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应用抗生素引起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抗生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尿毒症患者使用抗生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发病后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10例患者在应用抗生4-20天期间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症状表现多样,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检查无急性病变,经停用药物及血液透析3使用抗生,特别是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脑病的严重程度与用药的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停用抗生及血液净化治疗后症状可显著缓解。

  • 标签: 尿毒症 脑病 头孢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常见抗生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患者,在进行抗生药物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针对性设定处理方案,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情况。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其中以青霉素25.49%(13/51)和左氧氟沙星31.37%(16/51)的药物不良反应概率较高;抗生使用后容易导致患者器官多处的功能反应,其中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的不良影响最强烈。结论抗生药物在临床治疗时会存在不同器官的药物反应,反应会根据药物的类型产生不同的机体差异。抗生治疗时需要加强基层医院医、药、护、技人员教育引导,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工作,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药物滥用,保障用药的安全性,降低治疗隐患。

  • 标签: 基层医院 常见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头孢菌素类抗生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加上 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敏感细菌感染的治疗中。但在抗生滥用的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头孢菌素类抗生诱发的不良后果应值得临床进一步重视。医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病情特点、药物药理特性进行合理选取头孢菌素类抗生,以有效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此外,应加大对患者的监护力度,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实施救治,以提高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 特点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114例患者,均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结果所选11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为11.40%;治疗效果满意108例,满意率为94.74%。使用口服剂型87例,使用率为76.32%,使用针剂型27例,使用率为23.68%。第1代药物使用率为22.81%(26/114),第2代药物使用率为12.28%(14/114),第3代药物使用率为39.47%(45/114),第4代药物使用率为25.44%(29/114)。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用药情况较为合理。应持续加强药物规范使用管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满意率。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特点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和分析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垂体后叶和缩宫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37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9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给予缩宫药物进行引产,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给予垂体后叶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剖腹产产妇在手术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中,恶心为15.94%,呕吐为10.14%,血压下降为17.39%,呼吸不畅为13.04%,胸闷为18.84%,心率加快为13.04%,心律失常为10.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恶心22.06%,呕吐14.71$,血压下降19.12%,呼吸不畅17.65%,胸闷123.53%,心率加快14.71%,心律失常13.24%,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比缩宫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手术风险,值得参考。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剖宫产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胰岛严格控制血糖对ICU脓毒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3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1例)。两组患者均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强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胰岛强化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白细胞异常时间、发热时间及抗生使用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胰岛强化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降低,ICU住院时间、白细胞异常时间、发热时间及抗生使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强化治疗能加快患者的恢复,对于ICU脓毒血症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必要的。

  • 标签: ICU脓毒血症患者 胰岛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 2015年 1月 1日 -2016年 12月 31日本院产科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 1日 -2015年 12月 31日产科手术使用的抗生类型为两种以上,平均用药时间 5.26天; 2016年 1月 1日 -2016年 12月 31日产科手术中使用一种抗生,平均用药时间为 3.12天。结果:应用两种用药方案后,两个年度患者的手术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产科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应以剂量单一、性价比较高、短程使用的药物为主。

  • 标签: 产科手术 预防性抗生素 临床
  • 简介:摘要不同时间使用抗生对未足月胎膜早破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影响着分娩结局。本文对抗生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应用作了分析,为改善产妇与新生儿结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旨在探究呼吸内科抗生的临床选择及合理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前瞻性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我卫生院呼吸内科 2016 年 10 月 - 2017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 186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系统回顾性研究和相关的问卷调查分析呼吸内科抗生种类选择和应用情况。结果:抗生使用不合理现象减少,抗生合理使用现象呈逐步上升趋势,抗生使用合格率为 70.96% ;主要包括 29 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次数居高,其中重要比例组成包括:头孢哌酮使用频率最高,所占比例为 34.18% ,青霉素钠占 28.78% ,头孢他啶占 19.17% ,阿奇霉素占 18.23% ,万古霉素占 9.28% ,( P<0.05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药品在呼吸科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加强使用抗生药物的选择方面应该提高其合理性,杜绝滥用抗生的情况发生,根据个体不同的药敏试验选择恰当的抗生药物,进而从根本上保障抗生应用中产生的最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的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合理应用 临床选择 青霉素 头孢类
  •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甲壳是一种比较好的生物材料,但关于甲壳载角膜上皮细胞混合膜修复兔角膜上皮损伤的研究不多。目的:观察载角膜上皮细胞甲壳曲率混合膜对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左眼角膜上皮损伤模型,随机分2组,实验组于角膜上皮损伤处植入载角膜上皮细胞甲壳曲率混合膜,对照组植入甲壳曲率混合膜。植入后1,3,7d,观察角膜上皮损伤面积、眼角膜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①角膜上皮损伤面积:实验组植入后1,3d的角膜损伤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植入后7d的角膜损伤均全完愈合;②眼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后7d,实验组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连接紧密,有6层左右上皮细胞层,修复完整,结构整齐,最外层平整光滑;对照组角膜上皮层也和基质层连接紧密,有6层左右上皮细胞层,修复完整,但上皮层层次紊乱,最外层表面不平整;③眼角膜超微结构:植入后7d,实验组角膜上皮细胞细胞为六边形,排列较紧密,细胞表面平整;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也为六边形,表面不平整,细胞之间有间隙;④结果表明:载角膜上皮细胞甲壳曲率混合膜可促进大白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

