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分析测定芎菊上清片中4个活性成分(α-松油醇、薄荷酮、薄荷脑和胡薄荷酮)的方法.方法:采用GC,色谱柱为DB-1701毛细管色谱柱(30m×0.3mm×0.25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80℃保持1min,以5℃·min^-1的速率升温至120℃,保持5min,再以50℃·min^-1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2min),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30℃.结果:α-松油醇、薄荷酮、薄荷脑和胡薄荷酮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55mg·mL^-1(r=0.9999)、0.10-0.50mg·mL^-1(r=0.9998)、0.01-0.50mg·mL^-1(r=0.9998)、0.01-0.51mg·m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7.6%、98.2%、95.7%、96.1%,其RSD分别为1.5%、1.4%、1.6%、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芎菊上清片的质量.

  • 标签: 芎菊上清片 气相色谱法 挥发性成分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优选营心宁胶囊三七与红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为检测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各成分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营心宁胶囊中三七与红参最佳水提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水提工艺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皂苷类成分提取量最高,适合大生产。

  • 标签: 营心宁胶囊 正交试验 人参皂苷 三七皂苷 水提工艺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结合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儿科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4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法测定克林霉素的诱导型耐药。结果:测得的49株葡萄球菌中,其中6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较为敏感,21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为耐药,13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较敏感(但采用D-试验示阳性),9株对红霉素为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但采用D-试验示阴性);在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试验阳性率为59.09%,所有菌株D-试验阳性率为26.53%。结论:医院儿科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微生物室应在开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加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以此指导儿科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

  • 标签: D-试验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诱导型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华林的使用情况,探讨其用药合理性。方法:从我院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13年门诊60岁及以上患者使用华林的处方1621张,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1621张处方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处方有840张,占51.82%。其中,处方中存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问题最为突出;其次为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与用量不适宜等。结论:应加强华林在临床的合理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华法林 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患者
  • 简介:临床联用华林与质子泵抑制剂的情况很多,鉴于华林的治疗窗较窄,联用是否会影响华林抗凝作用和增加出血风险,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整合和分析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的证据,探讨各种质子泵抑制剂与华林相互作用的机制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华林与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联用相对较安全,但各研究对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华林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仍存在争议,亟须进行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华法林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1例46岁男性患者,既往有房颤及脑梗塞病史,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予以华林抗凝治疗.根据药物基因检测及合并用药情况,初始给予华林2.5mgpoqd,监测INR值偏低,华林调整至3.75mgpoqd后出院,一月后复查INR1.64.在随访过程中,临床药师发现该患者出院后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华林剂量上调,但抗凝效果不佳,有栓塞风险.经详细了解后,考虑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相关,建议家属严格监督患者每日按时按量服用华林,在饮食上避免长期摄入大量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并戒酒,一周后复查INR为1.46,接近合适范围.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 抗凝 依从性 用药教育
  • 简介:目的分析新种海洋放线菌株Pseudonocardiasp.SCSIO01299发酵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为充分利用海洋菌株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对菌株发酵液、菌丝体提取物分别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根据质谱数据鉴定色谱峰对应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GC-MS分析,发酵液中共检出39个成分,其中25个是发酵后产生的化合物(含烃类9个,酯类9个,脂肪酸3个,醇类、酮类、醛类和芳香类各1个);菌丝体提取物中共检出41个化合物(含空白培养基中未检出的化合物23个,酯类、烃类、脂肪酸、酮类、醛类分别为11、7、2、2、1个)。该新菌株所产生的低极性组分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角鲨烯(8.86%)、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二酯(8.55%)、二十烷(8.07%)、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8.01%)、五十四烷(5.28%)、三十二烷(4.86%)、9Z-十八烯酸(2.55%)等,均为首次从该菌中检出。结论该菌能产生结构丰富的化合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GC-MS法 海洋放线菌 PSEUDONOCARDIA sp.SCSIO 01299 低极性代谢产物
  • 简介:目的:研究比阿培南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最低抑菌浓度(MIC)微生物的目标获取概率(PTA)。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使用中国人群药动学参数,引入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输注时间进行模拟。结果:对于MIC≥0.5mg/L的致病菌,任何方案的比阿培南都难以达到治疗效果。MIC为0.25mg/L时,仅300mg,q6h,输注2h或3h可以达到较高的目标获取概率(PTA〉90%)。MIC≤0.13mg/L时,不同给药方案的PTA与日剂量、给药间隔及输注时间相关。结论:比阿培南常规给药方案可能仅在治疗MIC较低的致病菌时有效。

  • 标签: 比阿培南 蒙特卡洛模拟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病例:患者,男,80岁。因“消化道出血3周,喘憋伴有双下肢水肿2周”于2013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3周前因大量服用扶他林(125mg)出现柏油样大便,伴有心慌、头晕,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给予患者补液、抑酸、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治疗好转。2周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并出现喘憋、咳嗽、少量白痰,就诊于我院急诊,双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双侧小腿肌间静脉管径增宽,

  • 标签: 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酶原时间 苯溴马隆 华法林 双下肢水肿 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舒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早期卒中风险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2例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舒地尔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ABCD2评分、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T及APTT升高但正常。治疗前,两组患者ABCD2不同危险层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危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危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舒地尔治疗动脉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早期卒中风险,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盐酸法舒地尔 低分子肝素 临床疗效 早期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