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梁平波(浙江画院名誉院长)余昌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山水画家,近年来他创作了大量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作品。应该说这些作品都是深入生活以后再加入自己的深切感受画出来的。作为画院的一名专职画师,余昌梅无疑是优秀的,他在山水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能够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创新,非常不易。尤其在笔墨研究方面,他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这点很好。此次画展是他近些年写生创作的一次集中汇集展示。我们认为他非常有前途,希望他以后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 标签: 画展 摘录 评论 山水画家 深入生活 绘画语言
  • 简介:地点:江苏苏州时间:2006.1.8由江苏省文联、苏州市文联、昆山市文联主办,江苏省书协、苏州市书协、昆山市书协承办的“翰墨缘——陆衡同门书法展”于2006年1月8日在苏州市图书馆开幕。瓦翁、华人德、黄惇、李啸、李大鹏、葛鸿桢、马士达、胡传海等书画界著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书协 文联 苏州市 书法展 昆山市
  • 简介:"墙"一个实际的建筑物,它区分空间也创造空间,它在区分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距离感,让墙里的人显得更孤独,墙外的人更渴望。而一个女性对于"墙"的体会如何,当一个女人站在墙边,低眉俯首,她是渴望墙外的自由,还是惧怕墙外的改变。在匈牙利的女艺术LiliQrszag的绘画中,墙成为了艺术作品中一个显著的符号,被多次运用,空无一物,洁净而规则的墙面上只有砖石的纹理,一个女性在规矩的近乎洁癖的墙壁之前,静静的站着,或试

  • 标签: Lili Qrszag 一个女性 低眉俯首 距离感 一个女人
  • 简介:雕塑的材料──德加的技艺[英]谢莉.斯特曼达夫妮.巴伯苏燕生译天才总是为不遗余力地追求完美而烦扰,即使这些代价最终只是花费在创作过程中。这就是埃加·德加的特征。谁都知道他不断地对他的作品加工、重做,有时直到把作品毁掉。德加不断地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 标签: 德加 雕塑作品 雕塑家 艺术家 支撑材料 金属丝
  • 简介:我想说:涂丫,好像无形中有股力量,它一直牵引着我们,即使克服任何困难,都想要走进它。了解它。在蒯老师身上,这股力量一直在静悄悄地绽放。

  • 标签: 加盟 课程 宝贝 力量 老师
  • 简介:一、美术的素质要求与责任很久以前,我曾认为做一位美术工作者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美术家协会工作多年之后,当我真正深入到艺术事业当中时,我发现这其实是非常有难度的事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对一个人的天赋才华、专业能力、综合文化知识、生活阅历都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创作出精品力作。所谓精品力作,是需要美术投入很大的心血和精力的,有的经典作品甚至需要画家投入毕生的精力。

  • 标签: 艺术家 责任心 立身之本 艺术事业 专业能力 美术工作者
  • 简介:贾方舟张耀煌艺术的精神内涵,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直接相关。他本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喜爱书画,显露出不凡的艺术天分,并且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但进入少年时代,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离乡背井,接受命运的摆弄。他凭着执拗的天性和顽强的毅力,在茫茫都市人海中拼搏奋争,终于事业有成,

  • 标签: 批评家 绘画 精神内涵 人生经历 少年时代 都市人
  • 简介:问:请问您对中国现代雕塑有何印象?答:两个月前,我在圣的亚哥看了中国学生雕塑访问展,印象十分深刻。相比之下反倒觉得纽约的现代雕塑十分乏味,感觉中国的雕塑非常精彩。问:您自称是自由职业雕塑,而在中国,雕塑大都在学院化状态下生存,您认为这两种状态对雕塑的创作有何影响?答:对于我来说,我的作品主要卖给收藏,也有一些大的博物馆愿意收藏。在美国,雕塑很少从政府那里获得财富,所以雕塑的生存状况不如想象得那么好,尽管他们有足够的创作自由,但不可避免的要为生存而担忧。而在中国,雕塑同时是学院教授,这种生存状态,使他们的作品能够很快地为人所接受,尽管其中夹杂着学院化的气息和程式化的模式。问:您在雕塑中经常选择一些自然性的题材,与现代大

  • 标签:
  • 简介:立体派,亦称立体主义、立方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艺术中的一个运动和流派,首先出现于法国绘画界,后来流传于雕塑界。立体派主要注重体和面的表现,把一切表现对象予以分解和解体,然

