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体会。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接收的74例糖尿病新发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74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下的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各个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血糖水平越高(P<0.05)。结论:新发糖尿病患者检验中使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很好反应血糖情况,值得在疾病检查中使用。

  • 标签: 糖尿病新发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患有溶血症的新生儿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B组增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比较两组蓝光照射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48h、72h,治疗B组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治疗A组TBi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蓝光照射及黄疸消退时间短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利于加快阻断溶血,早期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症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青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肾脏损害和心血管风险。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增加,青年人中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深入研究影响青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对于早期发现、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的检验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8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的差异,并评价尿微量白蛋白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②尿微量白蛋白诊断妊娠高血压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91.9%,阳性预测值为90.4%,阴性预测值为93.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在筛查妊娠高血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妊娠高血压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中心进行血液检验的872例体检者中选取67例乙型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67例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将5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组间均予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观察组间检测指标差异。结果:组间入院后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轻症患者42例,重症患者25例。观察组中病情程度不同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差异对比结果,轻症组均低于重症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可评估病情,诊断疾病。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检验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90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特点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并同健康体检对照组比对IgA、IgG、IgM水平。结果 。轻度组、重度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白水平检验,可对该病分型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并为后续的治疗方案确定奠定基础。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蛋白粉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营养的干预作用及对体重下降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50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普通饮食,观察组普通饮食+蛋白粉,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体重下降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比于治疗前,PA、ALB均显著升高,体重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7d后,观察组 PA、ALB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重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通饮食+蛋白粉可以明显改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体重的下降率,可以改善预后,并明显优于普通饮食。

  • 标签: 蛋白粉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 体重下降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蛋白酶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方法: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时段内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中选取110例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其中40例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患者设为A组,将40例治疗后转阴患者设为B组,未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30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检测,统计三组血清胃蛋白酶原I、II(PGI、PGII)。结果:A组患者PGI、PGII水平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且P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血清胃蛋白酶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计于我院中选取72例已经被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参与实验,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简单探析,同时根据72例川崎病患儿的入院先后顺序对其分组,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对照组中使用普通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在观察组中则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比较两组的之疗效。结果:首先记录比较了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颈淋巴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其中观察组患儿以上症状的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中治疗无效者2例,对照组治疗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56%,相比之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达到良好疗效,有助于促进发热、颈淋巴肿大等症状恢复。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至该院就诊的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设置为对照组(40例),另同时期抽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设置为实验组(4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分析其检査效果。结果实验组HbAlc、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和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进行建准检测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HbA1c 尿&beta 2-微球蛋白 24h尿蛋白定量
  • 简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umornecrosisfactor-αinducedprotein8,TNFAIP8)是新近发现的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该蛋白家族拥有四个高度同源性的成员:TIPE(TNFAIP8)、TIPE1(TNFAIP8L1)、TIPE2(TNFAIP8L2)、TIPE3(TNFAIP8L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TNFAIP8家族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肿瘤细胞增生、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TNFAIP8蛋白家族的结构、机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物学 综述 诱导蛋白8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U-m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45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其中肾功能正常19例、轻度损伤16例、重度损伤10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的25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2组U-mAlb(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尿糖(3.65±1.16)mmol/L及U-mAlb(26.56±3.16)m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肾功能损伤加重,尿糖及U-mAlb水平显著增加。结论随着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程度加重,其U-mAlb水平明显上升,因此可通过检测U-mAlb水平对糖尿病肾损伤进行诊断。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中,收治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选择100例健康人群。通过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自水平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程度的血清C反应蛋自水平。结果在观察组中,轻度患者30例,中度患者35例,重度患者35例,每组治疗之后的血清CRP水平都明显优于治疗之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哮喘急性发作期间,通过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对症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 哮喘 急性发作 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效果及对血红蛋白影响。方法:抽取60例贫血患者,均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将患者分为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并抽取30例健康人群,进行血液检验。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中,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指标有着明显的差异(P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血红蛋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7例,随机分为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4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10-20mg/日。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进行体检,并作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脂较治疗前改善,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降低,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低(P<0.01)。治疗组血糖、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无异常改变(P>0.05)。结论在常规纠正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可有效调脂,改善炎症反应,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辛伐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血脂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