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中抽取48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观察组应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住院时间是(9.7±1.9)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住院时间是(15.7±1.7)d。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出院。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前哨淋巴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活检 (SLNB)与腋窝淋巴清扫 (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 86例前哨淋巴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SLNB 组 ( n = 43) 和 ALND 组 ( n = 43) 。结果与 ALND组手术优良率 79.07%对比, SLNB组手术优良率 97.67%较高( P< 0.05), ALND组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 8例, SLNB组发生 1例。与 ALND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18.60%( 8/43)对比, SLNB组发生率 2.33%( 1/43)较低( χ2=4.6527, P< 0.05)。与 ALND组术前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未表现明显差异( P> 0.05);与 ALND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较高( P< 0.05)。结论 与 ALND相比较, SLNB对于前哨淋巴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 标签: []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肩关节功能障碍 上肢淋巴水肿
  • 简介:摘要:为改善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健康状况,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结果,对子宫内膜癌(EC endometrial carcinoma)病因与高危人群予以阐述,而后以前哨淋巴活检(SLNB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作为研究主体,通过优选示踪剂、明确注射部位、检出率的分析、假阴性率控制技巧等方法的实施,确保EC患者得到积极治疗,从而消除疾病进展风险,抑制并发症的出现,为临床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示踪剂
  • 简介:目的通过乳腺癌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引流区域的临床研究验证乳腺癌SLN不仅仅是引流乳腺原发肿瘤区域的SLN,而可能是引流整个乳腺器官的SLN。方法选取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有前哨淋巴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指征而不同意行SLNB替代腋清扫术的103例乳腺癌患者进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以^99mTc-硫胶体(^99mTc—SC)注射于乳腺肿瘤表面皮下,染料示踪剂分别注射于乳晕区皮下(73例)或肿瘤对角线部位皮下(30例)。SLNB后施行腋清扫术。结果核素染料联合法、核素法与染料法SLNB成功率分别为100%、97.1%和95.1%(P=0.286),SLNB的假阴性率分别为7.9%、8.1%和8.1%(P=0.999)。同时获得染料与核素法SLN定位的95例患者,至少有1个SLN被2种方法同时定位,不同部位注射不同示踪剂SLN定位的符合率为100%,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695,P〈0.01)。结论肿瘤表面、乳晕区、对侧象限的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不同的示踪剂可以引流到同一SLN;支持乳腺癌SLN不仅是乳腺肿瘤的SLN,而且是整个乳腺器官的SLN;乳腺癌SLN的新理念有助于临床实践中示踪剂注射部位的个体化和SLNB适应证的扩大。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引流区域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是否可用于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是否比传统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探测技术有优势。方法对36例乳腺癌患者先后进行超声造影、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两项检查探测乳腺癌患者腋下前哨淋巴,对比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技术发现前哨淋巴的准确率为88.89%,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发现前哨淋巴的准确率为97.22%。结论超声造影可发现乳腺癌腋下前哨淋巴,但其准确率略低于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SLN)对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预测及对淋巴微转移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50例患者利用蓝色染料示踪法进行SLN识别,30例患者利用放射性核素和蓝色染料联合法来对SLN进行识别和定位,对SLN进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联合法SLN的检出率、灵敏性均为100%,假阴性率则为0;检出SLN102枚,单一HE染色没有转移,免疫组化抗角蛋白阳性,检出微转移1例;染料法SLN检出率为90.0(45/50),假阴性率为38.5%(5/13),灵敏性为61.5%(8/13),准确性为95.6%(43/45)。结论SLN能有效预测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联合法识别的灵敏性较高。给予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能让转移淋巴诊断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早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 淋巴结微转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与单独使用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SLN)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亚甲蓝行SLN活检(亚甲蓝组,160枚SLN),56例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行SLN活检(联合组,190枚SLN),两组患者SLN活检后均行Ⅰ和Ⅱ级腋窝淋巴清扫术。比较两组SLN活检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率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LN显色率和SLN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组[97.9% (186/190)比93.1%(149/160)和28.4%(54/190)比18.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假阴性率低于亚甲蓝组[5.3%(3/57)比14.7%(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的双示踪法识别SLN和预测腋窝淋巴状态的能力优于单独使用亚甲蓝,并有降低假阴性率的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应用两种示踪剂通过子宫颈、子宫体联合注射(即两步法双示踪)进行前哨淋巴(SLN)活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术前诊断为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3例,其年龄为(54.2±3.3)岁;其中低危型56例,中高危型17例。按示踪剂注射部位不同随机(直接抽样法)分为3组:宫颈注射组(25例):纳米炭1 ml于子宫颈3点和9点注射;宫体注射组(21例):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定病灶部位,亚甲蓝4 ml于病灶所在的子宫体部位分2点注射;联合注射组(27例):子宫颈注射纳米炭(1 ml)联合子宫体注射亚甲蓝(4 ml)。