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接受的100例被诊断为原发性睾丸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病理诊断结果。结果100例原发性睾丸DLBCL中,61例患者肿瘤位于左侧睾丸,39例患者肿瘤位于右侧睾丸。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睾丸无痛肿大,患者均行患侧睾丸高位根治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联合化疗与放疗,患者随访5年生存率为35.00%。肿瘤患者病理表现检结果为灰白、灰黄色、均质、质地坚硬、鱼肉状并且无包膜;镜检结果为异型淋巴样细胞呈现弥漫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增大,核分裂多见,肿瘤累及部位包括白膜、附睾管、血管、精索。结论原发性睾丸DLBCL属于高度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实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等进行诊断与鉴别。

  • 标签: 原发性睾丸 DLBCL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 的:研究分析小儿先天性结肠围术期应用 QCC 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从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3 月于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结肠患儿病例中,选取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 50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围手术期采取 QCC 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和家属就医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在小儿先天性结肠围手术期中, QCC 护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并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患儿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的稳步提升,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围手术期 QCC 护理模式 并发症
  • 作者: 黄永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采取基础检验方法(血常规)区分不同贫血类型,探究其优势和价值。方法:选取时间为2020年04月-2021年07月,根据贫血类型分组,对比组(缺铁性贫血,50例)和试验组(地中海贫血,50例),均采取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查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的RBC指标更高,其RBC/MCV、MCH更低,其RDW、MCV更高,其Hb更低(t=20.435/6.297/4.938/10.624/3.968/10.199,P<0.05)。结论:缺铁、地中海贫血在血常规上差异较大,且血常规速率较快、准确率较高,其应用优势相对较高。

  • 标签: 贫血;诊断;误诊;血常规;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者200例,整理临床资料,其中有49例发生医院感染,分析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26.5%),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3.1%);医院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有关。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及时控制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与肾性贫血的详细情况。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贫血情况的检查,观察并对比其检测详情。结果甲状旁腺激素和肾性贫血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与肾性贫血息息相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异常则可能会加重患者肾性贫血病情。

  • 标签: 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激素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指标在贫血鉴别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液检验,对不同类型研究对象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患者MCHC、RDW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374、5.4187,P<0.05)。结论血液检验能够有效诊断贫血并准确鉴别贫血的类型,可作为贫血诊断和鉴别的首选措施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液检验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小儿缺铁性贫血用葡萄糖酸亚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72例,以数字抽签的形式对所选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和对照两组各36例。研究组采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用药后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26.9±10.6)g/L、血清铁蛋白水平为(37.6±8.3)ug/L,均明显比对照组的(117.3±9.2)g/L、(29.4±9.5)ug/L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7.22%,比对照组的86.11%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积极应用葡萄糖酸亚铁,有助于改善其血红蛋白等指标,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葡萄糖酸亚铁 临床疗效 小儿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运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0名和肺部良性疾病者35例为对照者,分别检测三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对ROC曲线进行绘制,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和肺部良性疾病者相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2%、65%,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20万个PBMC。结论临床上给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以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后各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输血后3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CO2水平有所升高,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组织受损,安全更高。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 未去白细胞输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和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异常白细胞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WL、T1、T2、F1、F2、F3、WU七种,其中较为常见的为WL、T1、F1;异常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PL、PD、MP、DW四种,噪音干扰为PL、PD出现的主要原因,PL、PD出现频率很低。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对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进行良好的分析和理解,将有效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从而将漏诊、误诊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 标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临床检验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混合精原细胞瘤及绒毛膜癌(绒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绒癌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3岁,自觉发现睾丸肿物2月余。光镜下大部分区域为精原细胞瘤,瘤细胞胞浆淡染或发空,核圆形,染色质粗,部分区域可见瘤组织呈巢状,并可见异型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免疫表型绒癌细胞CK和HCG均(+),而CD117、CD30、AFP、inhibin及OCT4(-)。结论睾丸绒癌是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综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学特征免疫细胞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精原细胞 绒毛膜癌 病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结核胸膜炎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膜炎患者中选取诊断为结核及非结核胸膜炎的患者各25人,是为结核胸膜炎组和非结核胸膜炎组。分别对他们实行TB,T-SPOT及ADA检验,将患者的TB,T-SPOT及ADA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B,T-SPOT及ADA的敏感性分别为91.7%,86.5%,70.7%,TB,T-SPOT敏感度比ADA检验的敏感度高,据分析TB,T-SPOT与ADA敏感度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结核抗体敏感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T-SPOT诊断结核胸膜炎较一般方式更精准,对结核胸膜炎早期的诊断很有帮助,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结核胸膜炎的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时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复制(与)慢性苯中毒引起(骨髓再生障碍病理过程相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对照组(A组)32只小鼠,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于小鼠背侧皮下单纯注射玉米油2ml/kg,每周三次,按注射次数不同分为A1组(15次)、A2组(18次)、A3组(21次)、A4组(24次)四个不同的注射次数组;实验组(B组)32只小鼠,同样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注射用等量玉米油稀释的2ml/kg苯,方法同对照组,分别为B1、B2、B3、B4组。采用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以及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并将注射次数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苯+玉米油”注射15次时,WBC、MRV已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或P<0.05);注射18次时,IRF和PLT也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注射21次时,RET%轻度下降(P<0.05),IRF已极度下降(P<0.001),其他参数也都呈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01);注射24次时,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01)。结论:慢性苯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时IRF和MRV降低比其他红系指标早,IRF和MRV的检测作为了解骨髓红系受抑制状态的新型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网织红细胞 实验性苯中毒 再生障碍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指数 网织红细胞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针对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口腔科行种植体修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体数目128颗,根据种植体周围是否有炎症分为健康种植体组(81颗)和炎症种植体组(47颗),把对侧同名天然健康牙作为对照组(62颗)。收集并称量龈沟液重量,进行牙周学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浓度,分析PLI、SBI、PD值与龈沟液中IL-6、IL-1β、TNF-α、MMP-8水平的相关。结果炎症种植体组PLI、SBI、PD及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和对照组(P<0.05);健康种植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SBI、PLI、PD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态。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炎 菌斑指数 牙龈出血指数 探诊深度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表达水平与银屑病活动的相关,评估SCCA作为银屑病活动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2例银屑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选择同期非银屑病患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银屑病组阳性121例,SCCA平均浓度为(4.31±1.61)ng/mL;阴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0.82±0.43)ng/mL。对照组阳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2.77±1.52)ng/mL;阴性39例,SCCA平均浓度为(0.62±0.42)ng/mL。SCCA诊断银屑病的灵敏度为91.7%(121/132),特异性为78.0%(39/50)。SCCA浓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可信区间为0.791~0.923,P<0.05)。在不同分型的银屑病患者中,寻常性与关节病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低于红皮病与脓疱银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与脓疱银屑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明显低于活动期银屑病患者(P<0.05)。结论血清SCCA与银屑病的活动有明显的相关,可作为评估银屑病病情的指标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先天性结肠症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方法,研究组应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情况比较可知,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P>0.05。结论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经肛门微创手术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及IgE在过敏鼻炎(AR)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IgE水平,并做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及血清IgE水平在AR患者表达显著升高(P<0.05);Person相关分析表明,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血清Ig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水平高,提示髓源抑制胞可能参与AR的免疫调节过程。

  • 标签: CD14+HLA-DR过敏性鼻炎 嗜酸性粒细胞 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