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成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在香港、台湾及上海等地区,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膀胱癌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标签: 转移性前列腺癌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 治疗 男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 简介: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泌尿系肿瘤的第二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手术仍为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统计数据表明,约30%的肾癌在诊断时即发生远处转移,术后患者约30%-40%发生远处转移转移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

  • 标签: 转移性肾癌 靶向治疗 CARCINOMA 晚期 远处转移 泌尿系肿瘤
  • 简介:摘要转移肾癌(mRCC,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靶向治疗方案的提出至今已有十多年,期间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被广泛接受并作为转移肾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而阿西替尼和依维莫司则是二线治疗选择的代表药物。然而随着鲁尼单抗、卡博替尼、乐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等新方案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扩充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并且目前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正朝着这些新型又能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倾斜。

  • 标签: 转移性肾癌,二线治疗方案,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转移肿瘤CT、MRI诊断的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CT和MRI是诊断肝脏转移肿瘤的主要手段。

  • 标签: 肝转移性肿瘤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1/3属于中晚期,治疗手段以放化疗为主。尽管手术在晚期转移宫颈癌患者中应用受到限制,但是有选择性地在这部分患者中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文章将对晚期转移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论述,同时将重点介绍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器官清除术的应用。

  • 标签: 晚期转移性宫颈癌 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腔器官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转移肝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2年期间42例转移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记录转移肝癌患者超声影像特点并结合患者肿瘤原发病灶等资料来评估B超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肝癌的超声特点以肝内多发、内部高回声、后方回声无变化、周边有晕环为主。结论超声对转移肝癌的分辨率高,具有很大的优越,且具有无创、重复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

  • 标签: 转移性肝癌 超声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严重困扰了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对此,应加强重视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积极运用化疗方法,以确保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治疗方法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节拍化疗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化疗模式,是利用低剂量、多次不间断给药的方式,通过持续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达到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生长、减少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相关疗效、减少相关药物耐药性的作用。目前,在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取得了肯定的治疗效果。随着治疗模式的改变、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越来越多的相关治疗机制被发现,目前节拍式治疗已经不仅是节拍化疗,而是贯穿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相关辅助治疗的治疗模式。本文就节拍化疗特点,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节拍化疗 乳腺癌 靶向治疗 放射治疗 新辅助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复发风险高,预后差。转移三阴性乳腺癌(mTNBC)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目前,mTNBC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细胞毒化疗。近年来,有关mTNBC的临床研究涉及的药物包括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途径抑制剂、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抗体、靶向死亡受体5抗体、针对雄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的药物已经逐步改善mTNBC患者的生存。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转移 临床试验 综述
  • 简介:摘要报道3例甲状腺转移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3例甲状腺转移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大体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质地硬。镜下观察见3例肿瘤细胞均呈圆形,胞质清晰,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PAX8、PAX2、CD10、碳酸酐酶9(CA9)、肾细胞癌标志物(RCC)和波形蛋白。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有VHL基因缺失和染色体3p缺失。3例随访1~3年,均未见复发,例1、2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例3患者仍健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周国安,男,65岁。因上腹部憋胀、反酸伴消廋2个月余,来我院就诊。胃镜检查示胃底黏膜光滑,皱襞形态规律,见散在的点、片状糜烂灶,黏膜略隆,表面呈黑色,黏液湖色清量中等;胃体下大弯、胃角小弯分别见散在的黏膜略隆,大小0.2~0.6cm,中央凹陷糜烂,表面呈黑色,质稍硬,易出血(图1、2、3)。取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图4)。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左侧腰部有一大小约0.2cm的黑痣生长多年,于201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痒、痛且面积增大,挠之易出血,反复发生,在当地医院外科就诊,局部切除后,未做病理检查及相关检查。3个月后同侧腋下出现数个肿块,无不适感,未在意。近2个月以来,感上腹部不适、憋胀、反酸、消廋,自行购药口服,症状未见缓减,随来我院就诊。患者随后到北京进一步诊疗,因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机,没有好的治疗方案,于4月28日于家中去世。

