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例抗谷氨脱羧酶(GAD)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案和预后。女性8例,中位年龄55岁,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10/10),头晕(8/10),复视(6/10),构音障碍(5/10)。4例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白癜风(3/4)、桥本甲状腺炎(1/4)、血小板减低症(1/4),1例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6例临床症状改善,5例功能预后良好。抗GAD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仅少数患者合并肿瘤。半数以上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功能预后良好。

  • 标签: 小脑共济失调 谷氨酸脱羧酶 自身免疫 抗体
  • 简介:摘要抗代谢型谷氨受体5(mGluR5)脑炎为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暂无亚洲病例报道。我院收治1例51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障碍、癫痫及脑神经(Ⅶ)损害,视频脑电图检查可见δ刷、双侧颞区尖波及尖慢波,脑脊液及血清抗mGluR5抗体IgG阳性。患者先后接受了一线(激素、丙种球蛋白)及二线(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但最终死于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及心跳骤停。

  • 标签: 脑炎 自身免疫 边缘叶脑炎 受体,谷氨酸 δ刷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抗谷氨脱羧酶65(GAD65)抗体相关脑炎伴急性脑梗死。该患者因发作性抽搐1个月,左侧肢体无力12 h入院。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多发急性梗死灶,血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显示抗GAD65抗体阳性。本文旨在探讨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GAD65抗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谷氨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2mmol/L谷氨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建立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10、50和250μmol/L)进行保护,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Fura-2/AM双波长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和胞浆中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2mmol/L谷氨作用SH-SY5Y细胞24h后细胞存活率为0.721±0.013,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细胞核固缩裂解,呈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凋亡率为(13.27±0.08)%、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359±11nmol/L,均明显升高。与凋亡组相比,银杏内酯B(10、50、250)μmol/L保护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768±0.014、0.819±0.013、0.897±0.010,均明显升高;细胞核核固缩裂解减少,形态有所改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3±0.57、7.02±0.47、5.85±0.24;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302±9nmol/L、243±9nmol/L、186±8nmol/L,均明显降低;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凋亡组相比银杏内酯B保护组可以显著减少细胞线粒体以及胞浆中CytC蛋白的含量。结论:银杏内酯B对谷氨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银杏内酯B降低了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及阻断了Cyt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中有关。

  • 标签: 银杏内酯B 谷氨酸 SH-SY5Y细胞 细胞凋亡 钙离子浓度 细胞色素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是一种修复酶,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可以催化异构化的天冬氨酸残基转化为正常结构。PCMT1具有双重细胞功能,可作为RNA高甲基化酶和转录辅因子,参与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PCMT1基因的多态性亦与多种疾病有关。PCMT1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参与调节代谢,并且与胚胎发育和衰老相关。此外,PCMT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不利预后因素,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协助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可促进耐药性的产生。未来PCMT1可能作为若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 异天冬氨酸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在医药行业,抗肿瘤药物同抗艾滋病药、脑血管药和减肥药一道并称为四大明星药物和医药行业的支柱产业,与四大明星药物相关的生物医药企业的业绩均表现出色.由于D-苯丙氨酸为以上几种明星药物的合成原料药和中间体,所以以上几个非常先进成熟的主流药物的快速发展势必带动D-苯丙氨酸的飞速发展.

  • 标签: D-苯丙氨酸 市场空间 抗肿瘤药物 医药行业 抗艾滋病药 支柱产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3岁。结果1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1例发生过敏反应,改用其他化疗方案;1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结论紫杉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化疗过程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加强药物毒副反应观察,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紫杉醇 妇科恶性肿瘤 辅助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简便可靠的紫杉类药物激素预处理方法及重度过敏反应后再输注的可能性。方法在注药前12h、6h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紫杉输注前半小时口服苯海拉明50mg,静点西米替丁400mg,肌注异丙嗪25mg。结果共发生与紫杉输注相关性过敏反应50例,其中36例发生荨麻疹,12例出现面色潮红、胸闷、气急,1例出现头晕、视模糊、心.悸,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3%。结论本组测验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过敏发生率明显减低,说明该激素预处理方法及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治疗流程有效.安全可靠。

