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许世旭先生家属:惊闻许世旭先生驾鹤西去,中国新诗研究所同仁深感突然和悲痛。许先生用韩中两种文字从事学术和创作工作,出版了学术著作、诗歌、散文及翻译作品近八十种,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资深专家。作为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韩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许世旭先生在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学海外研究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家属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著作 翻译作品 中国文学
  • 简介:喜树再次经过栖息于山坡下的庭园发现它已被冠名喜树挂上了小木牌像是革命时期的犯人就要送去枪决

  • 标签: 新诗 于坚 革命时期
  • 简介:中国新诗研完所建所20周年之际,国内外学者、诗人和本所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纷纷发表庆祝建所20周年的文章。所庆前夕,中国新诗研究所又收到市领导和国内外学者、诗人的许多贺信。我们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篇幅原因,我们无法刊出所有贺信,只能在此选刊其中的一部分。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贺信 国内外 博士生 硕士生 市领导
  • 简介:2012年,中国新诗研究所新增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博士招生专业。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招生导师为蒋登科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招生导师为向天渊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诗学。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招生专业 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 简介:诗歌作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和中国精神的一种主要表现形态,虽然面临危机,但在整个世界和人的心灵深处,她依然顽强地滋长着,弥漫着,渗透着。这种生命力产生了巨大的召唤作用,使严冬的萧条最终无法抗拒春意盎然的勃发生机。在这种意义上,世纪末举行的这次大连诗会,不仅真正构成了中国新诗的百年绝响,而且也堪称中国诗歌在新世纪发展的一个建设性开端。

  • 标签: 中国 新诗 大连市 当代诗歌 研讨会
  • 简介:论文从审美批评的角度,选择中国现当代诗人中对于美的“夭亡”的书写具有代表性的新诗文本,侧重从命运角度和社会批判角度,对20世纪中国新诗中死亡想像所包含的悲剧内涵作出具体的解读与分析。

  • 标签: 20世纪 中国新诗 死亡想像 审美之维
  • 简介:2014年8月1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DepartmentofAsianStudies,CornellUniversity)汉学专家NickAdmussen来访中国新诗研究所。NickAdmussen曾获得华盛顿大学诗歌创作硕士(M.F.A.inpoetrywriting)、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文学博士,著有《叙述与拒绝:中国当代散文诗研究》(ReciteandRefuse:ContemporaryChineseProsePoetry)等。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康奈尔大学 汉学家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华盛顿大学
  • 简介:西南师大中国新诗研究所是吕老师一手创办起来的,迄今整整二十年,作为中国新诗研究的重镇,它为中国新诗研究培养的人才和对中国新诗研究做出的贡献,在学术界和诗学界是有目共睹的,前贤和学长多有撰文,此不赘述。我作为吕老师的学生,在新诗所学习和生活了三年,所受教育和启发多多,非三言两语能尽,在这里我只想回味一下我们97级研究生学习生活的若干细节,再次感受老师给予我们的关爱。因是细节,全凭记忆写来,拉拉杂杂,语无伦次,日之琐忆,不甚精确乃至错漏之处,请老师和各位学长海涵。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学习生活 墨水 老师 学术界 研究生
  • 简介:一里尔克进入汉语世界,是在新诗发轫约十年后。这一时机意味着,新诗作为一种新的汉语文学形式自“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受到里尔克的影响。在不断被翻译和阅读中,在诗人们的模仿、借鉴和移用中,里尔克的作品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持续效应。时至今日,这一效应仍在发酵之中。

  • 标签: 中国新诗 《杜伊诺哀歌》 里尔克 中国当代 文学形式 汉语
  • 简介:为庆祝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经所务委员会和所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举办系列学术讲座。这次所庆系列学术讲座先后邀请了美国康奈尔大学NickAdmussen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赵稀方研究员,四川大学陆正兰教授,华侨大学毛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张勇副研究员等来所讲学,内容涉及到中国当代散文诗、后殖民诗学、歌词学、新诗创作以及诗歌翻译等领域。这些讲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研究视野,为三十周年所庆增添了学术光彩。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学术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委员会 郭沫若纪念馆 三十周年
  • 简介: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更是一部伟大的诗史。山城重庆,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灵秀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新诗发展的一大重镇。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为时代最强音的诗歌,更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20世纪的重庆新诗,如吕进先生所言,“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从新诗初期到抗战时期,经十七年至新时期,重庆新诗的发展是“波浪无穷而光采有致”。

  • 标签: 新诗 诗史 国是 吕进 十七年 诗歌
  • 简介:2007年10月20-21日,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这是一个关于诗歌与诗学的专题性会议,主要针对当下诗歌创作中存在的不注重形式和诗体建设等问题讨论了新诗的文体规范,倡导诗体重建.实验新诗格律,进一步完善格律体新诗

  • 标签: 新诗理论 新诗格律 格律体 常熟 中国现代 诗学研究
  • 简介:当《二○○四——二○○五中国新诗年鉴》最终定稿,不可名状的纷乱的喜悦袭来,我内心突然涌起当初“一九九八年鉴”付梓时的那种冲动。一个热爱诗歌的人是充满激情的人,但激情很多时候又是非常脆弱和易逝的,年鉴编委依靠民间的绵薄之力,穿越了似乎力不能及的重重困难和一次次挫折,竟然走到了第八个年头。我领悟到了一种持久的力量,体悟了生命所释放的酣畅淋漓。

  • 标签: 中国 新诗年鉴 工作手记 出版社 主编 福州
  • 简介:<正>一、"人之神化"的民族性内蕴与西方神话有着标志性区别之一便是中国神话在"人"与"神"的关系处理之中,是"人之神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英雄们甚至一些神怪之物几乎不问人间烟火、不露常人欲望,二是传说故事中的饮食男女能"得道成仙"、"修得真佛"往往正是以割爱七情六欲为前提条件的,这自是直接源于道佛两教的清教思想,但从另一方面也就说明了对人性的克制是民族性格中一份

  • 标签: 中国新诗 穆旦 清教思想 得道成仙 传说故事 饮食男女
  • 简介:7月2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一次图书编审会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历代酒诗选》和《中国现代酒诗选》的图书编选工作进行了讨论。李少君、敬文东、汪剑钊、蔡世平、刘康凯、韦树定、丁鹏等人参与编审会并给出了具体意见。李少君、敬文东、汪剑钊等专家对两部诗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编者能够在三个月的时间内编成两本高质量的诗冼旱“一个奇访”。

  • 标签: 中国现代 酒文化 新诗 诗选 国际 编订
  • 简介:尊敬的各位新诗所校友、各位来宾及吕进先生:今天,中国新诗研究所隆重召开建所三十周年庆典,众多新诗研究所校友的返校,著名诗人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到来,给五月的校园增添了又一道醒目的风景。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热烈欢迎校友回家,欢迎各位朋友的光临,尤其向中国新诗研究所致敬,祝福研究所三十周年庆典圆满成功!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十周年庆典 致辞 校友 朋友 吕进
  • 简介:我们的诗歌被平庸化、平面化和相似化,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一致性、公共性和趋同性造成的。比如,我们在消除城乡差别,力求迅速城市化和一体化,人口集聚,彼此靠拢,接受制度和规范,我们被城市乌托邦迷惑,人在公共生活中必须学会公关、学会妥协、屈从,化解中突,调整适应,因为个人要追求安全感和舒适度,必然要被再教育、再塑造,被融合,被"文化",个人的天性禀赋也同样如

  • 标签: 诗歌史 客观经验 诗歌文本 想像力 安全感 诗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