治疗配合骨折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4年7月—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双盲分为运动组、对照组两组,各70例,两组间患者于一般资料间无差异;运动组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治疗配合骨折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骨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表现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运动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的VAS在术后并无差异,但经治疗2周、1个月、4个月后出现存在较大差异;且运动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远低于对照组;运动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运动康复治疗配合骨折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很好疗效,有效减轻患者患者疼痛,其预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康复 骨折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和运动功能,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83.3%、96.%,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在治疗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FMA、MBI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疗法,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康复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共有8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在本院接受治疗,对其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43例,分别给予运动康复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LVEF、LVEDD、LVESD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F、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应用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后,可明显改善其心功能,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运动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5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Fuel-Meyer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uel-Meyer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Fuel-Meyer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上下肢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上下肢肌力均优于护理前,其观察组上下肢肌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和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肢体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偏瘫 运功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癫痫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l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癫痫患者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有氧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有氧运动)。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有氧运动能够缓解癫痫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其焦虑状况。

  • 标签: 有氧运动 癫痫 心理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康复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康复组和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以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康复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2例(4.35%)显著低于常规组9例(19.57%),各组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出血 偏瘫患者 康复护理干预 运动功能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观察选择中药针灸并用方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51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形式为分组对比;分组依据为所有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接受治疗方法不同;对于26例观察组运动性活动受限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为中药针灸并用;对于25例对照组运动性活动受限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单纯中药治疗;最终通过观察两组运动性活动受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突出中药针灸并用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择中药针灸并用,可以将患者肢体活动受限的情况显著改善。

  • 标签: 中药针灸并用 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体育运动需要很强的实践性,而实践活动下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也很大,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教学时对于意外的发生要格外关注,而找出意外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或避免意外的发生。分别从学校、体育老师、学生自身和其他等方面分析了体育运动中意外发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对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体育运动 意外发生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与运动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积极展开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结果同组比较,干预前后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有效展开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护理 运动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运动疗法(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合患者护理两周后其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两周后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下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运动疗法对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心理护理 运动疗法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在我院的1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选取的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早期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肌力改善情况以及ADL评分、FM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效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改善的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炸走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对比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肌力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显著提升,因此,早期康复护理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在高血压合并呼吸困难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高血压合并呼吸困难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的患者120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查,男女分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肺通气功能和运动耐力情况进行比较。结论心肺运动试验是一项有效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率较高,可以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运动试验 高血压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早期运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与观察组(n=3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运动护理,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出血 下肢静脉血栓 早期运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双盲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诊的70例中风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研究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另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肢体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改善运动功能,而且可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风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等分成两组。将其中进行常规患肢功能训练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脑卒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两组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之前,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I指数评分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治疗后,两组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明显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患肢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其健侧肢体功能训练能显著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健侧肢体功能训练 脑卒中偏瘫 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门诊及心理门诊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到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认知-运动”干预组,“认知-运动”干预包括规定强度和频率的健身跑运动锻炼及个体化的认知治疗;分别在基线和第1、3、6和12个月进行盲法评估HAMD-17、CGI、SF及SERS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HAMD-17、CGI及SF改善优于对照组,SERS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能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的情绪及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认知治疗 运动治疗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观察组采用物理治疗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和日常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采用物理疗法与运动康复治疗联合治疗,提高患者身体质量和关节活动评分,临床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髌骨骨折 物理治疗 运动康复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运动功能恢复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本文选自从2016年2月-2017年3月到医院接受急性脑卒中偏瘫之恋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护理,待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后的48h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内容为肢体活动。对比两组患者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两组的患者症状和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恢复情况要明显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偏瘫疾病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