  • 标签:
  • 简介:摘要转移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罕见,其中以肾细胞癌居多。鼻腔鼻窦转移癌的临床表现与鼻原发性肿瘤的症状相似,有鼻出血、鼻塞或面部疼痛等。本文报道了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腔鼻窦转移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诊疗经过,供同道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6例转移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因腹痛伴恶心、呕吐入院,4例有肠梗阻,其中3例合并肠套叠。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在病变肠管内发现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转移小肠肿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的资料,评估放疗对初诊转移头颈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筛选2010—2015年初诊为转移HNSCC的患者1226例,包括放疗组762例(62.1%),未放疗组464例(37.9%)。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癌症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在全组患者中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评估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组,并在不同风险组中分析放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中位CSS和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0.0个月;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中位CSS时间分别为13.0个月和6.0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6.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转移脏器个数、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SS:P值为0.045、0.021、0.001、0.002、<0.001、<0.001、<0.001、<0.001;OS:P值为0.002、<0.001、0.002、<0.001、<0.001、<0.001、<0.001、<0.001)。PSM配对后,在低、中、高风险组中,放疗和未放疗患者3年CSS分别为:62.5%∶23.5%、22.4%∶15.7%和10.5%∶9.6%(P=0.008、0.001、0.203);3年OS分别为:58.0%∶20.8%、19.8%∶12.7%和7.0%∶6.1%(P=0.002、0.001、0.166)。结论放疗显著提高低风险和中风险组患者的CSS和OS,但高风险组患者不能从放疗中生存获益。

  • 标签: 头颈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了解在诊断转移肝癌疾病中,B超应用于其中的临床诊断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已经确诊为转移肝癌的患者群体中选取研究对象,总计有114例患者参与研究,我院对这些患者分别予以B超和CT进行诊断,将其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相应的确诊率和漏诊率大小,同时对患者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B超影像学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左半肝还是右半肝、两侧肝脏的转移肝癌疾病患者,在其B超影像学结果的各项指标中并无明显差距(P>0.05),其中的统计学意义不符合存在标准要求;在对比确诊率和漏诊率结果中,B超诊断的确诊率为91.23%(104/114)、漏诊率为8.77%(10/104),CT诊断的确诊率为93.86%(107/114)、漏诊率为6.14%(7/104),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确诊率和漏诊率结果中可以看到,B超诊断的漏诊率稍微高于CT诊断,然而两组统计结果在统计学数据处理中并不具备明显差异,组间P值大小(P>0.05),统计学意义不符合存在标准要求。结论: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临床建议将两种诊断方式进行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转移肝癌的诊断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B超诊断方式,不仅更为容易进行操作,同时还可以实现无创诊断、其诊断费用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 标签: 转移性肝癌 诊断结果分析 B超检测 病理学结果 漏诊率大小
  • 简介:摘要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的标准治疗仍是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治疗。然而,半数治疗有效的患者在2年内会出现继发性药物抵抗,导致疾病进展。经过外科学界10余年的积极探索,辅助外科手术目前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复发转移GIST患者的生存获益,尤其在一线治疗有效、肿瘤负荷不高、能够实现彻底肿瘤清除(R0或R1)的前提下施行手术。伊马替尼局限性进展接受手术治疗是否获益的证据有限,但进展病灶切除后应该及时更换二线治疗,以延长生存获益,改善预后。一线治疗出现广泛进展不建议手术治疗;二线或以后的靶向治疗再追加手术能否获益仍存争议。因此,对于复发转移GIST,外科手术应该以彻底的病灶清除为目标,在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情况下施行。总体而言,每一例晚期GIST的手术决策都应该经过多学科讨论后制定,兼顾安全、改善症状和增加生存获益。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