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昌市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AIDS)和HIV初筛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发病机制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市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初筛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近5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和HIV初筛阳性病例共382例,人群发病为36.49/10万。女性高于男性,其中梅毒80例,人群发病为9.44/10万,年发病平均递增101.24%;淋病273例,人群发病为25.24/10万,,每年发病平均递增-13.32%;AIDS6例(死亡1例)、HIV阳性23例(死亡2例),人群发病为1.81/10万。以上4种疾病高发年龄在25~34岁年龄组。职业分布均以农民、工人为主。4种疾病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梅毒和HIV阳性初筛病例上升较明显。结论该市梅毒、淋病、AIDS/HIV初筛阳性病例不断增多,其防治任务仍然严峻。应根据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广使用避孕套。

  • 标签: 梅毒 淋病 AIDS/HIV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9例,对所选择的患者采取入户访问以及集中调查等方式,统计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此外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及控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我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控制以及治愈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年龄、思想观念、地理环境、家庭因素等;对所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理之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明显得到了提高,治疗从21.3%上升到71.7%,患者的血压控制从22.0%上升到8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影响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并不单一,并且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控制,社区医院通过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干预护理,显著的提高了社区高血压的治疗以及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影响因素 社区医院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架角度和剂量对调强验证通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6月所接收的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机架角度为0度与非0度(主要为40、80、280、320度)。每角度使用2种剂量(200与400MU/min)。对比不同条件下调强验证通过。结果当机架角度为0度时,使用不同剂量出束,调强验证通过无较大差异。当机架角度为280与320度时,以较高剂量出束时,调强验证通过较低。结论为确保加速器调强验证通过的准确性,应定时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剂量输出在高剂量以及非0度机架角度时的精准性。

  • 标签: 机架角度 剂量率 调强验证通过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的关系及阳性原因。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862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对二者的关系及阳性原因进行总结。结果8862例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25例,占比为0.36%;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阳性者178例,占比为2.59%。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意义重大,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献血者血清问题、患者自身红细胞问题是造成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应规范配血流程,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阳性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地区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普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儿科12425份送检血培养结果。结果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19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86株,革兰阴性菌289株,真菌1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分别占16.2%和42.6%,MRSA和MRCNS对红霉素、头孢唑林、庆大霉素(10μg)等耐药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较高。结论新生儿血培养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细菌耐药性差异较大。

  • 标签: 新生儿血培养 阳性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临床资料,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结果52周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分别为87.6%和68.75%(P<0.01);HBeAg/HBeAb血清转换分别为33.75%和25%(P<0.05)。结论替诺福韦在ALT复常及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方面均优于拉米夫定。

  • 标签: 替诺福韦 乙型肝炎 慢性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利奈唑胺组使用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对照组使用糖肽类或β-内酰胺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利奈唑胺组的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失败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奈唑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萘洛尔试验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究提高试验准确性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5年3月—2010年10月该时期前来就诊并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普萘洛尔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呈现假阳性的患者有8例(经cag证实)。其中6例冠脉单支病变患者,2例双支病变;34例经cag证实的假阴性患者,其中15例x综合症患者,心肌炎2例,自主神经出现功能紊乱患者有6例,糖尿病4例,3例高血压,其它情况4例。其中34例假阴性患者中,14例患者下壁st-t发生了改变,其它部位发生st-t改变的19例。结论通过原因的分析发现只有正确实行普萘洛尔试验和充分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才能提高通过普萘洛尔试验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假阳性 假阴性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其护理价值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故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幽门螺杆菌阳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8周及72周疗程的重组人干扰素(IFN)α-2a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并比较随访至96周的结果。方法6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48周疗程组及72周疗程组,两组患者采用IFNα治疗,疗程结束后均随访至第96周。结果两组ALT复常无统计学差异(P>0.05)。72周疗程组第72周及第96周的HBVDNA转阴、HBsAg阴转及HBeAg/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血清学转换较48周疗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HBeAg阳性且48周疗程后仍无效应或仅部分效应的慢性乙肝患者,延长至72周疗程有望达到完全应答。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干扰素 延长疗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怎样预防进行系统论述。方法对最近几年有提及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是否及怎样进行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相关实验研究、指南及专家共识等进行提炼。结果明确应用利妥昔单抗、蒽环类衍生物及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患者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需积极进行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建议使用耐药相对较低的恩替卡韦;尽量在化疗前1周开始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至整个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论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某些情况也需要积极进行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恩替卡韦为较佳选择药物,需估计好用药时机及使用足够疗程,以防止相关患者的HBV再激活。

  • 标签: HBsAg阴性/抗HBc阳性 化疗 抗乙肝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通过对ELISA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导致ELISA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试剂盒的因素、溶血标本的影响、标本离心等等。

  • 标签: ELISA HBsAg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上升的原因,讨论降低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分析我院6年间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上升原因。结果剖宫产术指征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疤痕子宫较多,剖宫产逐年升高。结论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进行心理调控,提高分娩镇痛技术是降低剖宫产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剖宫产指征 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剖宫产发生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的有效措施,并探究自然分娩应采取的措施,对医院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剖宫产率 降低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了2012—2015年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及我国恶性肿瘤的种类,以此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研究医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描述法对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相关指标。结果在同时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为264.85/10万,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25.4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恶性肿瘤死亡为161.49/10万,占世界总死亡例数的26.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结论中国恶性肿瘤无论发病或死亡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显示出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应扩大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区域,提高防治和治愈能力。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国内外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高PH值对患者尿蛋白假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尿液高PH患者的晨尿,用醋酸调节至不同的低PH值,并对不同PH尿液中蛋白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尿液高PH值,影响尿蛋白的定性结果,但不影响尿蛋白定量结果,调整PH值后,定性结果也会发生变化,调整前后尿蛋白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液高PH值会影响尿蛋白的定性分析,但不影响定量分析。

  • 标签: 尿液 高PH值 尿蛋白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感染Hp引起的脾胃疾病后、采取疗效更好的中西药物结合的方法根治Hp,让患者病情好转。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份—2014年8月份90例首次检测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者。随机分为44例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和46例中西药治疗组(治疗组)46例。观察患者使用以上两组抗Hp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Hp转阴59%,有效率为63.6%,治疗组Hp转阴80.4%,有效率为89.1%。结论通过使用清中汤结合传统西药抗Hp治疗,转阴上升明显,脾胃系统症状减轻。

  • 标签: 清中汤 Hp 脾胃病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