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观察脑梗死后主要代谢物:N-乙酰基天冬氨酸(NAA)、乳酸(Lac)、脂质(Lip)、胆碱(Cho)、肌酸(Cr)在病灶区、对侧镜像区及最终可存活区的分布状况,分析急性脑梗死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获得可存活区的MRS特征及评定标准。方法对32例发病时间在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和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检查方法,并在30d后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测量梗死中心区、对侧镜像区及最终可存活区的物质代谢改变。结果初检时病灶中心的NAA水平较对侧镜像区降低;Lac峰及Lip峰出现并重叠。可存活区MRS特征为:NAA水平与对侧镜像区比较差异不明显,与病灶中心比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c水平升高,但较病灶中心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存活区未见明显Lip峰。结论应用MRS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区域代谢物浓度可预测急性脑梗死的最终存活区。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脑梗死 可存活区
  • 简介:目的评价低剂量CT(low-doseCT,LDCT)在实性怖腺癌结节影像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搜集LDCT筛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实性怖腺癌结节5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5±68)岁。采用Kappa检验回顾性分析影像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以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之间影像分期的一致性。结果LDCT行实性怖腺癌结节影像T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7%(47/53)、943%(50/53)。影像与病理分期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影像分期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03,0.733;P〈005)。结论实性怖腺癌结节多为早期怖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低,LDCT适用于其术前影像分期。

  • 标签: 肺癌 结节 分期 低剂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或联合瘤体内注射凝血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42例医源性股动脉PSA患者根据瘤体大小、瘤口大小、瘤颈长短、瘤颈部血流速度及患者情况,选择局部压迫法或联合瘤体内注射凝血进行治疗。结果:19例瘤体体积及瘤口直径较小、瘤颈长度较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全部成功压闭;23例瘤体体积及瘤口直径较大、瘤颈长度较短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法联合瘤体内注射凝血治疗1或2次,瘤腔成功闭合。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法或联合瘤体内注射凝血治疗医源性股动脉PSA安全实用,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术所致医源性PSA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凝血酶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肝段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行经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检测栓塞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球蛋白(AFP)血液含量;应用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以1~3年生存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0d死亡率为1.89%.51例(96.23%)患者Karnofsky评分术后增加10分以上,生存质量提高.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5%、66.04%、43.40%.肝功能改善,甲胎球蛋白(AFP)血液含量降低.结论: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肝段动脉栓塞治疗提高了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

  • 标签: 肝细胞癌 丹参 肝亚段动脉 栓塞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胎儿肢畸形的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肢畸形的技巧。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0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为胎儿肢畸形的病例进行分析,与产前漏诊病例对比。结果: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胎儿肢畸形8例,其中伴随其他系统畸形4例。产前漏诊肢畸形17例,均不伴随其他系统畸形。结论:超声检查在骨发育异常、手足缺失、伴其他部位畸形方面较易明确诊断,而对指趾缺陷及肢体姿势异常有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四肢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联合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体筛查我院消化内科在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就诊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10例,抓阄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治疗组,组均55例。一般组给予联疗法干预,治疗组联合消化内镜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一般组患者创面再出血7例(12.73%)、复发胃溃疡4例(7.27%)高于治疗组创面再出血2例(3.64%)、复发胃溃疡1例(1.82%),一般组幽门螺杆菌(HP)根治43例(78.18%)低于治疗组HP根治52例(94.55%);一般组的总治疗有效率78.18%低于治疗组的96.36%(P<0.05)。结论 在治疗胃溃疡出血病症时,应用消化内镜联合联疗法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利,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四联疗法 胃溃疡出血 治疗
  • 简介:泌尿系结石治疗方法颇多,如手术、体外震波碎石、经输尿管取石等.但对于1cm以下的小结石,中药排石仍不失为一简便有效的方法.我院中医科用"联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对资料完整的85例结合X线随访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四联法 泌尿系结石 X线观察
  • 简介:目的:采用维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78例行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妇女,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及妇产科医师询问病史获得患者生育史和临床检查资料。采用维盆底超声量化脱垂,将入选妇女分成4组,观察脱垂症状、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脱垂定量体系(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POP-Q)评分,以及超声前、中、后盆腔的脱垂表现。结果:产妇发生POP的概率(POP-Q评估膀胱脱垂15.6%、子宫脱垂11.1%、直肠膨出20.0%;超声检测依次为6.7%、8.9%和13.3%)和剖宫产妇女患POP的概率较低(POP-Q评估依次为24.1%、6.4%、24.0%;超声检测依次为13.0%、8.5%、25.9%)。使用过产钳者患POP的概率较高(POP-Q评估依次为59.6%、50.8%和63.2%;超声检测依次为45.6%、52.6%和42.1%)。与剖宫产组脱垂症状比较,调整后的比值比在正常经阴道分娩和产钳组分别为2.4(95%CI:1.30~4.59)和3.2(95%CI:1.65~6.12)。结论:经阴道分娩与POP发生相关。维盆底超声有操作简便、可重复及无辐射等优势,可作为POP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分娩方式 盆腔器官脱垂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初产妇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学的方式根据产妇分娩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为44例。A组为剖宫产组,B组为分娩组。88例患者在住院之后均进行维盆底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在应用维盆底超声的效果。结果 A组(剖宫产组)Green分型中的Ⅱ和Ⅲ型与B组(分娩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资料肺动脉瓣叶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可作为一个孤立的形态变化存在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好发于男性,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1]。绝大多数肺动脉瓣叶畸形均在尸体解剖中偶然发现[2-5]。本文报道1例经二维、三维心动超声确诊的孤立瓣肺动脉叶畸形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男性,26岁,因近期间歇性胸闷、心慌入院,既往身体健康。血压:100/90mmHg,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肺动脉瓣四叶畸形 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
  • 简介:1《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的创刊与现状1.1创刊《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以下简称本刊)创刊于2003年3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由中国科协管理的唯一的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期刊。回顾创刊要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本刊的创始人——已故总编辑李晋波教授生前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勤劳动;不能忘记当年以李晋波教授为首的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要学习他们为筹建本刊曾坚持长达8年之久的顽强创业精神(1995年周村会开始酝酿,1997年济南会正式成立筹备小组);不能忘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本刊的创建、主办和运作所给予的关怀和鼎立支持。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影像学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