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抑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6例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n=33)与实验组(n=33),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管理,对经不同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33.25±4.54)、抑郁评分(33.98±3.12)、总有效率96.96%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抑郁临床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日后生存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管理 抑郁症 抑郁状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状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抑郁状,对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患者144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进行两组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其抑郁状得到有效缓解,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抑郁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在抑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80例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及副反应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ESS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治疗效果,在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帕罗西汀 抑郁 HAM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患者之中应用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分析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情绪、服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盲选2016年2月1日—2018年2月1日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5例行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第二组,45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第一组,对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之中,第一组明显高于第二组,组间对比存有显著差异(P<0.05)。在进行服药依从性分析对比之中,第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第一组,组间对比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患者之中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的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让患者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以保障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服药依从性 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抑郁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于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程度变化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总分(92.34±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17±4.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抑郁患者经颅磁刺激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患者临床特征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剑桥神经心理等,对研究组患者发病次数、病程及HAMD评分与认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校正的总正确数、总击中数、击中率及A统计量低于对照组,总漏击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意控制障碍可能是抑郁的认知损害特征性指标之一。

  • 标签: 抑郁症 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 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
  • 简介:摘要综述了产后抑郁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安全问题,介绍了其中的安全问题,包括自伤自杀(自缢、服药中毒、撞墙、割脉、咬舌)、外走(跳楼、撞车、溺水)、跌倒及防范对策。通过加强病房管理、加强护士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安全护理技术水平及制定、落实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护理安全 现状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逍遥散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抑郁患者,采取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逍遥散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星期、4星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P<0.05为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数据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星期、4星期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逍遥散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抑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逍遥散 帕罗西汀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抑郁患者的反应抑制能力受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2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数据。采用Stroop色词测验测试两组的反应抑制能力,采用HAMD问卷评估两组的抑郁严重程度。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老年抑郁反应抑制能力的因素。结果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老年抑郁组的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11.304,P=0.000)。在Stroop色词测验方面,两组在A卡(单纯颜色)、B卡(字与色同)方面的表现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663和0.641),老年抑郁组完成C卡(字与色不同)的反应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t=4.883,P=0.03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族精神病史、HAMD评分是影响老年抑郁的反应抑制能力的关键因素(P分别为0.004,0.000和0.003)。结论老年抑郁患者的反应抑制能力可能受抑郁情绪的影响,受损更严重。通过对情绪的干预,可以达到改善反应抑制能力的目的。

  • 标签: 反应抑制 抑郁症 HAMD Stroop测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症状缓解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评分、分娩时SOD水平、主观幸福感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分娩时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从而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 标签: 产后抑郁 综合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天津市安定医院300222)摘要本文从动物模型和患者外周血BDNF水平测定、患者BDNF基因结构性研究、BDNF基因表达研究及BDNF的作用机制研究四个方面综述了BDNF与抑郁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ECT对难治性抑郁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28例难治性抑郁患者予以MECT治疗,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背数评分(6.50±1.74)分等WM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于治疗后2周WMS指标中背数评分(8.50±3.00)分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周SDS评分(13.05±3.05)分、6周(10.00±1.02)分显著更低(P<0.05)。结论将MECT应用于难治性抑郁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抑郁评分,但对患者认知状况具有可逆性以及短暂性特点。

  • 标签: MECT 难治性抑郁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临床心理科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60例抑郁患者进行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评定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睡眠总分及各个因子评分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60例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抑郁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包括人文关怀、认知疗法和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分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分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高龄抑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分析针对性护理对高龄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意义。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身体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龄患者 抑郁症 护理干预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就产后抑郁的家庭随访进行探讨思考。方法以我社区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产后的10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和访视组(52例),对照组进行电话随访常规干预,访视组进行上门家庭随访,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家庭访视组在产后1、4、7周抑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家庭随访,可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未病先防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预防干预 家庭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何影响。方法一年来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来院分娩的162例孕妇,随机分成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何影响。结果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产后6至8周其抑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例对18例,3.70%对2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加强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和保健知识教育,对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产后抑郁患者中针灸疗法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产后抑郁患者(218例)当分析的对象,本次研究患者均通过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总结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的EPDS评分、相关指标。结果本次研究的218例患者,经针灸治疗治愈的患者是196例,其治愈率是89.91%;好转的患者是22例,其好转率是10.09%;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是100.0%。治疗后患者的EPDS评分小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雌二醇、血清孕酮都大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后抑郁患者中,针灸疗法的疗效确切,治疗总有效率很高,且显著改善其抑郁情况、血清雌二醇水平、血清孕酮水平。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针灸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抑郁患者失眠的护理方法以及施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我科收治抑郁失眠患者56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科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予以心理护理以及疾病知识教育等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焦虑量表、HAMD抑郁量表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均改善显著,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失眠患者,选择有效且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疾病康复而言,其施行意义重大。

  • 标签: 抑郁症 失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