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园擦手是我园晨检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我园的幼儿园检查程序为“擦手一接受晨检一拿卡”。毛巾和晨检卡每日由保健医生用84液浸泡消毒,孩子的手在消毒后再做其他活动,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可是,

  • 标签: 擦手 检查程序 浸泡消毒 交叉感染 晨检 传染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职体检中遇到心脏疾病患者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本科室公招职体检中发现的一例无症状心脏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受检者心脏杂音明显,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进一步心脏MRI增强检查提示左房饱满、左室增大,未见明显纤维化,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结果 通过专科进一步检查与诊断,除外须手术治疗的器质性心脏病,受检者本次体检结果予以合格。结论 参照公务员职试用标准,一些疾病存在限制,本着对受检者及用人单位负责的原则,体检中心需严格把关。

  • 标签: 公招入职体检 心脏疾病 心脏MRI 个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间路和外侧路在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外侧路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中间路,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路法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中间入路 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路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路。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路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Stoppa路联合髂窝路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n=20)。试验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10.3)岁;采用改良Stoppa路联合髂窝路,于髂骨至耻骨铺设钢板稳定前柱,于骨盆内侧由髂骨至坐骨铺设髂坐钢板固定后柱骨折。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5.6±11.7)岁;采用前方改良Stoppa路或联合髂窝路,于髂骨至耻骨铺设钢板稳定前柱,联合后方Kocher-Langenbeck路,常规由髂骨至坐骨铺设重建钢板固定后柱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8。24个月)随访。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2.1±0.7)h]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2.9±0.6)h],术中出血量[(320.8±100.4)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621.6±118.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Matta标准评定:试验组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17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末次随访时按改良的Merled’Aubign6和Postel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试验组优1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对照组优12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路联合髂窝路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损伤小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后方路(DPA)与Kocher-Langenbeck(K-L)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5例髋臼后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路不同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为(42.2±14.7)岁;采用DPA钢板固定治疗。B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为(42.8±11.9)岁;采用K-L路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0±15.7)min]、手术切口长度[(9.6±1.1)cm]显著短于B组患者[(115.2±42.4) min、(17.6±2.3)cm],术中出血量[(325.7±79.9) 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04.2±147.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术后获12~37个月(平均19.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A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19/21);B组优12例,良3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K-L路相比,DPA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创伤更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处理髋臼后部骨折。

  • 标签: 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后柱 后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路与外侧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按照数字表法对其平均分组,分别为研究组35例并对其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路,以及参照组35例并对其采用外侧路,观察对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路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并大幅降低其术后疼痛,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级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入路 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后外侧路,内侧路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手术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标签: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骨愈合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观察改良后外侧路、内侧路联用对三踝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1月的三踝骨折患者35例,进行改良后外侧路联合内侧路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三踝骨折的手术和康复情况进行了总结。治疗优良率为94.28%,进一步证实了手术的有效性和患者整体康复情况。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路联合内侧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固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能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及骨折愈合,值得在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路与后方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78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9例,传统组与责任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行后方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者行前方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较小(P>0.05);责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与传统组相比均明显较少,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HHS 评分、WOMAC 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HHS 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而责任组患者的WOMAC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前方路术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

  • 标签: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评分 前方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动脉路与传统路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病例24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路方式分为动脉路组与传统组,动脉路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动脉路胆囊切除术,传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传统路胆囊切除术,每组各120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脉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3.8±11.1)min和(6.3±2.1)d,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路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2±3.3)ml,明显少于传统组(17.4±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路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路组未出现胆管损伤病例。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动脉路胆囊切除术可精确胆囊三角解剖,避免胆管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创伤和损伤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经腋窝双乳晕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经腋窝双乳晕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30例经胸乳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4.76±0.51)分]高于对照组[(4.11±0.57)分](P〈0.05)。结论:经腋窝双乳晕路与胸乳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经腋窝双乳晕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经腋窝双乳晕入路 经胸乳入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经左胸路与经腹路手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 5.01-201 7.01我医院收治的 212例贲门癌患者,左胸路( A组, 112例),经腹路( B组, 110例)。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肺部并发症等

  • 标签:  经左胸入路 经腹入路 贲门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经鸡冠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底纵裂经鸡冠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肿瘤全切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通过该手术路,肿瘤全切率达90.1%(91/101),病死率1.9%(2/101)。术后并发症以钠离子代谢紊乱最常见[54.5%(55/101)]。结论额底纵裂经鸡冠路可以在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下丘脑及周围临近组织的损伤。

  • 标签: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 鸡冠入路 下丘脑
  • 简介:目的探讨全乳晕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常规经中间路手术路径显露喉返神经.达到预防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探讨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采取全乳晕路腔镜下甲状腺中间路的手术方法完成甲状腺手术154例,术中共显露喉返神经205条。结果1例甲状腺癌手术和1例再次甲状腺手术后出现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分别于1、3个月后恢复,无永久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4~8d)。结论中间路新手术路径使腔镜下甲状腺的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降低了甲状腺手术难度,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喉返神经显露方法。

  • 标签: 腔镜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手术路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