  • 标签: 立体派 雕塑家 阿希 雕塑作品 立体主义 立方主义
  • 简介:“五一”期间,由《东方艺术》编委会主办,湖南兴佳文化艺术品公司承办的《东方艺术》藏画展在长沙湖南美术馆举行,共展出《东方艺术》和“东方美术》、《读书人》等刊物近年来发表的原作藏画和本刊主编李呜泉先生的近作60余幅,展览为节日的长沙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标签: 艺术家 东方 长沙 画展 美术馆 编委会
  • 简介:当代艺术为何要聚居?简单说来,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圆明园艺术村”、“东村”出现的时候,艺术们就是为了挨在一起用理想来“取暖”。按照某些媒体的说法,在那个时候,艺术毕竟还是“弱势群体”,处在“地下”和“盲流”的状态。而在2006年前后,

  • 标签: 艺术家 聚居 20世纪80年代末 从众 90年代 弱势群体
  • 简介:赵孟頫曾经在“元四大”中排名一直位居首位,但到了明末,董其昌对”元四大”重新评估时,却将赵孟頫列在四之外,单独进行评说,其主要原因在于赵孟頫的仕元失节以及赵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与四迥然不同。

  • 标签: 赵孟頫 董其昌 艺术风格 艺术主张 主要原因 重新评估
  • 简介:独自出差成都,夏日的傍晚,酷热难耐。一个人在房间,百无聊赖时,突然有一股嘹亮悠扬的二胡声从窗外流进来,令疲惫慵倦的精神为之一振。脑际掠过白居易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于是穿衣下楼走出招待所。远远的,十字路口人行道的宽阔处已围了一圈人,在那蹲着、站着的各色人中间,有一位50岁左右的盲人在演奏。他的背后停着一辆十分破旧的三轮车,上面放着一台老式的扩大器。他面前是一个自制的“合成器”,上面装有木鱼、碰铃、铁三角,还有几只电子鼓效果器,固定这些的是一些细铁丝和麻绳,看上去有几分滑稽。他用双脚准确地踩着那些踏板,五步开外,两只不大的音箱把他的琴声和伴奏声传出很远。夏日的黄昏,都市的街头,人声、车声喧嚣一片。盲人音乐旁若无人地在拉着琴,独自沉浸在他音乐声中。嘹亮的二胡声时而抑扬顿挫,像一股山涧清泉淙淙流淌,时而如泣如歌,倾诉着几分缠绵几分幽婉。他两脚不停地踩动踏板,好像有一支小乐队在为他伴奏。各种音质、不同节奏的伴奏声与他的琴声水乳般和谐交融,音乐中时时洋溢出一种对光明的祈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叫你很难想像一个一生都在黑暗里的人还能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情怀来向别人说生活的美好。一曲终了,无人喝彩,...

  • 标签: 出闹市 成都街头 清泉出
  • 简介: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的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km。上学的时候,看过我的先生傅天仇写的一本书《雕林漫步》,文中描述山西省到处都是古代雕塑,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平遥双林寺、晋祠、广胜寺、五台山、悬空寺等等,可谓是鳞次栉比。我于1988年借下乡实习之际,从河南过黄河,打芮城永乐宫到大同云冈,从南一直走到北,贯穿山西看了个遍,过足了古代雕塑瘾。

  • 标签: 平遥双林寺 天龙山石窟 东阳镇 广胜寺 晋祠 晋中市榆次区
  • 简介: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受传统儒家教育,饱读经史,先后为同治、光绪帝师。他一生从政,为国效力,书法是其政务之余静心养气的一种闲余方式。他无意为却成晚清书法大家,只是其在书画上的成就以及与书法家、篆刻之间的交游都被其显赫的政治地位和迷离的政治活动所掩盖。

  • 标签: 篆刻家 翁同龢 交游 书法家 儒家教育 政治活动
  • 简介:中国女性伦理文化塑造了杨埠年画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研究杨埠年画中的女性形象浅析女性伦理文化。提倡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精神推陈出新。

  • 标签: 杨家埠 木版年画 民间艺术 女性伦理 女性形象
  • 简介:中国女性身份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有男性开始倡导妇女解放,女性自我意识也渐觉醒,她们开始思考自我价值的体现,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去观看社会,以女性独立的身份特征与社会交流。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女性参与篆刻行列,打开了美术史上一道深重的大门。这是一个鲜明的群体形象,

  • 标签: 中国女性 篆刻家 民国时期 女性自我意识 社会交流 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