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米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开腹肝癌切除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传统组45例和ERAS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术后胃肠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和焦虑感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ERAS组患者对比传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2.5±0.7)天vs.(3.3±0.8)天,t=4.551,P〈0.001]和排便时间[(3.1±0.6)天仍.(3.9±0.8)天,t=4.778,P〈0.001]明显缩短.ERAS组比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8.6±2.1)天vs.(9.8±2.5)天,P=0.0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22.6%vs24.4%,P=0.851).ERAS组患者较传统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较快(均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围术期,可以保障围术期安全,并不增加开腹肝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及减轻疼痛评分.ERAS在开腹肝切除术实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肝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AAFAP1-AS1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病理学确诊为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制作组织芯片,检测AFAP1-AS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AFAP1-AS1NSCLC预后的关系。结果AFAP1-AS1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AFAP1-AS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AFAP1-AS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AFAP1-AS1在NSCLC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AFAP1-AS1 长链非编码RNA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芯片
  • 简介:目的比较经胸经腹食管裂孔手术治疗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食管胃结合部癌切除术92例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入路(经胸组)47例,经腹正中入路(经腹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胸组相比,经腹组患者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更多[(8.1±5.0)枚vs.(5.1±4.4)枚,t=3.000,P=0.003],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1.7±6.9)天vs.(15.9±7.4)天,t=2.773,P=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3%vs.44.7%,χ^2=10.895,P=0.001),其中肺部感染(2.2%vs.14.9%,χ^2=4.649,P=0.031)、心律失常(4.4%vs19.1%,χ~2=4.722,P=0.030)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纵膈或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切缘阳性和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心肺功能差的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比经胸入路手术在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TESSYS)技术显微镜辅助下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近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用TESSYS下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术(TESSYS组)和显微镜辅助下后路椎管及间盘内减压术(显微镜组)治疗1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03例,女86例,年龄26~82岁,平均52.1岁;中央型42例,旁正中型85例,外侧型14例,极外侧型5例,椎间孔型43例;TESSYS组120例,显微镜组69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周、3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TESSYS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85±15)min,平均卧床时间(8±2)h,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2)天;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23±14)min,平均卧床时间(2.3±0.5)天,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1.5)天。172例(91.0%)获得随访,TESSYS组109例(90.8%),显微镜手术组63例(91.3%)。随访6~10个月,平均7.5个月。TESSYS组术前VAS评分(8.9±1.8)分,术后3周(1.8±0.5)分,术后3个月(1.0±0.3)分,术后6个月(0.8±0.2)分;显微镜组术前VAS评分(8.5±2.2)分,术后3周(1.4±0.3)分,术后3个月(1.1±0.4)分,术后6个月(0.6±0.2)分。两组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术前、术后3周、3个月、6个月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标准,术后6个月时随访TESSYS组优良率84.4%,显微镜手术组88.9%。两组均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显微镜手术相比,经TESSYS技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孔狭窄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在外侧及极外侧�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肾功能相关生化检测指标(BUN、Scr、TG、TC、HDL-C、LDL-C)的检测CT灌注参数(BV、BF、PS、MTT)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BUN、Scr、TG、TC和H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D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皮质的BV、BF、P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脂肪型肾错构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V、PS、BUNTC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BV、BF、PSBUN、T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而MTTBUN、TC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功能与血脂等生化指标异常,同时CT灌注参数也处于异常情况,可参与到乏脂肪型肾错构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乏脂肪型肾错构瘤 肾功能 血脂 CT灌注参数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睾酮水平、前列腺雄激素受体(AR)表达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为临床前列腺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未经药物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实验组为32例前列腺癌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为32例前列腺癌不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行血清睾酮水平、前列腺雄激素受体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为(5.89±1.32)ng/ml,实验组血清睾酮值为(6.07±1.1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腺雄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低于对照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均与伴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癌分期呈负相关(r=-0.318,P﹤0.05)。结论前列腺雄激素受体表达在前列腺癌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睾酮 前列腺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精索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关节镜下盂唇修复盂唇清理治疗髋臼盂唇撕裂的疗效。方法检索1960年1月至2015年9月,PubMed、SpringerLink、EMBASE、theCochraneLibrary、Medline、Science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节镜下盂唇修复清理治疗髋臼盂唇撕裂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病例数合计为437例,所有5篇文献报道无论使用何种评分标准,术后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提升,3篇文献报道盂唇修复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盂唇清理组,2篇文献结果显示盂唇清理组盂唇修复组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HHS评分盂唇修复组高于盂唇清理组,术后NAH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手术失败率和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P=0.15);术后疗效优良率盂唇修复组高于盂唇清理组(P=0.007)。结论关节镜下盂唇修复盂唇清理治疗髋臼撞击症相关的盂唇撕裂,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MHHS评分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关节镜下盂唇修复优于盂唇清理;手术失败率和NAHS评分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股骨髋臼撞击症 关节镜 修复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椎体后凸成形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的48例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CPC组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9.59岁;PMMA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7-89岁,平均71.23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评价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压缩率、局部后凸畸形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后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畸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继发骨折及骨水泥渗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分别为(23.26±10.08)%、(23.39±11.23)%,较术后即刻的(17.22±14.19)%椎体高度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CPCPMMA一样安全有效,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但CPC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会有部分丢失。