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小剂量奥氮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抽取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艾斯西酞普兰,观察组则在应用艾斯西酞普兰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奥氮平。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小剂量奥氮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小剂量奥氮平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伴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3月的4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在普通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再加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集中治疗周期为一个月,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通过医院的专业焦虑抑郁测量表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值进行比对,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治疗价值。结果一个月周期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合并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仍然是临床上重大的难题之一。近些年很多专家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将近些年抑郁症发病机制与临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剂联用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抗抑郁剂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的患者,采用抗抑郁剂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剂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2.13±3.09)分、(40.35±3.1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47.97±5.24)分、(47.46±5.17)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28.58±1.25)%、(48.57±1.17)%,与对照组患者的(22.39±1.99)%、(43.08±2.74)%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的情况,并明显提高患者的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冠心病 焦虑 抑郁 左室短轴缩短率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前后对患者抑郁障碍、心理干预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8月-2018年8月从我院选取10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展开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开始前的1到2天以及术后7到10天展开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手术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抑郁障碍均明显有所改善,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后,患者极易产生抑郁负面情绪,通过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术 抑郁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诊治的焦虑症患者45例,其中重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32、轻度焦虑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护理疗效显示,8例重度焦虑患者中(有2例未愈、4例转为中度焦虑、2例转为轻度焦虑)、32例中度焦虑患者中(4例未愈、5例转为轻度焦虑、23例无焦虑)、5例轻度焦虑患者治愈。患者满意度91.1%(41/4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焦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加入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分析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接受改良中医情绪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将抗抑郁药与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结合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 满意度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分析对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入组58例我院抑郁症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数字表法分组,纳入实验组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共情护理,纳入对照组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生活功能评分均获得了明显改善,改善程度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

  • 标签: 抑郁症 共情护理 抑郁情绪 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情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共情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2.4±2.6分,情绪功能评分71.2±1.7分,认知功能评分74.3±1.2分,社会功能评分70.3±1.5分,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7.7±2.2分,情绪功能评分79.8±1.3分,认知功能评分85.2±1.5分,社会功能评分77.4±1.7分,并发症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 简介:躯体化抑郁又称隐匿性抑郁(HSD),是以躯体症状为唯一主诉而缺少经典的抑郁症状,容易被误诊.现将笔者在内科门诊中确诊的HSD69例分析如下.

  • 标签: 抑郁症 躯体化抑郁 误诊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利用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HAMD评分为(20.16±1.96)分、(11.63±1.27)分,对照组(27.95±2.03)分、(18.54±1.08)分,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选择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抗抑郁症症状得到更明显改善,值得用于推广。

  • 标签: 蒙医 槟榔十三味丸 抑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抑郁症和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方法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症患者,将双相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症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单一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应对方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焦虑症患者的亲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亲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治疗前,先用焦虑自评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组间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自评表评分及满意度,均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焦虑症 亲情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焦虑症是神经症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或者持续性以及广泛性焦虑,由于焦虑的原因以及内容通常情况下与实际生活环境不符,因此患有该病的患者往往还会出现胸闷、尿急尿频、呼吸急促、震颤以及运动性不安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将焦虑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广泛性焦虑症,一种是惊恐障碍,但是前者的患病率远大于后者,因其病因不明确,使用西医治疗的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通常使用中医药对该病进行治疗。基于此,本文着重度对中医药治疗此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介绍,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 标签: 焦虑症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卒中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卒中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手段缺乏突破,造成大量病人留有神经功能缺损,1所以卒中后期的康复十分重要。包括物理训练和心理治疗,良好的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认识疾病的正确态度,树立信心配合治疗,2而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则加重了患者原有的认知功能损害,影响肢体功能康复,3所以针对性的治疗更为重要。目前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方面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其他,如音乐治疗、漂浮治疗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早期药物治疗十分必要,4应足量足疗程,但应尽量减少不合理用药。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目前存在较大争议。5其他疗法也只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作用,但针对性及疗效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抗抑郁药物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情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共情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2.4±2.6分,情绪功能评分71.2±1.7分,认知功能评分74.3±1.2分,社会功能评分70.3±1.5分,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7.7±2.2分,情绪功能评分79.8±1.3分,认知功能评分85.2±1.5分,社会功能评分77.4±1.7分,并发症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 简介:风疹病毒是风疹的病原体,因孕妇在早期感染后可引起胎儿感染,导致先天性风疹感染而受重视。近几年对病毒的研究在基因结构、复制和调节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文就风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复制调节等方面作简要的综述。

  • 标签: 风疹病毒 基因组 结构 复制 调节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炎在基层医院属常见病,长年均有发病。由于本病表现复杂多样,基层医院缺乏特异性病毒分离及免疫方面的检查,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早期极易误诊。本文结合医院治疗资料分析研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脑炎,病毒性 诊断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软脑膜(软膜和蛛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和脑膜刺激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其病程呈良性,一般不超过3周,多在2周以内,一般预后较好。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