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眼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药物治疗,显效8眼,有效28眼,稳定14例,无效10例。结论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治疗采用药物可防止晶体的异常代谢和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甲状腺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20例其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20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初诊还是复发无关,主要是集中在治疗后的3个月(68.8%);有6例患者是发生的单一不良反应,另外10例皆是2种或者是合并有2种以上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且服用他巴唑治疗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6.2%要明显高于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患者的1.1%(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会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要尤其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我院对入住糖尿病病人93例除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一年的基础外,后半年增加康复治疗,对稳定血糖取得良好疗效。康复治疗的加入,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有显著性差异。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西药应用情况,对西药应用合理性进行了解,提高医院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从我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西药处方中随机抽取2600张,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对抽取西药处方统一点评,并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格处方95.5%,不合格处方4.5%;其中不合格处方主要为不合理用药处方与书写不合格处方,分别占不合格处方的69.4%与30.6%。结论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仍然存在,医院应根据调查结果加强对药物的管理,促进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提升。

  • 标签: 药物应用 合理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流产的相关因素,查找影响药物疗效的原因,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情况。方法分析我院110例进行药物流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通过药物流产中完全流产同不完全流产以及药物流产失败患者,比较其在年龄、药物史、经期、婚姻状况、、哺乳期、子宫位置、孕囊大小、剖宫产史等方面存在差异,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完全流产患者99例,不完全流产患者9例,流产失败患者2例。产生药物不完全流产或失败的原因经期长、年龄大、未婚、哺乳期、孕囊直径大、重复药物、有剖宫产史,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些患者在进行药物流产时,药物流产不全或失败,其发生几率是存在的。这就需要针对育龄妇女,自身增强避孕意识,了解有关药物流产的影响因素,对有可能存在上述因素患者,尽可能避免药物流产的实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状况。

  • 标签: 药物流产 不完全流产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至12月为对照阶段,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配药环节采取常规管理模式,以2018年1月至6月为观察阶段,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加强配药环节的安全管理,对比两个阶段配药错误发生情况。结果对照阶段的配药错误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阶段,且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服务质量评分及各科室满意度均低于观察阶段,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加强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配药错误发生率,提升工作质量及服务品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配药环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脑缺血损伤是一种多见病,其病理机制复杂,治疗药物效果层次不齐,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对基于抗炎机制的中西药治疗机制进行详细阐述,彻底深入了解脑缺血抗炎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基础。

  • 标签: 脑缺血 抗炎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服药物中毒自杀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自服药物中毒自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通过6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果随访过程中发现,实验组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自服药物中毒自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尽快回到社会,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自服药物 中毒 自杀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分为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和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高血压肾病不只用药物治疗就可以了,还需要科学的饮食。药物要与饮食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药物 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头孢菌素作为检测样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得出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结果NaOH溶液2.0mol/L,KMnO4溶液6.0×10-4mol/L以及吖啶橙溶液6.0×10-4mol/L,在70r/min的流速和-800V负高压的条件下,检测20mg左右质量浓度的CRO,所得到的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最高。结论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选择合适浓度的反应介质、氧化剂以及检测溶液,合理控制流速和负高压,能够获得最高的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能够对药物的药效予以准确的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发光分析 药物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状况,以便为合理化使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在2015年3月到2016年6月这个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住院治疗的病人100位,通过查阅他们使用药物时的医嘱材料,以及让病人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具体了解这些病人对抗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是否遵从医嘱,以及具体用药情况,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所选择的100位病人之中,只有8位病人选择使用单药治疗,仅占8%,其中选择三药共同治疗的病人最多,共有47人,占比47%;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病人在外科相关科室的人数要比内科相关科室少44人;存在不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病人主要集中在心脏科、内科以及脑科这几个科室,人数达到28位,并且存在不同原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其中对于药物的类型选择不合理的有6位,占比21.4%,使用药物的频率及次数不合理的有12位,占比42.8%,在不明情况下破坏了药物结构的有10位,占比35.8%。忘记按时服药的病人共有8位,占比8%。结论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对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与临床的药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掌握足够的和合理用药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监督病人进行合理的用药过程,以此推动药物使用在临床上合理化的进程。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 合理利用
  • 简介:摘要为达到有效地控制血压,5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需要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截至目前仅仅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证明能降低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利尿剂加利血平、利尿剂加甲基多巴、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等)。

  • 标签: 降压药物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痰培养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正确率84.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正确率45.9%(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82.2%,控制时间6d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64.4%,控制时间15d(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感染控制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降阶梯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作者阐述了传统和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特点,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副作用最小和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ACEI与CCB、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与ARB等常用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势,通过合理用药保证24小时血压平稳,同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将靶器官损害降至最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治疗原则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化疗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细胞毒性使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而护士作为化疗药物使用的一线人员,健康问题令我们担忧。本文就化疗药物的危害,临床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现状及自我防护措施予以综述

  • 标签: 化疗药物 护士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加强对老年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选取50例神经内科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13年-2016年),对这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研究其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护理。结果由于老年人机体老化,各脏器功能减退,胃肠及肝肾功能衰退,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使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明显发生变化,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半衰期延长和毒性增加,加上联合用药较普遍,因而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结论为了老年人用药安全,护士要根据医嘱,正确用药,掌握药物的用药指征、疗效、不良反应、使用途径等知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高血压药物药理分类、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抽选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接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药物药理分类、应用情况做统计处理。结果100例入选患者中,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中,利尿剂使用比例为38.00%,β受体阻滞剂为25.00%,钙离子拮抗剂为16.00%,(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均表现出明显差异,需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以确保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控制在稳定状态,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药理分类 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患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普拉格雷片,34例)和对照组(硫酸氯吡格雷片,34例),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普拉格雷片 硫酸氯吡格雷片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