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若术后病理检查SLN为阴性则进一步行病理超分期检查。比较3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SLN检出率、SLN分布部位及SLN病理超分期检查结果,并计算3组SLN诊断淋巴转移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结果(1)SLN检出率: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SLN总检出率为88%(64/73),双侧盆腔SLN检出率为67%(49/73),腹主动脉旁SLN检出率为49%(36/73)。宫体注射组的SLN总检出率(71%,15/21)、双侧盆腔SLN检出率(43%,9/21)均显著低于宫颈注射组[分别为92%(23/25)、76%(19/25)]、联合注射组[分别为96%(26/27)、78%(21/27);P均<0.05];宫颈注射组的腹主动脉旁SLN检出率(28%,7/25)显著低于宫体注射组、联合注射组[分别为52%(11/21)、67%(18/27);P均<0.05]。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淋巴转移者9例,其中8例SLN阳性、1例SLN未检测出淋巴转移,SLN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总敏感度为89%、阴性预测值为98%;其中宫颈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宫体注射组的敏感度为67%,阴性预测值95%。56例低危型患者中,仅1例SLN阳性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淋巴转移,转移率为2%(1/56),SLN检测诊断低危型患者淋巴转移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7例中高危型患者中,8例(8/17)术后证实淋巴转移,包括7例SLN阳性和1例SLN阴性患者,SLN检测诊断中高危型患者淋巴转移的敏感度为88%、阴性预测值90%。(2)SLN分布部位: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检出SLN 459枚,显影比例最高的部位为髂外33.3%(153/459),其次为闭孔25.3%(116/459)、腹主动脉旁19.6%(90/459)、髂总12.0%(55/459)和骶前9.8%(45/459)。宫颈注射组腹主动脉旁SLN占12.4%(21/169),显著低于宫体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分别为27.4%(26/95)、22.1%(43/195);P均<0.05]。(3)病理超分期检查结果:64例SLN常规石蜡病理为阴性的患者中,检出4例淋巴微小转移和1例孤立肿瘤细胞转移,SLN低体积转移(包括微小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转移)率为8%(5/64),其中低危型患者2例,中高危型患者3例。结论SLN示踪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低危型患者系统性淋巴切除术的替代方案。两步法双示踪可以进一步提高SLN的检出率,尤其可以有效避免腹主动脉旁阳性SLN的漏检,对于中高危型或肿瘤累及宫底部的患者推荐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纳米碳 亚甲蓝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乳晕皮下注射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美蓝2ml分4点乳晕皮下组织内,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chincloss术式)或保乳术,依淋巴管走向找到距乳腺最近的蓝染淋巴定为SLN,其余为非SLN,分别送病理检查。结果56例患者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者54例,检出率为96.4%。共检出前哨淋巴77枚,平均每例1.38枚。SLN预测前哨淋巴灵敏度为94.4%(52/54),假阴性率为6.1%(2/33),无假阳性者。结论应用乳晕皮下注射美蓝行前哨淋巴活检可以准确预测早中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状态。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美蓝注射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与单独使用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SLN)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亚甲蓝行SLN活检(亚甲蓝组,160枚SLN),56例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行SLN活检(联合组,190枚SLN),两组患者SLN活检后均行Ⅰ和Ⅱ级腋窝淋巴清扫术。比较两组SLN活检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率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LN显色率和SLN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组[97.9% (186/190)比93.1%(149/160)和28.4%(54/190)比18.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假阴性率低于亚甲蓝组[5.3%(3/57)比14.7%(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的双示踪法识别SLN和预测腋窝淋巴状态的能力优于单独使用亚甲蓝,并有降低假阴性率的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前哨淋巴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98例,9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99例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组。组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33例。甲乙丙组吲哚菁绿荧光示踪剂的浓度分别为1.25mg/mL、2.5mg/mL和5mg/mL,行荧光示踪前哨淋巴活检术。比较各组的前哨淋巴检出率和前哨淋巴平均检出个数以及假阴性率、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乙组前哨淋巴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P〈0.05)。观察组乙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数目明显多于甲组和丙组(P〈0.05)。观察组乙组的假阴性率、敏感度均明显优于甲组和丙组(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具有检出率高、检测范围广、敏感度高的优势,对于改良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吲哚菁绿荧光示踪 甲状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的前哨淋巴活检术(SLNB)替代腋窝淋巴清扫术(ALND)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和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行SLNB的34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同期42例行ALND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腋下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淋巴水肿发生率、患侧上肢麻木率等。结果SLNB组和ALND组的手术时间、淋巴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麻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术后中位随访23月(6-37月),SLNB组有一位患者于术后22个月出现同侧腋窝淋巴复发,ALND组有1位患者于术后19个月出现胸壁复发。两组患者均无远处转移。结论在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中,行亚甲蓝示踪的SLNB检出率高(97.05%),复发率低,SLNB与ALND相比组织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更短。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腋窝复发 亚甲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9.3±11.8)mL、手术时间为(71.2±11.3)min、引流拔管时间为(5.0±1.1)d、总引流量为(100.6±12.6)m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1.7±14.6)mL、(93.8±13.4)min、(17.6±2.4)d、(185.4±1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3.75%比对照组71.88%高(P<0.05)。