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其中成功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其中成功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显微术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技巧探讨。方法:选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显微术中临时阻断技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时静脉滴注甘露醇125~250mL。结果:观察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调整次数、住院时间评分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术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动脉瘤形状、部位、质地考虑瘤方式,选择手术工具、显微镜下术野干净清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夹闭术 临时阻断技术 应用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方法取2014年的4月~2016年的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与针对性,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恢复效率,保障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预后。

  • 标签: 脑动脉瘤 夹闭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0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对临床结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30例患者,治愈24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实施开颅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28例观察病例来源于医院神经外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大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对全部患者采取开颅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28例患者均给予行开颅显微手术,出院时恢复良好率为85.71%,恢复不良占比14.28%,并发症发生率21.43%。结论  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病情危急,一经发现,应及时进行救治。颅内动脉瘤术因在显微镜引导下进行,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瘤 开颅显微夹闭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常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近年来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开展,提高了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报道我科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的29例动脉瘤术的护理体会。

  • 标签: 动脉瘤 夹闭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载瘤动脉狭窄及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镜下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并反思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的血泡样动脉瘤,观察动脉瘤影像特征、各种治疗尝试以及预后情况。其中13例(59.1%)见瘤壁菲薄,瘤颈-载瘤动脉壁交界处呈明显"断续样"色泽变化;一次性成功10例,其余12例均出现瘤颈撕裂,重新成功1例但滑脱失败,包裹载瘤动脉成功3例,急性期孤立载瘤动脉并搭桥2例,术后均有1例造影通畅,其余单纯孤立载瘤动脉7例。结果本组治愈9例,残疾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手术要慎重,不得已手术时需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瘤颈-载瘤动脉交界处色泽、质地变化,判断后是否出现瘤颈、瘤体完全撕脱;有条件时待脑肿胀消退后,首选密罗网支架治疗,无法实施介入治疗时必须备好颅内外高流量搭桥准备。

  • 标签: 血泡样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 颅内外搭桥 血流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颅内动脉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4例颅内动脉瘤术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强调术前注重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术中熟悉手术步骤,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病人的基本情况,及时补充手术中所需物品。结果24例颅内动脉瘤均顺利完成手术配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颅内动脉瘤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夹闭术 术中配合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比较围手术期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取的60例颅内动脉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前者应用常规手术护理对策,后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分析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明显的统计价值。结论针对临床接受颅内动脉瘤术患者,需要在术后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此外,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复合手术条件下对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9例床突旁大型复杂动脉瘤进行,采取术中造影对动脉瘤及效果即时评估。共实施近端球囊临时阻断8例,其中联合负压抽吸辅助塑形2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梗死,3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患者视力下降。术后随访显示1例瘤颈少量残留,其余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无载瘤动脉狭窄。复合手术中,即时造影有利于充分评估动脉瘤形态及效果,近端临时阻断联合负压抽吸技术能够降低动脉瘤显露及塑形难度,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动脉瘤 复合手术 床突旁动脉瘤 近端阻断 抽吸减压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大脑大脑中动脉瘤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结论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到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程序和手术步骤,熟练掌握脑外科显微器械、动脉瘤器械的使用和传递方法,手术过程中主动、准确、迅速的传递器械,与手术者密切的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瘤 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行动脉瘤术的69例患者护理资料;Hunt-Hess分级Ⅰ-Ⅱ级动脉瘤56例,Ⅲ级9例,Ⅳ级4例。结果经治疗及护理,本组69例患者中,5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2例重残,两例死亡,1例术后继发出血,再次手术后痊愈,6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经治疗痊愈。结论做好颅内动脉术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多枚动脉瘤塑形大脑中动脉(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复合手术室内行单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术中采用多枚动脉瘤塑形动脉瘤。13例患者中,7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者4例,Ⅲ级者1例,Ⅳ级者2例;6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患者。13例患者共19个动脉瘤,其中5例为双侧MCA单发动脉瘤,1例为单侧双发MCA动脉瘤,其余7例患者为单发MCA动脉瘤。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即刻栓塞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标准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3例患者19个动脉瘤均成功,共采用动脉瘤60枚,每个动脉瘤采用1~6(3.3±1.6)枚。动脉瘤后,术中造影复查显示4个动脉瘤不全(Raymond分级Ⅱ级),2例载瘤动脉狭窄,经调整动脉瘤后,所有动脉瘤均完全不显影(Raymond分级均为Ⅰ级),载瘤动脉瘤无狭窄。仅1例患者因动脉瘤瘤壁上发出的分支闭塞,术后发生基底核区梗死,有轻偏瘫。出院时mRS 0分10例,2分2例,5分1例。13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mRS 0分10例,1分2例,4分1例。复查造影6例,动脉瘤均无复发。结论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多枚动脉瘤塑形MCA复杂动脉瘤疗效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多瘤夹塑形 复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