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促进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团员青年作为国企发展中的主力军,代表着国企的未来及希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对国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国企团员青年工作的有效引导路径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为相关国企开展团员青年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进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 标签: 新时代 国企 团员青年 引导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围术期护理相关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电磁导航下的交锁髓内钉治疗并实施相应的围术期护理。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远端锁钉一次成功率100%;术后所有患者的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12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且未出现异位骨化、退钉、断钉等并发症。经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优良率为94.1%(48/51)。结论利用磁力导航下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并实施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粉碎性骨折 磁力导航系统 交锁髓内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20年05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9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予以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实验组予以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胫骨干骨折手术中应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髌上入路,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固定术 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ICU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0例ICU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ICU 股骨干骨折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检中心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结合应用所产生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检查的140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患者是采用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高血压控制;另一组患者是结合健康教育的方式来改善高血压疾病,这两组患者被定为治疗组、教育组。结果:在治疗情况上,教育组患者的表现更优,这组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在血压情况上,教育组患者的控制率更高;在护理情况上,教育组患者在定期复诊、并发症控制上均强于治疗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结果对比存在很大差异。结论:在进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时候,治疗措施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可以发挥出较强的作用,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配合性。

  • 标签: 体检中心 中青年 高血压健康教育 教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抽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总体分析和观察,总结危险因素以及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疾病诊治提供资料。结果 30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占比38.33%(115/300),糖尿病占比33.33%(99/300),吸烟占比71.33%(214/300),高TG占比50.67%(152/300),高TC占比47.33%(142/300),低HDL-C占比48.67%(146/300),BMI超过25占比73.67%(221/300);300例患者中男性所占比重超过95%,年龄集中分布36-43岁,BMI25.1-26.6,并且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TG、TG指标值偏高,HDL-C偏低,LDL-C偏高,血清学检查结果和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异常。结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风险为逐年上升趋势,影响因素比较多,受到高血压、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临床特点非常明显,所以对高危因素要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尽早处理。

  • 标签: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青年及老年的常规体检中,对异常心电图进行分层、分析、记录,探讨中青年及老年人群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6月来我院体检中心的850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220例,占总数的25.88%,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39.38%,中青年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0.55%,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人群中多见血压偏高、甘油三脂升高,其次为总胆固醇升高、空腹血糖升高。结论异常心电图的改变与年龄、血压异常、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 标签: 中老年健康人群 体检 心电图异常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 本次对照实验中,于某社区中选取 7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存在高血压临床常见症状,经诊断后证实为高血压,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在入组后,将组内 7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社区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健康管理模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通过本次对照实验分析来看,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加深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深度。

  • 标签: 社区管理 中青年高血压 健康管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及预后问题为研究目的,将病理特点、分子分型以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为日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利参考依据。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20.1月-12月期间,择本院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以年龄阶段的不同分为青年实验组、中老年参照组,将其病理特点予以分类统计、并将分子分型以及患者预后占比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明确的记录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青年实验组预后较差、多项数据占比显高且检验结果(P<0.05)。结论 青少年乳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预后效果较差,其临床病理表现特点较为复杂多变,治疗难度相对较难,故此应提升青少年乳腺癌关注度,重视病理筛查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进而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青少年 乳腺癌 病理特点 分子分型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将本研究对象的病例收集时间段设置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并按照排除标准剔除的130例乳腺癌患者均来自于我院住院部收治。对1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为期5年随访,对随访结果进行观察。结果:以年龄、病例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为对比指标,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患者进行对比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内分泌治疗为对比指标,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患者进行对比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患者分子分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相关性关系,检验P<0.05;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受不同分子分型影响,导致临床病理特点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临床预后结果上来看,LuminalA型预后效果相对较好,而三阴型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同时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患者分子分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相关性关系。以上结论值得引起临床关注与重视。

  • 标签: 青年女性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青年高血压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青年高血压患者(2022年3月~2023年3月)展开研究,总纳入病例数60例,依据入院单双号分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综合护理,比较血压水平、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结果:①血压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②自我行为能力:观察组较对照组,饮食、疾病监测及情绪等行为能力更高(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采取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增强其自我行为能力,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青年高血压 综合护理 血压水平 自我行为管理能力 效果
  • 简介:摘要:2019年教育部等13个单位正式提出“新医科”概念,“新医科”建设的提出为未来的医学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更充分反映了未来经济、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医院对青年医师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聚焦“新医科”建设内涵,讨论了构建青年医师岗位胜任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和核心步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青年和中老年人群定期健康体检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2月参与体检的对象中随机抽取156例,按照患者年龄不同将其分为了青年组和老年组两组,患者都定期健康体检,分析两个年龄段的对象的常见疾病和定期体检的效果。结果:经过定期体检后,青年组和老年组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长幅度减少;常见疾病来看,青年组好发颈椎病;中老年组好发糖尿病和高血压。结论:青年对象和中老年对象接受定期的健康体检可减少慢性病发病风险,增强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结合两个年龄段的可予以针对性健康指导,减少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

  • 标签: 青年 中老年人群 定期健康体检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儿童青年少近视现状,分析防控措施。方法:选择某辖区内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各1所,共计390名学生,提供近视筛查,并提供统计学处理。结果:390名学生当中,有130名学生近视,其中近视数量最多的为高中生,其次为初中学生,最后为小学、幼儿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近视发生率提升,男生近视率低于女生。结论: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年级升高,近视率增加,做好相应的保护十分重要。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近视现状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内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纳入观察组,共计5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并选择同期院内体检的健康青年人士5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等方式获取两组青年的基本信息,比较两组差异;并以多因素分析评估急性心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男性占比、肥胖率、长期吸烟率、长期饮酒率、有家族病史率、各基础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血尿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较对照组低(P<0.05)。经多因素分析,不健康生活习惯、家族史、基础疾病是导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多见于男性,且多有吸烟、饮酒等不健康行为或合并基础疾病,临床需予以重视,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 标签: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