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喝牛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478例福州汉族绝经后妇女,喝牛奶组795例,不喝牛奶组683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区骨密度,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喝牛奶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1喝牛奶组不喝牛奶组两组比较,结果为年龄、体重、质量指数有差异。2腰椎骨密度年龄、体重指数、喝牛奶、体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y=0.843-0.003×年龄-0.010×BMI+0.006×体重+0.016×喝牛奶,β=0.392,回归系数t检验P=0.000),体重对腰椎骨密度影响较大。3体重、体重指数、年龄为协变量,喝牛奶为变量,行协方差分析,喝牛奶组腰椎BMD(0.754±0.138g/cm2)明显高于不喝牛奶组(0.742±0.113g/cm2),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F=5.935,P=0.015),股骨颈骨密度无差异。4喝牛奶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9.18%,不喝牛奶组患病率为71.16%,两者比较无差异(P=0.42)。结论喝牛奶可维持绝经后女性腰椎高骨密度,这类人群适量饮用牛奶,一定程度上,具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 标签: 喝牛奶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 简介:神经根管狭窄是腰椎根性疼痛的常见原因,Jenis等[1]报道神经根管狭窄约占神经根受压因素的8%~11%,忽略或复发性的神经根管狭窄可能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有关(failbacksurgerysyndrome,FBSS).Burton等[2]在回顾分析FBSS时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术中减压不充分,造成了60%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疼痛.自Lee等[3]提出了神经根管狭窄概念后,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腰神经根通道功能解剖腰腿痛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减少FBSS的发生,本文对腰骶神经根管的解剖神经根受压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解剖学 神经根受压 发病机制 神经损伤 神经根管狭窄
  • 简介:脂代谢紊乱和骨质疏松症均是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现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骨质疏松,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对预防治疗骨质疏松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骨代谢包括骨生成和骨吸收,血脂则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几个方面,研究脂代谢骨代谢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多种血脂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关系,关于二者相互影响的分子机理目前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二者相关性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脂代谢 骨代谢 血脂 骨质疏松 WNT 信号通路
  • 简介: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睾酮缺乏越来越常见。近年来研究表明,睾酮水平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睾酮缺乏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风险增加。睾酮可通过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调节骨代谢,且睾酮替代治疗可以有效增加男性骨密度,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本文回顾最近的文献,就睾酮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男性骨质疏松症 睾酮缺乏 睾酮替代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对201例CHB患者(CHB组)和1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和左侧股骨颈和腰椎前后位(L1-4椎体)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进行测定。对两组的BMD、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比较,并对BMD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男性及女性受试者中,CHB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左侧股骨近端多个部位和多个腰椎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男性受试者中,CHB组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小于40岁、40岁至60岁、大于60岁的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受试者中,CHB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左侧股骨近端多个部位和多个腰椎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以CHB患者的左股骨近端BMD为因变量,BMDCHB病程呈负相关(r=-0.52,P〈0.05)。以CHB患者的腰椎BMD为因变量,BMDCHB病程呈负相关(r=-0.28,P〈0.05)。结论CHB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Marshall等于1977年首次提出腰椎化学性神经根炎(chemicalradiculitis)这一概念。它是指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液漏至椎间盘外并沿着神经根扩散引起神经根炎症的一种状态。近年研究发现,神经根炎症反应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多种因子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参与炎症反应的因子主要包括促炎或抗炎因子、炎症介质。目前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一仅(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其中最重要的促炎因子是TNF-α和IL-1。1975年,Carswell等给接种过卡介菌(BCG)的小鼠注射脂多糖(LPS)后,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诱导体内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的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1985年Shalaby把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TNF—α主要由活化了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T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受刺激后也能产生。TNF-α单体是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的肽链。近年来,关于TNF-α神经根炎症的研究较多,现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脊神经根 神经根病
  • 简介:由宁波市第六医院主办的"脊柱外科基础临床研究新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5-04-07-149(国)]将于2015年9月10~12日在宁波举行。本院已成功举办10届脊柱外科学习班,并不断总结往届学习班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经验,努力打造品牌学术会议。参与者将授予国家级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本次学习班内容包含近年脊柱外科的热点话题,将以脊柱微创、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创伤等几大专题分类进行交流,具体内容包括:OLIF在腰椎椎疾病的应用前景、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应用、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脊柱外科 椎弓根螺钉固定 医学继续教育 宁波市第六医院 脊柱微创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由宁波市第六医院主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脊柱外科基础临床研究新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4-04-07-007(国)],将于2014年9月25日至27日在宁波举行。我院已成功举办九届脊柱外科学习班,并不断总结往届学习班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经验,努力打造品牌学术会议。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脊柱外科 临床研究 继续教育项目 宁波市 会议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等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病因多样,分子机制复杂,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流行病之一。人体生活在一个充满氧气的环境,在其代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断产生活性氧(ROS),当人体因为衰老、疾病等原因产生ROS消除ROS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机体便产生氧化应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多的ROS通过对多种细胞因子、酶活性的激活或抑制和上调或下调受体配体的表达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最终影响细胞核内基因表达,促进骨形成相关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凋亡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使得骨形成速率相对骨吸收速率滞后,打破以破骨细胞吸收骨组织和成骨细胞形成骨组织相协调的动态平衡过程,从而促使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本文从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对骨形成相关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基质的影响展开综述,为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活性氧 氧化应激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 简介:由宁波市第六医院主办的脊柱外科基础临床研究新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5-04-07-149(国)]将于2015年10月29~31日在宁波举行。本院已成功举办10届脊柱外科学习班,并不断总结往届学习班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经验,努力打造品牌学术会议。参与者将授予国家级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脊柱外科 医学继续教育 宁波市第六医院 脊柱微创 学术会议
  • 简介:海绵状血管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但单纯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腔的十分少见,而发生在腰骶部者更为罕见,而且术前确诊十分困难。尽管MRI是目前评估椎管内病变的最好方法,但对于单纯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的诊断,误诊仍极易发生。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例单纯腰骶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相关资料,着重探讨单纯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治疗。

