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体检的5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5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同时选择56例体检的健康人群作对照,为所有人员做血液检验,对比三组人员相关血细胞检验指标。结果 健康组Hb、MCV、MCH、MCHC高于其他两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RBC低于其他两组,MCHC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血液检验是鉴别健康人群和贫血患者,以及不同贫血症状患者的有效诊断方式,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贫血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对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贫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将其列为观察组,根据贫血的类型将其分为甲组(地中海贫血)和乙组(缺铁性贫血),各32例,再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人,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血常规(RDW、Hb、MCH、MCV、RBC等)检验,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水平均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与甲组相比较,乙组RDW、MCV更高,Hb、MCH、RBC等水平较低(P<0.05)。结论:临床上对贫血患者进行疾病类型诊断时,采用血常规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贫血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70例贫血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血液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健康组对比贫血组各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均较低,且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70例贫血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血液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健康组对比贫血组各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均较低,且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涂片镜检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10例异常血液标本为本次报告数据提供对象,分组时以数字随机表形式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55例为组间人数,复检时分别以自动血液分析仪和血涂片镜检方法进行,分析检验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100.00%),与常规组(90.91%)对比更高,在误诊率和漏诊率上分别为(0.00%)、(0.00%),与常规组(3.64%)、(5.44%)对比更低,p<0.05。结论:血涂片镜检在临床血液分析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涂片镜检 血液分析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维持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促红素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维持血液透析贫血患者,按要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促红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促红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研究成员Hb、hs-CRP、ALB的指标情况及营养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较对照组研究成员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液指标改善情况更佳(P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促红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贫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老年患者,采取罗沙司他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方法 选取本院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86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6月到2022.6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两组,43例为一组。一组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罗沙司他胶囊对患者进行治疗(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老年患者治疗中,采用罗沙司他胶囊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并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罗沙司他胶囊 慢性肾衰竭 肾性贫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采用艾迪注射液于DP方案联合治疗后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诊罹患非小细胞肺癌病患,对共108例病患按照随机原则予以分组,纳入54例病患采用DP方案予以治疗为对照组与纳入54例病患采用DP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得疗效及安全结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5.56%低于对照组所得结果20.37%(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所得结果具有更高的水平(P

  • 标签: 艾迪注射液 DP方案非小细胞肺癌 有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对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升血小板胶囊与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落实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增加,Treg细胞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呈良好趋势,血清IL-10、IL-17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的应用,可对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产生积极影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泼尼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reg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检验,其中45例地中海贫血为对照组,4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量(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含量(RBC)和贫血检出率。结果:对照组Hb、MCV、RBC分别为(102.43±7.65)g/L、(66.85±4.21)fL、(3.03±0.61)109/L,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3.51±8.94)g/L、(72.40±4.36)fL、(5.34±0.44)109/L,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贫血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6%、93.02%,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大。结论:可通过Hb、MCV、RBC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准确率较高,可于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临床诊断 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具备的作用。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56例贫血患者划入贫血组,且根据患者贫血的类型进一步划分为A组与B组(n=28),A组为细胞贫血组,B组为缺铁性贫血组。将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的56例受检者划入健康组,为患者分别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比实验对象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RBC、RDW、MCH、MCV及MCHC指标均高于B组患者,A组Hb指标低于B组患者,A组与B组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与健康组患者对应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数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价值较高,有利于及时检出贫血症状,且准确鉴别贫血类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效果。

  • 标签: 贫血患者 临床诊断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常规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论述。方法:研究中,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名贫血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在分析汇总其常规资料的基础之上将其划分成了研究组与常规组,各有49人。其中,研究组患者为溶血性贫血,而常规组患者则为缺铁性贫血。完成血常规检验之后,对其检验结论的准确以及两组患者血常规资料、血清铁蛋白(SF)水平进行了研究论述。结果:汇总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检出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并且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的RDW以及Hb水平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并且MCV、MCHC水平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已知P均<0.05,因此数据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研究组患者的SF水平也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而且数据差异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查能够提高整体诊断工作的准确,因此需要做好相关诊断措施的推广应用并且由此着手推进相关治疗方案的优化改革。必要时,需要针对溶血性贫血患者安排相应的随访,以免因为人为疏忽而造成误诊事件。

  • 标签: 贫血患者 血常规检验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3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接收到37例体检健康人员,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并对比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血液指标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Hb与对照组差异明显(t=17.304 p=0.001);观察组RBC与对照组差异相对更加显著(t=3.250 p=0.001);观察组MC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17.148 p=0.001);观察组MCV与对照组差异明显(t=5.518 p=0.001);观察组HCT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价值(t=5.824 p=0.001);观察组MCHC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t=5.228 p=0.001)。结论: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具有较好临床价值,可检测出患者的血液各项指标,并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值得推荐。 【关键词】血液检验;诊断;鉴别;缺铁性贫血 贫血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一般产生贫血患者会伴随其他疾病产生。贫血发生与多因素相关,所有类型贫血临床症状基本相似[1]。由于贫血发病机制复杂程度较高,且无特异性,给临床诊断以及鉴别带来巨大挑战。目前比较常见的贫血类型有再生障碍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的属于缺铁性贫血,而诱发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由于身体内部铁元素以及珠蛋白等生成能力下降,使患者长时间处于缺铁以及低铁状态,机体内血红蛋白合成能力极大下降[2]。加上患者身体内部铁元素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促使红细胞充盈度以及红细胞体积发生改变,最终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9年-2020年收治7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核心。观察组37例;男女21例、16例,最大年龄以及最小年龄分别是69岁、23岁,平均年龄是(43.26±2.96)岁;对照组37例;男女22例、15例,最大年龄以及最小年龄分别是70岁、23岁,平均年龄是(44.11±2.85)岁。纳入标准:签订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贫血疾病特点,血常规检验鉴别诊断不同贫血类型(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地中海贫血(n=80)以及缺铁性贫血(n=80)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全部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两组受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以及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MCV、RDW-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CH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鉴别诊断准确率接近,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可以有效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助于贫血早期、针对治疗。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MCV RDW-CV MCHC MCH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肾性贫血患者74例(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分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对照组(37例)与联合自拟滋肾益血方治疗的观察组(37例),观察患者血清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关血清指标改善好,临床症状评分低,P<0.05。结论:给予肾性贫血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促进病情改善,减轻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肾性贫血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检验科收治的55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进入医院体检的5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采用血常规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对象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RBC、Hb、MCH、MCV、RBC/MCV、RDW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贫血患者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6月来我院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配法均匀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产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检测指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4%,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6.17;P<0.05);实验组患者叶酸、血清铁蛋白以及血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妊娠期缺血性贫血患者恰当产前护理干预有利于舒缓孕妇情绪,平衡孕妇体内激素平衡,应用效果明显,能够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前护理干预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