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gastro-esophagealjunction,AEG)全胃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2010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40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分析影响AEG复发的因素。结果全胃切除术组民切除例数、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均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全胃切除术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液TBi1、胃液IBi1、胃液胆汁酸、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术后血清CEA水平、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R1切除例数是SiewertⅡ/Ⅲ型AEG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β=0.30~0.52),相对危险度1.91—3.12。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的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高发家系人群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扶绥县20个肝癌高发家系共77例和10个正常对照家系共3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ight-mass,MALDI-TOF-MS)检测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在两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正常对照家系组人群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407倍(95%CI:0.125~1.326,P=0.136);在肝癌高发家系非肝癌组人群中,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981倍(95%CI:0.298~3.326,P=0.976);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GG、AG、AA基因型在肝癌高发家系肝癌组、肝癌高发家系非肝癌组及正常对照家系组三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肝肿瘤 DDX39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 简介:目的比较癌性内脏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的止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44例癌性内脏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2)和对照组(n=72)。给予研究组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解救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2%(16/72)、31.9%(23/7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36/72)、59.7%(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9,P〉0.05)。结论癌性内脏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的止痛作用均较显著,但前者比后者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癌性内脏痛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硫酸吗啡控释片 止痛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CD1a和CD83标记的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中CD1a、CD8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85例乳腺癌组织中,77例CD1a阳性,大多数表达CD1a的TIDC分布在肿瘤组织中,肿瘤间质及周边组织中表达较少;44例CD83阳性,表达CD83的TIDC多分布在肿瘤周边及间质组织,呈散点状分布。CD1a、CD83均为阳性表达(双阳性)35例。CD1a、CD83双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无关(P〉0.05),而与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TNM分期有关(P〈0.05)。CD1a、CD83双阳性表达和非双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未达。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a、CD83非双阳性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HR=2.216,95%CI:1.682-3.43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IDC的特征性标记物CD83、CD1a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这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有关,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DC) CD1A CD83
  • 简介:探讨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中肝癌高发家系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多态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正常对照家系组40名;肝癌高发家系组79例,其中肝癌患者20例,直系亲属59例。采用质谱方法检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存在AA、AG、GG3种基因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基因型分布遵循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A等位基因在正常对照组、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肝癌高发家系肝癌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3.75%、61.02%、70%,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36.25%、38.98%和30%,A等位基因型个体比较,正常对照家系人群中携带G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增加0.75倍(95%CI:0.33~1.7,P=0.50),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人群发生HCC的风险增加0.67倍(95%CI:0.31~1.45,P=0.31)。正常对照家系组、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和肝癌高发家系肝癌患者组人群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0%、42.73%和50%,AG基因型分别为47.5%、37.29%和40%,GG基因型分别为12.5%、20.34%和10%。AA基因型个体相比,正常家系组和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中AG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增加0.67倍(95%CI:0.22~2.1,P=0.50)和0.9倍(95%CI:0.31~2.71,P=0.86);GG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增加1.05倍(95%CI:0.17~6.6,P=0.96)和2.2倍(95%CI:0.40~11.96,P=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多态性广西扶绥县肝癌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ITGβ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家族聚集性 遗传易感性
  • 简介:目的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radicallaparoscopicdistalgastrectomy,LG)+D2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对比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对象和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1056例临床分期为T(2-4a)N0-3M0的胃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清扫组(LG组)(n=528)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opengastrectomy,OG)+D2淋巴清扫组(OG组)(n=528)。共有15位来自中国14个研究中心的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参与此次研究。根据意向性治疗分析原则比较LG组(n=519)和OG组(n=520)手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方法。结果LG组和OG组患者的D2淋巴结清扫术的合格率相似(99.4%vs.99.6%;P=0.8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LG组为15.2%,OG组为12.9%,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相差2.3%,95%CI:-1.9-6.6,P=0.285)。死亡率在LG组为0.4%,而OG组无一例死亡(相差0.4%,95%CI:-0.4-1.4,P=0.249)。两组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布相似(P=0.314)。结论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可以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上安全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

  • 标签: D2 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GASTRECTOMY 淋巴清扫 远端胃切除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干涉性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的整体评价(patientglobal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的整体评价(clinicalobserverglobal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的疼痛程度(WOMACA)、僵硬程度(WOMACB)和关节功能(WOMAC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的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的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的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治疗相关的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的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的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黏弹性补充疗法 膝关节 海兰G-F20
  • 简介:背景和目的化疗是不可治愈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具有一个单一不可治愈因素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姑息性胃切除术后加化疗能否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尚存争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姑息性胃切除术后化疗能否比单纯化疗在提高此类患者总体生存上更有优势。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44个研究中心。患者是年龄20~75岁的具有一个单一不可治愈因素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这些不可治愈因素包括有局限于肝(H1)、腹膜(P1)、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a1/b2)的转移。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随机对照研究 Ⅲ期临床研究 胃癌患者 胃切除术后 单纯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