  • 标签: 腰骶部 海绵状血管瘤 硬膜外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时合适枕头高度的测量方法。方法对43例健康成人进行自然站立位和卧位2种状态下的枕头高度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结果在自然站立位立正姿式和双手抱肩姿式下测得的肩-面距明显大于侧枕高,自然站立位测得的枕-背距明显大于仰枕高度;在卧位状态下,侧枕高度明显高于仰枕高度;在合适枕高下,卧位的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曲线良好,且自然站立位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卧位下,采用合适的枕高,颈椎可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弧度,自然站立位状态下颈椎的生理弧度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别;睡眠时仰枕高度应该低于侧枕高度.

  • 标签: 人体 体位 人体测量术
  • 简介: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单节段双节段螺柱状Cage植入后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单节段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双节段患者42例.对比两组间术后临床结果及放射学测量结果.结果单节段双节段Cage颈椎前路植入均具有良好的即时稳定性,在术后3月内均能够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评价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远期放射学测量显示颈椎力线术中力线是否纠正有关,节段多少无关.结论双节段减压Cage植入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替代椎体次全切除术.

  • 标签: 颈椎 生理弧度 前路融合术 放射学
  • 作者: 杨光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骨科,重庆409000
  • 简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骨科中常见的疾病,根据有关研究表示:美国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有4500万,国内农村中老年人群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率大约为25%,而城镇中老年人群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率大约为33%。随着我国越发的人口老龄化逐渐进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干扰。故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预防;治疗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多见,发病年龄提前.传统手术方法是行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椎间盘切除术.但由于这种方式切口大,病程久,疼痛时间长,使许多本应得到及早诊治的患者放弃手术,采取拖延、回避的做法,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我科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引进德国枢法摸*丹历公司生产的MEDTM椎间盘手术系统行椎间盘切除术56例,传统手术方法的56例进行对照,发现采用该术式患者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后路手术 椎间盘镜 椎间盘切除 手术方法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钢板海绵螺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股骨粗隆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并行动力加压钢板海绵螺钉联合固定,术后随访8~72个月,分析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52例病人全部术后随访,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6.3%(50/52),无髋内翻发生.结论:该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内固定可靠,取材经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特别是老年病人,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粗隆部骨折 内固定 动力加压钢板 海绵螺钉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TLIF)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经TLIF治疗的58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纳入研究,其中mini-TLIF组28例,open-TLIF组30例。评价两组的围手术指标、椎旁肌损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mini-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返回工作时间、术后3d肌酸激酶显著优于openTLIF组,但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较长(P〈0.05)。术后1年随访时,open-TLIF组椎旁肌表面肌电图平均放电幅度和频率显著低于mini-TLIF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开放手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但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椎旁肌损伤轻,早期效果更为满意。

  • 标签: 微创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椎间盘源性腰痛
  • 简介: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基因、受体、细胞因子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梳理了骨质疏松主要候选基因钙磷代谢调节激素及其受体基因、性激素及其受体基因、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为骨质疏松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研发提供分子生物学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分子生物学 基因 维生素D3 降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