  • 标签: 上皮.角膜 多糖类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甲壳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加强药学的干预对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3年07月至2015年07月期间实施药学干预之前和药学干预之后所开据的抗生处方皆各选100例。其中将实施药学干预之前的处方100例称为常规处方,实施药学干预之后的处方100例称为干预处方,分析两组处方中抗生的合理性,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经研究分析,常规处方的合理比率为79%,经干预处方的合理比率为96%;使用药物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常规处方25%,干预处方9%;药学干预前患者平均用药时间长于药学干预后的平均用药时间,三组数据对比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对常规处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82%;对干预处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5%。患者对执行处方效果的评价程度差异十分显著,所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处方中抗生的有效使用率提高了,降低了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坚持贯彻强化药学干预。

  • 标签: 合理用药 抗生素使用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患有局部胃癌患者的具体治疗当中,3D-CRT治疗方式与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患有胃癌的患者为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维组与调强组,三维组患者接受3D-CRT治疗,调强组患者则需要接受调强放疗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及相关的毒副作用情况。结果调强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好于三维组,且出现毒副作用的患者例数少于三维组,双方患者的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患者的具体治疗方式选择中,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该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胃癌 晚期 3D-CRT 调强放疗 疗效 毒副作用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2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行D2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7例患者中,60例行腹腔镜D,胃癌根治术,设为腹腔镜组;57例行开腹D2胃癌根治术,设为开腹组。结合患者意愿选择行腹腔镜或开腹D2胃癌根治术。根据肿瘤部位选择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严格按照日本第14版《胃癌处理规约》行胃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予XELOX方案辅助化疗。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层分析。(3)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无瘤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疋。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I)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6)mL、(4.3±2.1)d、(9.7±2.9)d,开腹组分别为(209±77)mL、(5.3±2.2)d、(11.2±3.9)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50,-2.604,-2.405,P〈0.05)。腹腔镜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消化道瘘、腹腔出血、心血管意外、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术后30d内死亡)例数分别为(31±7)枚、6、1、0、4、0、0、1、0、0例,开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性切除 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手术全程使用MarylandLF1737LigaSure完成游离及淋巴结清扫,包括打开胃结肠韧带、解剖胃结肠静脉干、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解剖小网膜、解剖胃短血管,以及完成淋巴结的清扫.尤其是完成了贲门周围淋巴结的清扫和脾门淋巴结的清扫,即第19、20组淋巴结和保脾的第10组淋巴结清扫.腔镜下离断食管和十二指肠完成切除,上腹正中辅助切口取出整块标本后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后恢复顺利,病理示胃体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犯至浅肌层,可见脉管侵犯.断端净.淋巴结1/89见癌转移,其中清扫第10组淋巴结8枚,第19、20组淋巴结为脂肪组织未见癌.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干扰联合微波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 2014年 7月 -2017年 2月我科收治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随机抽取微波疗法 44例作为对照组,微波联合干扰疗法 44例作为观察组,评定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结果上,观察组控制率为 95.5%( 42/44),高于对照组控制率的 79.5%( 35/44),组间统计有差异( P<0.05);在不良反应、预后复发上,观察组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 4.5%( 2/44)、 9.0%( 4/44),对照组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 20.4%( 9/44)、 27.3%( 12/44),组间统计有差异( P<0.05)。结论:给予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干扰联合微波疗法能预防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 标签: 干扰素 微波 外阴尖锐湿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诺环治疗皮肤性病的疗效。方法取材于近两年(2015~2017年)来我院治疗皮肤疾病的患者,数量为120例,这些患者中32例为皮肤感染患者,将这类患者作为Ⅰ组,其中31例患者为痤疮患者,将这类患者作为Ⅱ组,29例患者为淋病患者,将这类患者作为Ⅲ组,剩余的28例患者为宫颈炎患者,将这类患者作为Ⅳ组,对这些患者根据其病情使用不同剂量药物进行治疗,统计所有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两个月(两个疗程)的治疗,其中Ⅰ组中30例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所占比例为93.75%;Ⅱ组中30例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所占比例为96.77%;Ⅲ组中23例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所占比例为79.31%;Ⅳ组中26例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所占比例为89.66%,其中只有Ⅲ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稍差,综合治疗效果仍较为显著。结论米诺环用于治疗皮肤病,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病情,解决患者的皮肤问题,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而且患者用药后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治疗皮肤疾病患者时优先选择使用。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疾病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胰岛强化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8例本院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为对照组患者运用基础胰岛进行治疗,对照组中血糖控制情况不好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为强化组患者应用餐前速效胰岛加基础胰岛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强化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并且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P<0.05。结论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强化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β细胞功能。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强化治疗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