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浆细胞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乳腺炎患者32例,术前均行双乳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照手术所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32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2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累及单侧乳腺、2例累及双侧乳腺,共34个患乳。MRI显示7个(20.6%)患乳内病灶局限于乳晕周围及后方、4个(11.8%)累及单个象限及乳晕区、23个(67.6%)累及多个象限及乳晕区,并有21个(61.8%)累及乳后间隙。3个(8.8%)患乳病灶呈非肿块样,31个(91.2%)呈肿块样病灶。1个(2.9%)呈单发均匀强化结节,5个(14.7%)呈单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3个(67.6%)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个(5.9%)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伴均匀强化结节,并见16个(47.1%)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间相通。15个(44.1%)患乳乳晕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13个(38.2%)伴邻近皮肤增厚,8个(23.5%)伴皮下脓肿形成,均与手术所见一致。术中见12个(35.3%)患乳局部皮肤瘘管形成,MRI仅显示9个(26.5%);术中见6个(17.6%)患乳脓肿间瘘管形成,MRI仅显示3个(8.8%);术中见9个(26.5%)患乳脓肿与乳头孔间有管道相通,MRI仅显示7个(20.6%);术中见25个(73.5%)患乳乳导管扩张,MRI仅显示19个(55.9%)。结论浆细胞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并与手术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累及范围及深度、皮下及病灶间的瘘管,并显示病灶与乳头相通的管道,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胰腺囊肿瘤(PCN)是以囊改变为主胰腺肿瘤的统称。常见的PCN分为浆液肿瘤(SCN)、黏液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实假乳头肿瘤(SPT)等。各型肿瘤生物学特性各异,良恶性均有涉及,因此提高PCN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PCN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胸膜凹陷征在孤立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和40例良性结节的MSCT资料,并行MPR、VR、SSD等显示结节与胸膜之间关系的影像表现。结果:胸膜凹陷发生于肺肋胸膜面46例,纵隔面11例,膈面22例,叶间胸膜面13例,壁胸膜与叶间胸膜同时发生8例。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轴位图像(P〈0.05)。周围型肺癌典型胸膜凹陷征和伴相关结节切迹的出现例数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良性结节粗线影和伴胸膜粘连增厚的检出例数高于周围型肺癌(P〈0.05)。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显示胸膜凹陷征对孤立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胸膜凹陷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是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急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选用一种有效、精确、无创的影像学技术识别易损斑块,及早进行临床干预非常必要。目前,无创影像学方法不仅可观察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及对动脉硬化斑块的成分进行评价,还可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本文就超声、MSCT、MRI、PET、免疫闪烁成像等无创影像学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评价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 易损斑块 影像学
  • 简介: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膝关节半月板周缘移位的相关文献,分析半月板的解剖学特点,阐述半月板周缘移位的概念、诊断标准,病理原因和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而对半月板周缘移位与半月板损伤、年龄及骨关节炎的相关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半月板周缘移位,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加速作用。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大脑的功能偏侧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经历了从被人们发现到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近年fMRI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脑功能偏侧的研究中,更多的脑功能被发现存在偏侧,主要存在偏侧的脑功能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及语言功能。脑功能偏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脑功能偏侧及其影响因素的fMRI研究,提出应深入研究利手因素与疾病的相关,为脑功能偏侧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优势半球 大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胃肠道囊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成人胃肠道囊淋巴管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中,3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胃壁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回肠伴肠系膜多发病灶1例,回肠、结肠伴腹膜后多发病灶1例;病灶大小为2.4~23.7cm;其中4例病灶呈匍行生长趋势,伸入组织间隙;5例病灶均呈水样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结论胃肠道囊淋巴管瘤多为单房囊腔,呈匍行生长,内含均匀液低密度影,囊壁边界清楚,囊壁及其内容物一般无强化,与其囊性病理学特征相符。