  • 标签: 紫杉醇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美国ATCC公司)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0、3、15和75 mmol/L二甲双胍处理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增殖;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分析细胞凋亡;收集细胞进行RNA测序,分析二甲双胍对微小RNA(miRNA,miR)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差异表达miRNA的靶蛋白。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靶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79±0.25、1.34±0.20、1.09±0.13和0.72±0.1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2.954、3.185、2.502、2.991、2.647,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凋亡率分别为(3.87±1.12)%、(10.34±2.59)%、(25.63±4.65)%和(54.33±7.2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4.519、6.315、3.817、4.958、5.012,P<0.05),且呈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增殖逐渐下降,细胞凋亡逐渐增加的趋势。二甲双胍影响miR-15表达水平,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miR-15表达水平分别为1.23±0.21、1.46±0.23、1.89±0.30和2.54±0.3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3.114、3.947、3.817、4.958、4.015,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miR-15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ELP1基因是miR-15的靶基因,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EL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54±0.16、2.16±0.13、1.65±0.11和1.25±0.1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2.948、3.289、2.514、3.024、2.921,P<0.05),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PELP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靶向miR-15/PELP1影响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 标签: 乳头状甲状腺癌 二甲双胍 微小RNA-15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 增殖 脱噬作用
  • 简介:将初始体质量(0.42±0.05)g的杂交鲟(Acipenserschrenckii♀×A.baerii♂)仔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添加0(G1)、0.25%(G2)、0.5%(G3)、0.75%(G4)和1.0%(G5)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G)的5种等氮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0尾鱼,研究L-AG水平对杂交鲟体成分和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56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5%和5.0%L-AG对全鱼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0.75%和1.0%L-AG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0.25%~1.0%L-AG对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1.0%L-AG对肠道绒毛高度、微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外源补充0.75%~1.0%L-AG可显著提高杂交鲟仔鱼粗蛋白含量,但添加0.25%~1.0%L-AG对十二指肠形态不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杂交鲟 L-丙氨酰-L-谷氨酰胺 体成分 十二指肠形态
  • 简介:在我国肺癌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在农村居第三位,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病人的80%左右。多年来,NSCLC的化学治疗效果没有得到显著地提高,治愈率仅为14%。西紫杉(泰素帝)是植物紫杉类新一代抗肿瘤药物,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该药可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稳定的微管,同时抑制其解聚,导致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微管束的产生和微管的固定,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癌细胞死亡。西紫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使NSCLC的近期疗效有一定的改善,现将近年来西紫杉在NSCLC化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紫杉醇 化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紫杉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乳腺癌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两组均治以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分别于第1和8天起,以顺铂25mg/m2,静脉滴注,3天。3周为1个周期,常规治疗8个周期。治疗组同时治以西紫杉75mg/m2静脉滴注。2组均为治疗3周为1个周期,连续使用8个周期后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CR观察组为36.21%,对照组为18.97%,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DCR观察组为93.10%,对照组为74.14%,2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2组治疗后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西紫杉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多西紫杉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紫杉的冻干制剂工艺和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设计西紫杉的冻干制剂工艺,同时构建质控方式。结果:所制作的西紫杉冻干制剂总共有三个批次,且三批次颜色均为白色,形状均为块状,形状检查结果为合格;三批次西紫杉冻干制剂的酸度检查结果为合格;三批次西紫杉冻干制剂杂质检查结果为合格;三批次西紫杉冻干制剂不溶性微粒检查均与规定相符,检查结果为合格;西紫杉浓度和峰面积间线性关系具有一定良好性。结论:在制作多西紫杉冻干制剂时,赋形剂可选择应用80%甘露,能够制成成型结构良好的多西紫杉冻干制剂。对采用这一工艺进行制作的样品实施有效质控管理,与各项标准相符。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冻干制剂 工艺 质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谷氨脱羧酶-65(GAD65)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临床预后的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9例GAD65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2,发病年龄为17~68(43.6±20.5)岁。有2例患者具有前驱感染史。首发症状以癫痫首发者4例,记忆力减退者2例,头晕者2例,肢体僵硬者1例。临床表型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单纯癫痫发作1例,边缘性脑炎5例,僵人综合征伴癫痫发作1例,脑干脑炎1例。9例患者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血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5例。4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为海马或颞叶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海马萎缩。6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均有癫痫样异常放电,放电区域在右侧额区2例,左侧或右侧颞区各2例。9例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6例仅接受激素治疗,2例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1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9例患者,其中失访2例,剩余7例随访时间为1.5个月至3年3个月不等,1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其中2例遗留痫性发作,1例遗留记忆力减退。其余3例症状未缓解。结论抗GAD65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病以中青年女性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边缘性脑炎、僵人综合征等,临床以癫痫发作、肢体僵直、认知损害、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症状重叠,血或脑脊液抗体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整体预后不佳,早期及时的免疫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对以癫痫发作为核心症状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谷氨酸脱羧酶 边缘性脑炎 僵人综合征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损伤组(I/R组)和三氧预处理组(Ozone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均常规喂养,Ozone组给予腹腔注射80 mg/L三氧水(剂量为0.01 mL/g)预处理,Sham组和I/R组分别输注等体积0.9%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注射5 d。之后I/R组与Ozone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Sham组只分离不结扎动脉。缺血2 h后,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再灌注24 h后,测定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并麻醉大鼠取脑组织,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的脑梗死情况,计算脑梗死体积占比;另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脑缺血半暗带区代谢型谷氨受体5(mGluR5)和离子型谷氨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亚基GluA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的NDS评分、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明显升高〔NDS评分(分):2.63±0.52比0,mNSS评分(分):9.63±1.19比1.13±0.64,脑梗死体积占比:(41.25±2.93)%比0%,均P<0.05〕,脑缺血半暗带区mGluR5和GluA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mGluR5蛋白(mGluR5/β-actin):0.44±0.14比1.00±0.10,GluA2蛋白(GluA2/β-actin):0.23±0.08比1.00±0.25,均P<0.05;与I/R组相比,Ozone组大鼠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明显降低〔mNSS评分(分):7.00±1.20比9.63±1.19,脑梗死体积占比:(27.23±6.21)%比(41.25±2.93)%,均P<0.05〕,脑缺血半暗带区mGluR5和GluA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mGluR5蛋白(mGluR5/β-actin):0.81±0.10比0.44±0.14,GluA2蛋白(GluA2/β-actin):0.76±0.13比0.23±0.08,均P<0.05。结论三氧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脑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脑缺血半暗带区GluR5和GluA2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 标签: 三氧 缺血/再灌注损伤 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