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MSCT评价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CRLRV)变异,以提高对该类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受检者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对12例CRLRV变异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RLRV变异12例,发生率1.25%(12/960),CT示左肾静脉主干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主要位于L2~3,椎体前缘水平,向右注入下腔静脉或左侧髂总静脉。其中2例出现血尿,1例合并胸腔异位肾。1例合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CRLRV变异,对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和减少左肾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肾静脉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窦瘤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为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声像图表现。结果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中,右冠窦瘤破入右室流出道9例、右冠窦瘤破入右室3例、右冠窦瘤破入右房1例、无冠窦瘤破入右房7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超声心动图均清楚显示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破口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及破入部位。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特异性强,且简便、准确,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窦瘤 破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妇科手术患者,其发生静脉血栓并造成栓塞的危险因素。并验证应用其评分简表的有效性。方法作者工作单位的妇科,于 2019 年收入病房治疗的 148 例手术患者,将 1 至 6 月, 7 至 12 月,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且接受手术 的 148 名患者进行纵向比较分组。将前六个月,接受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妇科手术患者视为对照组;将后六个月,接受常规治疗 与护理基础上接受评分简表评估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 74 例受评分简表评估观察组患者,在危险因素评估与综合康复效果上 都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妇科手术患者而言,运用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接受评分简表评估的治疗方 式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隐患。

  • 标签: 妇科手术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AF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其中10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DSA证实,对比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结果:1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右CAF8例,左CAF4例,其中漏入右房2例,漏入右室6例,漏入左房2例,漏入左室1例,漏入肺动脉1例。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冠状动脉明显增宽,部分扩张呈瘤样,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瘘入的心腔或肺动脉内探及异常血流束,频谱多普勒于瘘口处录及连续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CAF的起源、走行及瘘口位置,在CA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冠状血管 动脉动脉瘘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16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8例共发现动脉瘤69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0例,2个动脉瘤7例(14个),3个以上动脉瘤1例(5个)。16SCTA清晰显示了颅内动脉瘤的部位、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而有效的筛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土三七相关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HSO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48 例土三七相关HSOS 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48 例HSOS 患者均因误服土三七致病,结论:误服用土 三七是我国 HSOS 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水,肝功能损害。HSOS 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 及MRI 增强常表现为斑片状和(或)地图样强化。

