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模拟牙周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牙周干预措施,研究各种牙周干预措施对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As组(B组)、As合并牙周炎组(C组)、牙周炎组(D组),将C组根据牙周干预措施不同再分为不治疗组(c1组)、刮治组(C2组)、药物治疗组(c3组)和拔除患牙组(c4组)。对各组进行相应的建模处理,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组织、颈动脉血管壁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结果病理切片发现B组、c3组和D组颈动脉血管壁均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形成、聚集;C1组和C4组可见内膜下有钙盐沉积,中膜弹力纤维紊乱、破坏:C2组可见纤维帽的形成及斑块破裂。牙周干预处理后,所有建模组和干预处理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5);C1组、C2组、C3组的hsCRP含量较B组明显升高(P<0.05):且c2组hsCRP的含量高于C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D大鼠,无论有无高脂状态,牙周炎均可引起或加重As的发生发展;而在高脂状态下,直接牙周干预都可能加重As病变.其中牙周直接刮治处理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会更严重.且hsCRP可能参与了As加重的病变过程。

  • 标签: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牙周干预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因肿瘤切除引起的头颈部软组织缺损或畸形,常采用各种带蒂或游离组织瓣移植,恢复其外形和功能。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因具有皮瓣质地和颜色与头颈部相近、厚度适中、制备简便和供区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对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的历史、应用解剖、组织瓣设计和制备及其在头颈重建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锁骨上动脉岛状瓣 头颈部 缺损 重建
  • 简介:目的:评价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用于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2例面中部皮肤癌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55~76岁。其中,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对侧逆行内眦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缺损大小为3.0cm×3.0cm~5.0cm×7.0cm,皮瓣大小为2.0cm×4.0cm~4.0cm×6.0cm。结果:12例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多数皮瓣血供良好,功能正常,色泽、质地良好,术后供区瘢痕隐蔽。结论: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简单、安全,疗效稳定。

  • 标签: 逆行内眦动脉瓣 鼻唇沟瓣 面中部 肿瘤 内眦动脉 面动脉
  • 简介:静脉伴行的动脉脂肪筋膜皮瓣(VAF)血供丰富。该研究旨在证实VAF是否适用于颈外静脉。基于解剖结构和血管造影的研究,利用颈外静脉伴行的动脉脂肪筋膜皮瓣(EJ-VAF)对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修复重建,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供区动静脉均通畅,血供良好,包括枕动脉、面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

  • 标签: 筋膜皮瓣 颈外静脉 枕动脉 脂肪 头颈重建 甲状腺上动脉
  • 简介:目的:探究两种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厌氧条件下培养ⅠfimA、Ⅳ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并与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在共培养2、8、24和48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Ⅰ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后8h,促增殖作用明显,但是24和48h平滑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Ⅳ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没有明显促细胞增殖或细胞毒性作用。结论:ⅠfimA型和Ⅳ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存在差异,Ⅰ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有明显的促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fimA CCK-8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颈动脉三角区肿瘤的准确诊断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以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关系的价值。方法:分析收治的19例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和4例颈动脉体瘤的MSCTA影像学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能提供高分辨率、立体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准确显示肿瘤实质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MPR能提供神经鞘瘤瘤体精确的影像,但与血管的关系显示较差;MIP和VR则能直观地显示颈动脉影像及其移位情况。MPR和MIP能从不同观察面显示颈动脉体瘤的实质情况,同时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VR是颈动脉体瘤最佳的成像方式,能提供精确的瘤体与动脉的关系,如瘤体包膜与血管外膜的关系等。联合应用MPR、MIP和VR技术,能提供敏感精确的影像。结论:MSCTA后处理技术能为神经鞘瘤及颈动脉体瘤提供高质量的诊断信息,有效鉴别肿瘤;同时其能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三维关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颈动脉 神经鞘瘤 颈动脉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