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少,且术后恢复较快,可大大缩短引流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 老年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哨淋巴术中冰冻病理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三年间收治的49例乳腺癌患者,在对患者开展乳腺癌手术治疗时,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冰冻切片病理活检,若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进一步开展腋窝淋巴清扫术;若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则进一步实施连续切片检查。最终对冰冻切片检查前哨淋巴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9例乳腺癌患者均顺利检出前哨淋巴前哨淋巴检出率为100.0%,本组49例乳腺癌患者共计取出553枚淋巴,其中前哨淋巴共计取出141枚。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前哨淋巴有11例为阳性,另外38例为阴性,有3例首次前哨淋巴阴性再次检测后诊断为阳性,也即是假阴性。术中冰冻切片前哨淋巴阳性率22.45%(11/49),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前哨淋巴阳性率22.45%(11/49),术中冰冻切片对前哨淋巴癌转移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灵敏度为100.0%。术后38例阴性者经连续切片检查显示有6例出现程度较轻的前哨淋巴转移,前哨淋巴阳性率为34.69%(17/49)。手术中前哨淋巴冰冻切片检测前哨淋巴转移的灵敏度为64.71%(11/17)、特异度为100.00%(32/32)。结论:前哨淋巴术中冰冻病理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有效减少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的假阴性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具有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特异度高等特点。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术中冰冻病理活检 乳腺癌手术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中采取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75,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研究组(n=77,采取保乳术的同时配合前哨淋巴活检术),对比临床指标转归情况、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及术后指标恢复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肩关节活动度中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屈伸度均较大,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采取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术可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总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乳腺癌 保乳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关节活动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理念及精准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正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系统性的区域淋巴清扫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往往会出现下肢淋巴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均需进行系统性的淋巴清扫术以及淋巴切除范围一直以来都是妇科肿瘤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前哨淋巴(SLN)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SLN技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外阴癌中的应用现状、检测方法、检测效果及目前仍存在的争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SLN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示踪技术 生殖器肿瘤,女性
  • 简介: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居恶性肿瘤的第1~2位,在我国城市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且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当前手术仍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约60%~80%,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约50%~70%。

  • 标签: 结直肠癌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5年生存率 恶性肿瘤 切除术后 人类健康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理念及精准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正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系统性的区域淋巴清扫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往往会出现下肢淋巴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均需进行系统性的淋巴清扫术以及淋巴切除范围一直以来都是妇科肿瘤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前哨淋巴(SLN)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SLN技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外阴癌中的应用现状、检测方法、检测效果及目前仍存在的争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SLN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示踪技术 生殖器肿瘤,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乳腺癌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隐性转移(occultmetastases)的病理检测方法。方法对245例常规病理诊断阴性的569枚SLN以100μm间距行连续切片(serialsection,ss)后HE染色(SS—HE),确定检测隐性转移的最佳间距。结果245例患者通过sS-HE检测出隐性转移36例(14.7%),其中大体转移6例,微转移22例,孤立肿瘤细胞8例。569枚SLN中,SS.HE检出隐性转移39枚(6.9%),间距100-、200-、300-、400-和500μmSS—HE隐性淋巴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6.9%、6.3%、5.1%、3.7%、3.5%,间距200μmSLN隐性转移检出率与间距100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浸润性小叶癌隐性转移的检出率(52.0%)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13.9%,P=0.000),而与病理分期、受体状况以及HER-2表达无关(均P〉0.05)。结论SS.HE对于SLN隐性转移的检测具有显著优势;200μm为SS—HE的最佳检测间距;浸润性小叶癌SLN隐性转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 隐性转移 连续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