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富阳当地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吹打乐,以唢呐(梅花)为主奏的梅花锣鼓,以及以笛、笙主奏的鼓亭锣鼓;鼓亭锣鼓是绝不可用于婚丧嫁娶等仪式中,与梅花锣鼓同样均为宗族子弟演奏并使用,而1949年以后梅花锣鼓逐渐被有偿地运用到婚丧事之中,鼓亭锣鼓则依然保留着对于用乐场合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比当地不同时期的丧葬仪式及梅花锣鼓的用乐,了解和记录社会变迁中富阳地区丧葬仪式中吹打乐变化与不变因素;结合宗族文化,解答原本只能用于宗族成员之间的梅花锣鼓,可以被广泛的、且有偿地被用于当今的丧葬仪式之中的原因,从而把握局内人观念中的仪式和音乐的观念,体现局内人的社会价值观。

  • 标签: 富阳 丧葬仪式 梅花锣鼓 宗族 变迁
  • 简介:青藏高原的横断山脉东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美丽的甘孜州。甘孜州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民风古朴.有着非常多姿多彩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布着绚丽多彩的康巴原生态民间歌舞.它是千百年来康巴人智慧的结晶.是康巴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以多样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独特的民族及地方特色.展现了康巴的历史风貌和社会风情.体现了康巴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

  • 标签: 民间歌舞 甘孜州 原生态 锅庄 康巴人 青藏高原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其政治地位的特殊变化,为重庆舞蹈艺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与必要条件。同时,抗战时期重庆舞蹈的发展与繁荣,为创建中国新舞蹈艺术与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总体概况,由此也可窥见当时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

  • 标签: 抗战时期 重庆 舞蹈艺术 发展原因
  • 简介:文章以《阿坝州碑刻资料辑录》中的护林碑刻为例,揭示碑刻内容中所反映的茂汶地区羌人护林机制的生态智慧,并提出民间碑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为了凭据、记载、公布和传递的需要而作的一种特殊的记载方式这一观点。它是了解乡村生活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对理解和研究鲜有正史记载的乡村社会和当地的生态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茂汶地区 清代 碑刻 羌人 生态意识
  • 简介:<正>一九八一年五月三十一日,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共同约请河南开封地区民间吹奏乐团来院演出。开封地区民间吹奏乐团是从全区各县选拔出来的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手组成,他们忙时务农,闲时从艺,用河南民间常见的唢呐、闷笛、哈管、笙、笛等乐器,演奏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乐曲,乐曲大多都具有丰富的生活情趣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次来京交流演出的节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

  • 标签: 中国音乐学院 河南 代表性 生活情趣 乐手 研究院
  • 简介:淮扬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人文条件,成为园林艺术产生的温床。自运河漕运疏通兴发以来,因水陆运输的便利,淮扬地区遂为南北通衢,经济文化繁荣发达,南北人文交融杂糅,最终成就了淮扬地区园林雄秀兼具、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特色。

  • 标签: 淮扬 园林 人文 风格
  • 简介:山东地区的古建筑壁画病害是壁画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壁画病害形成机理包括壁画结构和材料内部因素的缺陷,外部环境中的自然气候如大气降水、温湿度变化、太阳辐射,以及外部有害因素如灰尘、有害气体、可溶性盐、有害生物的多重影响。人类涉及壁画的各种活动也会给壁画带来程度不同的损害。

  • 标签: 古建筑 壁画病害 病害机理 壁画保护
  • 简介:为了培养区域性的音乐专业人才,我国民族地区的多数普通高校都建立了音乐院系,招收音乐专业学生。由于音乐人才需求的区域性倾向与多民族音乐资源并存的现实状况,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就应该体现出与发达地区不完全相同的客观状况。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国内其他地区专业音乐院校或综合性大学音乐院系的模式为仿效对象,从而造成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与区域性社会需求、文化发展等方面不相匹配的尴尬局面。

  • 标签: 音乐教育改革 民族地区高校 音乐专业学生 综合性大学 区域性 专业人才
  • 简介:西藏山南地区艺术团于1965年正式成立,它位于西藏的粮仓,藏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发祥地,山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泽当镇的西北部。艺术团占地面积23亩,现有职工63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3名,中级技术职称19名,初级技术职称38名,中专学历以上50名。艺术团内设有舞蹈队、乐队、小型民族乐队,以及创作小组,声乐小组,舞台美术小组等,是一支门类齐全的专业艺术团体。山南地区艺术团是一支以歌舞表演为主的专业性文艺团体。该团在山南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文化厅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艺术遗产,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艺术养料,创作演出了一台台具有时代气息,体现藏民族纯朴、善良、勇敢的舞蹈、音乐、歌曲、戏剧、小品、藏戏、曲艺等独具民族特色和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现代艺术作品,先后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举办的各种专业比赛中荣获150多个不同名次的奖项,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技艺精湛的文艺队伍。三十多年来,该团足迹踏遍山南的山山水水,乡乡村村,活跃在雪域大地辽阔的艺术空间。...

  • 标签: 光辉历程 历程记 山南地区艺术团
  • 简介:山歌小调号子还有戏曲,是民歌的一种,综合分析演唱特点,从而更加体现出了河南民歌的演唱特点,目的是把河南地方民歌更好的传唱下去,为祖国的民族歌唱事业添砖加瓦.