  • 标签: 淋巴管瘤 胃肠道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显示脾实质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对21例脾实质肿瘤(血管瘤5例、血管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4例、转移肿瘤7例)分别进行CEUS和CE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增强表现。结果:CEUS和CECT对脾病灶内部的血流显示率均为100%,对病灶内部血流灌注的敏感程度均优于彩色多普勒(71.4%)(P<0.05)。CEUS和CECT反映的脾脏病变增强方式完全一致。CEUS对增强过程中特殊表现(树枝状、结节状和筛孔状增强)的检出率为57.1%(12/21),与CECT相比,病灶血流灌注的增强表现更多样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和CECT能敏感地显示脾实质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脾肿瘤的鉴别。

  • 标签: 超声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剂 脾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低剂量CT(low-doseCT,LDCT)在亚实怖腺癌结节影像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搜集LDCT筛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亚实怖腺癌结节5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5±68)岁。采用Kappa检验回顾分析影像与病理分期的一致,以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之间影像分期的一致。结果LDCT行亚实怖腺癌结节影像T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7%(47/53)、943%(50/53)。影像与病理分期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影像分期的一致良好(Kappa=0.803,0.733;P〈005)。结论亚实怖腺癌结节多为早期怖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低,LDCT适用于其术前影像分期。

  • 标签: 肺癌 结节 分期 低剂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小儿髋关节—过滑膜炎的诊断和中医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髋关节—过滑膜炎病例。在中医手法治疗与中药湿热敷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杏了解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变化。结果:治疗一周后。有15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两周后复查,仪3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四周后所有病例恢复正常。讨论:通过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宽度.直观评价中医疗法在少儿髋关节—过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

  • 标签: 滑膜炎 髋关节 股骨颈 超声诊断 治疗过程 小儿
  • 简介:退行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收集经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退行骨关节病门诊病人200例,对其治疗效果及X线征象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退行性骨关节病 离子导入 中药 X线征象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与各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LuminalA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76.5%(26/34),MRI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0.6%(24/34)。LuminalB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55.6%(10/18),不对称和结构扭曲比例为27.8%(5/1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X线显示钙化比例为91.3%(21/23),MRI非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8.3%(18/23)。三阴性乳腺癌X线显示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93.8%(15/16),MRI上此15例均为肿块样强化,无一例表现为单纯钙化。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与免疫组织化学亚型无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影像学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分析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数字化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 简介: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之一,能客观评价乳腺肿块的相对弹性硬度。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乳腺弹性应变比、面积比和直径比等在区分良恶性肿块方面的文献,就声弹性成像半定量参数的诊断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声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参数
  • 简介:胃下垂(Gastroptosis)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针刺作为祖国医学的一支奇葩,在治疗胃下垂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彩色超声(下简称“彩超”)作为重要的检查手段,是目前活体研究人体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彩超来研究针刺效应和疗效观察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复习有关文献,重点回顾胃下垂的针刺治疗进展,并分析彩超监测的可行

  • 标签: 胃下垂 针刺 彩超 形态学
  • 简介: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女性肿瘤的第2位。在乳腺癌的病理学种类中,浸润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45%左右。其中54.6%的浸润导管癌是由x线钼靶检查发现,但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现将北京民航总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导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如下,其中12例行超声检查,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 标签: 导管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颅内血肿后并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结合其临床表现、预后等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9例死亡,5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CT检查和及时复查可以了解颅内血肿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大面积脑梗死。

  • 标签: 颅内出血 创伤性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正位平片的检查和测量,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0例,共69个髋关节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退行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测量其CE角(中心边缘角)、sharp角(髋臼角)和髋顶切线角。结果:CE角最大27°,最小25。,平均11.2°。sharp角最大59°,最小49°,平均55.6°。髋顶切线角全部为零度和负角,零度28髋,负角41髋。继发退行骨关节病,表现为髋臼顶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和/(或)股骨头囊变,以髋臼更为明显。结论:X线正位平片可良好地显示髋关节骨结构,结合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等相关测量,骨盆正位片目前仍是放射科诊断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骨关节炎 X线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