  • 标签: 土三七 肝窦阻塞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吡咯生物碱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疏肝汤联合动脉栓塞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动脉栓塞术及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健脾疏肝汤口服,观察患者肝功能、血常规、AFP测量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及肿瘤大小。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FP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及脾静脉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汤联合动脉栓塞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能改善肝功能,降低门脉压力,延缓肿瘤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中药健脾疏肝汤 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脾动脉双栓塞术
  • 简介:目的: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算厚壁斑块、薄壁斑块与破裂斑块容积传输常数(Ktrans),评估新生血管,为易损斑块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怀疑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41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根据MRI平扫图像对斑块进行分类,其中厚壁斑块15个,薄壁斑块9个,破裂斑块11个。根据DCE-MRI图像后处理获得各型斑块容积传输常数(Ktrans)。结果:厚壁斑块与薄壁、破裂斑块Ktran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薄壁斑块与破裂斑块Ktrans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rans值反映了不同类型斑块新生血管及炎性浸润的不同,可作为早期评估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 斑块 粥样硬化性 定量测量 新生血管 斑块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前基线CT门静脉期图像的直方图分析预测结直肠癌转移(colorectallivermetastasis,CRLM)新辅助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34例CRLM患者,共计132枚病灶,经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或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卡培他滨单用)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两次常规腹部平扫加增强三期CT扫描,于化疗前4周内行CT基线扫描,化疗开始后2~3个月内行第2次扫描以评估疗效。对患者门静脉期CT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Version1.1)进行疗效评估,获得相应转移瘤的纹理参数,比较缓解与非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基线CT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计算各参数预测缓解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准确率及截断值。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达成一致意见后勾画感兴趣区。结果:34例患者中,缓解组21例,非缓解组13例。缓解组的均值、方差、偏度和百分位数(10%、50%、90%、99%)低于非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峰度值和1%百分位数无显著差异(P=0.769、0.06)。90th百分位数在截断值为167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81.82%),此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及AUC分别为74.42%、95.65%、96.65%、66.97%和0.854。结论:CT门静脉期直方图分析对预测CRLM患者新辅助疗效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纹理分析 直方图 结直肠癌肝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HEHE)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HEHE患者共31个病灶和43例HCC患者共43个病灶的CEUS图像,观察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31个HEHE病灶中,16个整体增强,8个树枝样增强,7个环状增强;而43个HCC病灶中,41个整体增强,1个树枝样增强,1个环状增强(P<0.05)。在增强时相上,11个HEHE病灶快于周围正常实质增强,20个病灶与周围正常实质同步增强;而41个HCC病灶快于周围正常实质增强,2个病灶与周围正常实质同步增强(P<0.05)。在增强强度达峰值时,13个HEHE病灶呈等增强,10个病灶呈高增强,8个病灶呈低增强;而38个HCC病灶呈高增强,5个呈等增强(P<0.05);23个HEHE病灶增强均匀,8个病灶增强不均匀;而27个HCC病灶增强均匀,16个增强不均匀(P>0.05)。所有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减退呈低回声改变,但HEHE减退时间快于HCC(P<0.05)。结论:CEUS在HEHE与HCC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方法:对拟行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的113例尿毒症晚期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造瘘血管的手术条件.结果:本组113例最终实施手术者98例,90例造瘘血管可用,8例术后因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造瘘血管不可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选择动静脉造瘘术的适合血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造口术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目的:应用ToshibaAquilion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的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的粥样钙化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的数据。使用ToshibaAquilion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的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min和80次/min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的冠脉影像为最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的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slice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 钙化 心电门控
  • 简介:MSCT应用于临床,使CT检查在图像质量、精细程度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划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MSCTA以其准确、真实、安全无创的特点,在大血管疾病特别是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临床应用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下肢 MSCT 无创 大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脏功能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60例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患者,并行DSA检查,分析其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灌注改变。结果:60例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心肌灌注异常情况:正常组无灌注异常;轻度狭窄组2例,中度狭窄组11例,重度狭窄/闭塞组21例。结论: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估左心室功能、心肌灌注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双能量 低剂量 心功能 心肌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 CT 对肝癌患者储备功能评估结果与介入治疗风险相关性。方法:抽选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肝癌 患者共87 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病例纳入时间设置为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功能 CT 储备扫查, 依据介入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进展分组,中、重度损伤(2~3 级)38 例,轻度损伤(1 级)49 例。经确认分组 结果后比较两组术前储备功能CT 检 查 参 数 及 预 后 差 异 。 结 果 : 经 收 集 两 组 介 入 治 疗 前 功 能 CT 扫 描 成 像 参 数 依 据 后 可 知 , 中 、 重 度 损 伤 组HAP[( 65.58?0.25)ml/min

  • 标签: 功能 CT 肝癌 肝储备功能 介入治疗 风险评估,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三维成像及其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3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将其术前行螺旋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所得数据传输到工作站,用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3D重建.结果:23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25个,其中2例为2个.所示病例经SSD、MIP重建处理后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能多方位观察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显示动脉瘤的空间解剖结构,可部分代替传统脑血管造影,并可作为该病的临床筛选手段.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内血肿(IMH)、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尽管此3种疾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其病理生理机制、病程演变、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各异。近年来,AD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而IMH、PAU知晓者相对较少,故临床诊断率相对较低,患者常因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死亡。现对AAS的CT表现概述,重点是对这3种疾病的诊断及辨别,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AAS的认识。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spinlabeling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针刺fMRI后效应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对针刺左侧足三里穴前、拔针后行fMRI扫描,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针刺前后组间比较及MonteCarlo阈值校正方法(P=0.001,α〈0.05)确定脑功能激活区。结果:针刺后,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屏状核、右侧尾状核表现为正激活,右侧岛叶、右侧颞上回表现为负激活。结论:ASL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于fMRI针刺后效应研究。

  • 标签: ASL 针刺后效应 FMRI 足三里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观察单侧乳腺癌病变对双侧胸廓内动脉(internalthoracicartery,ITA)的影响.方法:156例患者首次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选取动脉期时相的相应图像,测量并计算双侧ITA的平均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69例,右乳癌组44例,左乳癌组43例.正常对照组左、右ITA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左、右ITA内径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且无论病灶位于哪侧乳腺,右侧ITA内径增大程度较左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乳腺癌病变会导致双侧ITA不同程度扩张,ITA及其分支可能是乳腺癌病变的主要供血动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乳腺癌 胸廓内动脉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检测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探讨其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我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患脑血管病,并行HCY浓度检测和颈动脉弹性参数的检测。结果:随着脑血管病患者HCY浓度升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t?)、增大指数(A1)、顺应性(AC)、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0),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8、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β、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结论:E-Tracking技术可以较早、间接地反映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β、AC的相关性比颈动脉IMT的相关性更好;颈动脉弹性参数可以反映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

  • 标签: 超声检查 脑血管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