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抑郁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于2019年6月~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和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在护理前、后的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经对各组的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比较发现,在治疗后,各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PSQI评分有所降低,但研究组的评分都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且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职能和情绪功能各项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于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管理中,针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状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提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行相关护理时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抑郁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收诊的69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抑郁状、精神分裂症状与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SDS、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BP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症状 改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癫痫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20例癫痫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床旁护理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抑郁发生率(EPDS)。结果实施床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抑郁发生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癫痫产妇实施产后床旁护理和心理干预,对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可显著降低产妇的抑郁发生率,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癫痫产妇 产后抑郁症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80-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三个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观察HAMD疗效有效率及其安全性。结果帕罗西汀在治疗第2、4、6周末,均具有明显的HAMD、HAMA减分率,随着时间推移,HAMA评分和HAMA评分减分率差距较大。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疗效肯定,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小,是我国抑郁治疗的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的选择性药物,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现如今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导致近些年,我国抑郁这一心理病症发病率不断增加,让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基于此,我国的医学专家对抑郁这一病症十分关心。本篇文章对中医药治疗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对抑郁主要的发病原因进行阐述,并且提出如何对该种病症进行治疗。希望本次研究能让我国中医药治疗抑郁的方式方法有所突破,进一步提高我国治疗抑郁的医疗实力,促进临床治疗抑郁发展。

  • 标签: 抑郁症 中医药治疗 综述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病人实施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探讨了70例抑郁病人的护理效果,患者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入组,随见抽签分组后,一组采用西药常规护理,为普通组,一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痊愈以及好转方面,优于普通组,并且在复发方面,低于普通组,分别为82.85(29例)、17.14(6例)、0.00(0例),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抑郁症病人 情志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抑郁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在2019年3月-2020年6月内,选择62例我院收治的患有抑郁的患者,随机抽取各31例设为对照组或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用健康教育程序的为试验组。分析2组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HAMD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SAS(18.42±3.08)分和SDS(13.11±3.84)评分比对照组要低(P<0.05,t=5.5701,6.4942),治疗依从性80.65%比对照组高(P<0.05,t=5.8328),HAMD评分(8.61±2.34)分要优于对照组(P<0.05,t=7.9300)。结论:在对抑郁患者使用健康教育程序,可以降低SAS和SDS评分,HAMD评分,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并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治疗了依从性,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更积极的治疗,使得抑郁的情况明显好转,因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健康教育程序 依从性 SDS评分 SAS评分 HAMD评分
  • 简介:摘要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一个公共的健康问题。抑郁,是一种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精神疾病。美国、欧洲,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明确提出关注糖尿病的心理健康,进行精神疾病的筛查。抑郁和糖尿病的共病可以看作是精神/身体共病的典型例子。两种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增加了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更多的研究发现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发病机理,包括共同的炎症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免疫系统、遗传和行为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