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水产养殖鱼类的生长形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影响鱼类生长性状的环境与基因与生长之间的影响,来促进对鱼类生长形状的利用,从而确保可以实现水产养殖成本的节约以及充分地发挥出其生态效益。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可以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水产养殖 鱼类 生长 环境 基因
  • 简介:摘要:现阶段,人们对生菜种质资源的调查分析大多集中在主要性状研究,与营养指标结合分析的寥寥无几。在生菜需求量日益增长的今天,对不同品种生菜进行主要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分析十分重要。下面本文就生菜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生菜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 简介:摘要:选择生产试验材料,选择不同类型玉米杂交品种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不同种植密度下品种比较试验,借助裂区实验设计方式,综合性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不同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差异,掌握不同密度水平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变化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处于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可保证玉米植株个体处于合理密植范围内,可有效降低倒伏、空杆以及病害发生率,有效提高玉米群体质量,凸显玉米品种最大产量优势,玉米杂交种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具备相应理论依据和价值。

  • 标签: 不同密度 玉米 农艺性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繁殖性状主要涉及一个繁殖周期内,反刍动物所产生的一切繁殖性状的集合,而在对这一信息进行监测时,其不同种工作方式对繁殖性状的鉴定难易程度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先从反刍动物繁殖性状主要表型鉴定的具体内容入手进行简单分析,再分别对人工观测法、超声波技术等进行研究,探究开展反刍动物繁殖性状主要表型鉴定的工作思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 标签: 反刍动物 繁殖性状 主要表型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方法从不同类别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中,通过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对几种平时工作中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简要论述,能够使中药调剂和验收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这几种饮片。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

  • 标签: 中药饮片 性状鉴别
  • 简介:为了研究花生EMS诱变后代的变化趋势,以期得到有益变异和创造新的花生种质,本研究以2个花生品系花U416、花U606为供试诱变亲本,利用0(CK)、0.5%、1.0%、1.5%、2.0%5个EMS浓度直接注入花生花器得到诱变后代,分析M1、M2的农艺性状与品质变化,结果表明,EMS对2个花生品系诱变效应明显,2个品系畸变率随EMS浓度增加而增大;EMS注入的当代植株结实率和M1的出苗率均低于对照,2个品系M2均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突变植株,突变性状大部分可以稳定遗传。而这些遗传多样性的突变材料,为花生种质创新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性材料。

  • 标签: 花生 EMS 突变体
  • 简介:摘要: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其空秆、秃顶、倒伏等病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其增产潜力。此外,高密植还会使大田土壤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从而影响大田的通风和透光,从而影响大田玉米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对玉米茎秆特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 简介:摘要: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其空秆、秃顶、倒伏等病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其增产潜力。此外,高密植还会使大田土壤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从而影响大田的通风和透光,从而影响大田玉米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对玉米茎秆特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 简介:聊红槐(SophorajaponicaLiaoHong),是山东聊城大学邱艳昌课题组于2001年夏天,从国槐栽培苗中发现的一颗变异株。2006年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审定为植物新品种,

  • 标签: 性状表现 国槐 庆阳 植物新品种 国家林业局 山东聊城
  • 简介:以玉米自交系095和L26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B1、B2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研究了秃尖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穗重、单株产量等穗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穗行数、穗重、单株产量的最适模型为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粗、千粒重的最佳模型为B-1模型,符合两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秃尖长的最佳模型为E-3,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本研究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

  • 标签: 玉米 穗粒性状 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析
  • 简介: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单株干籽重〉鲜果含油率〉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Ⅰ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Ⅱ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Ⅱ类可分为Ⅱa和Ⅱ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油茶 自然群体 果实性状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放牧强度对土壤全磷的空间变异影响较大,并且土壤微生物量对于放牧干扰的敏感性高于土壤养分全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等地下生态系统各指标之间具有统一性。

  • 标签: 荒漠草原 放牧干扰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量
  • 简介:通过研究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葛根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为葛根的分子育种和指纹图谱构建提供理论依据。鉴定分析了127份不同来源葛根资源的10个表型性状,并用ISSR标记研究127份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ISSR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型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葛根资源的10个性状变异大、多样性较好。利用ISSR标记获得多态性条带109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73条、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0.2085、平均Shannon's指数0.3378,最远遗传距离为0.46。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127份资源聚为两大类,群体结构分析和PCoA分析结果类似将127份资源分为2个亚群。GLM分析发现3个与茸毛性状关联标记,MLM分析未发现与表型性状关联的标记。本研究收集的资源遗传多样性较好,葛根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地域关系不大,综合GLM和MLM关联分析结果,本试验未发现与表型关联位点。

  • 标签: 葛根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 简介: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已有二十七年历史,人工繁殖生产的鱼苗,已逐渐成为淡水养鱼苗种的主要来源。而人工繁殖鱼苗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鱼。众所周知,培育优良的成熟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决定性一环。

  • 标签: 鱼苗 亲鱼 生产性状 人工繁殖 家鱼 淡水养鱼
  • 简介:以种子大小差异显著的黏籽西瓜(Citrulluslanatusssp.mucosospermus)品系PI186490和普通栽培西瓜品系(Citrulluslanatusssp.vulgaris)W1-1为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及自交获得的F2群体,对西瓜种子大小相关性状进行精细定位,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1)获得与种子长度及宽度相关的QTL位点各一个,贡献率分别为24.57%和24.79%。(2)利用与种子长度及宽度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CAPS13,CAPS14)对72份不同种子大小的自然群体材料上进行标记与表型的符合度的验证:标记CAPS13在大粒种子中检出率为36.11%,小粒检出率为80.56%;标记CAPS14在大粒中检出率为30.56%,小粒检出率为83.33%。

  • 标签: 西瓜 种子性状 CAPS 遗传连锁图谱
  • 简介:通过锌钼肥喷施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在亩施尿素32.5公斤,钙镁磷肥37.5公斤,硫酸钾15公斤条件下,喷施锌钼肥有增产效果.钼酸铵每亩投入100克配成0.1%浓度在初花期喷施,比对照增产21.10公斤,增产34.8%,亩投资30.00元,亩收入增加42.20元,亩净收入增加12.20元,投产比为1:1.41,效果极显著.硫酸锌每亩投入100克配成0.1%浓度,在初花期喷施,比对照增产5.00公斤,增产8.3%,亩投资0.30元,亩收入增加10.00元,亩净增收9.70元,投产比为1:33.33,效果良好.

  • 标签: 大眼泥田 微量元素肥料 随机区组试验
  • 简介:选取15%的总体取样比例,采用2种分组方法、3种组内取样量比例和2种组内个体选择方法,分析了476份广西甘薯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数据,构建出13个甘薯初级核心种质样本。为确定这些样本的代表性.分别与总体进行了5个指标的比较,包括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极差符合率。结果表明,按资源类型分组优于按来源地分组;组内取样量以对数法代表性最好,简单比例法的代表性其次,平方根法最差;在个体选择中,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优于随机法。因此,按资源类型分组,再按对数比例法确定组内取样量,通过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选择个体是甘薯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

  • 标签: 甘薯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