  • 标签: 山歌号子小调 豫剧 编花篮
  • 简介:西藏地区人民对人体的认识在石器时期萌芽之后就开始逐渐积累。这其中也包括医学中对人体的相关认识。西藏地区人体艺术的成熟,也可以说是藏传佛教人体艺术的成熟。

  • 标签: 西藏 医学 藏传佛教 人体艺术
  • 简介:俄罗斯版图上的亚洲戏剧文化已然从忽视差异性的苏联欧化的专业标准撤离,返回到了其自身的文化身份当中。那么民族精神如何体现在欧洲戏剧经典那样一种已然高度发展的戏剧结构中呢?本文通过讨论萨哈共和国国家剧院和图瓦共和国国家剧院分别出品的莎士比亚《李尔王》(导演分别为安德烈.波里索夫和阿力克谢.奥尔扎克),探讨这一话题。这两次演出都有着一种对于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形而上反思,这种形而上的反思或许正是亚洲戏剧独有的特色。而在布尔加特剧院和萨哈剧院演出的布莱希特剧作和洛尔加的剧作中,都有对20世纪西方经典戏剧的充分阐释。这种亚洲式的阐释方式和它所独有的形而上学背景相结合,常常可以让我们在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一些隐藏着的艺术活力。而这样的艺术活力在欧洲现实主义的戏剧舞台上我们永远都感受不到。

  • 标签: 俄罗斯亚洲地区 欧洲戏剧经典 民族认同
  • 简介:西藏、藏族僧俗人民向往的佛教圣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阿坝,以藏民族为主的地区,在文化艺术等方面均受其影响和渗透。一、西藏藏族与阿坝藏族的血缘关系从历史上看,阿坝地区藏族的先民是古代吐蕃的一个支系。同用一种语言,同属一种文化。公元十七世纪,吐蕃王朝强盛起来,并向东扩展势力范围。唐蕃之战后,吐蕃

  • 标签: 宗教文化 佛教圣地 藏民族 锅庄舞 文化艺术 吐蕃王朝
  • 简介:通过对雷公山地区高岩、掌坳、新桥和郎德四个苗族村落铜鼓舞的田野调查发现:高岩铜鼓舞由于自然地理封闭、对外文化交流贫乏、无政府干预措施,从而保留了古老的舞蹈样式,属于传统景象;掌坳铜鼓舞则在地理条件便利、文化交流广泛和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主动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属于改变景象;新桥和郎德则在交通便利、对外文化交流及政府干预的情形下,在追逐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使得铜鼓舞不受重视并最终走向消亡,属于消亡景象。由此可见,差异的文化生态必然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同走向,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苗族 铜鼓舞 文化生态 舞蹈景象
  • 简介:山西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汉代,百戏活动在山西晋南地区已很流行。百戏又称"角抵戏",是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虽然这种古老的表演艺术形式还不能算得上是戏曲,但是作为戏曲艺术的胚胎已经悄悄孕育,为戏曲艺术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经过汉、隋、唐等各个朝代一千多年间的演变和孕育,直到宋元时期,山西戏曲开始逐渐形成。北宋早期,专供演出使用的砖砌木构固定的

  • 标签: 晋东南地区 戏曲形式 古戏台 角抵戏 木构 宋元时期
  • 简介:在提出我的看法之前,作为开场白,我要说的是,我的工作、我的爱好就是训练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他们设计课程和提供资源。这些年轻人接受制作电视节目所需的艺术和技术训练,以便效力于视听产业——所以,我们的目标市场包括整个电视传播业:卫星电视、地面电视以及有线电视。

  • 标签: 全球化 地区电视 卫星电视 目标市场 节目制作
  • 简介:"画蓝色的天空,哪怕红色的天空,对我都已毫无意义,我要画红色,但那即是天空。"这段摘自19世纪末艺术运动纳比派成员维亚尔(Vuillard)写给另一位成员莫里斯·丹尼斯(MauriceDenis)信中的话完美概括了伴随着19世纪末现代化崛起对法国乃至世界艺术造成颠覆性冲击的审美革命,这一革命直至今天仍在影响着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画家及艺术家。如果不回顾现代史,我们就无从谈论法国艺术,也就无从谈论本次展览。何谓法国艺术?或许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性艺术。法国前卫艺术的历史与世界艺术史交织

  • 标签: 印象主义 维亚尔 纳比派 塞尚 圣维克多山 中国画家
  • 简介:在广西河池地区环江毛南族县城,毛南人秉承民族传统,传承毛南族傩舞文化。毛南族傩舞服饰用色非常大胆,对比强烈而又协调,洋溢着浪漫的激情和充沛的生命力与活力。服饰色彩鲜艳明朗,毫无阴暗、晦涩之意,给人一种视觉享受和独特的审美感受。毛南族傩舞服饰色彩在审美和文化寓意方面可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表现,紧要任务就是使毛南族的这些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和需求相适应,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并实现毛南族民族服饰色彩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完美结合。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合理开发现有服饰与传统民族服饰的融合发展,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加强对毛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传承民族传统,也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

  • 标签: 毛南族 傩舞服饰 服饰色彩
  • 简介:湘西南民族地区仪式语言丰富,特征明显,其中数字得以广泛运用,已然构成话语仪式与仪式话语.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文章以构成数字�

  • 标签: 仪式话语 地区数字 数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