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以湖南主栽卷丹百的鳞茎为起始外植体,建立卷丹百鳞茎高效离体再生体系。方法:比较消毒方法、不同6-BA浓度、培养基组合和环境条件等对鳞茎污染率、不定芽的诱导、伸长和生根的影响。结果:用8%NaCIO消毒15min配合0.1%HgCl2消毒15~20min后,消毒效果较好,鳞片成活率高;温度为26±2℃,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6一BA浓度为2.5~3.5mg·L^-1,鳞片萌芽最快,不定芽生长最健壮;0.5mg·L^-16-BA+0.2mg·L^-1NAA+1.0mg·L^-12,4-D培养基组合有利于不定芽的生长;0.5mg·L^-1NAA培养基组合最有利于不定芽的生根,移栽成活率高达100%。结论:建立此体系为卷丹的脱毒苗培育和品种改良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 标签: 湖南 卷丹 鳞片 高效 离体再生
  •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治疗。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和81.5%,组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4%。结论:采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白头翁汤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痰瘀阻肺型肺癌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导痰汤与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诊治的60例痰瘀阻肺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化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导痰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三年生存率及五年生存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年生存率及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瘀阻肺型肺癌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导痰汤与化疗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葶苈大枣泻肺汤 导痰汤 化疗 痰瘀阻肺型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优化新疆阿魏种子中总倍半萜香豆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0min,料液比为1∶40。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率预测值为6.60%,实际值为6.62%,相对误差为0.3%。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靠,为新疆阿魏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疆阿魏 总倍半萜香豆素 响应曲面分析法
  • 简介:目的:探讨在鼻窦炎手术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结合温肺止流丹治疗慢性鼻窦炎280例患者疗效。方法:在患者的手术后通过温肺止流丹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80例术后随访至少半年以上,头痛症状全部消失,鼻塞改善276例(占98.56%);脓涕症状改善278例(占99.26%);鼻窦窦口粘连4例(占1.43%);鼻息肉复发6例(占2.14%);鼻腔干燥症状明显3例(占1.05%);鼻中隔穿孔4例(占1.43%)。结论:鼻窦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内窥镜下行中隔矫正术结合温肺止流丹治疗可以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

  • 标签: 温肺止流丹 鼻内窥镜外科 鼻窦炎 中隔矫正术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黄芪护肝丸中芍药苷、橙皮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和大黄酚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A)-0.1%磷酸的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芍药苷为230nm,橙皮苷和五味子醇甲为217nm,大黄素和大黄酚为254nm。结果:芍药苷、橙皮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和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2~102(r=0.9996)、10.4~207(r=0.9998)、2.58-51.6(r=0.9997)、3.22~64.4(r=0.9998)、2.45~49.0μg·mL-1(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6%、99.2%、98.9%、98.3%、98.3%,RSD分别为1.1%、1.0%、1.3%、1.2%、1.2%。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护肝丸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黄芪护肝丸 芍药苷 橙皮苷 五味子醇甲 大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