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孕晚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在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5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50例同期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分娩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在孕晚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检测结果。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追踪,分析孕晚期血流动力指标与妊娠结局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RI、PI、S/D及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而新生儿体重则显著低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子宫动脉多普勒异常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新生儿体重则显著低于正常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监测孕晚期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指标,可以对患者预后结局进行预测,有利于并发症早期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测 孕晚期 子宫动脉 血流动力学 妊娠高血压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及肝脏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32例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静脉高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术前及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吲哚青绿排泄试验(ICGR15)评价肝脏功能,术中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结果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均呈逐渐变化趋势,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逐渐升高,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阻力指数逐渐降低,术后8周内各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后、脾切除后、断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切除后、断流后均较开腹后降低(P<0.05),术后MELD和ICGR15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MELD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呈负相关(P<0.05),ICGR15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呈负相关(P<0.05),MELD和ICGR15均与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自由门静脉压力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及肝脏功能。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断流术 血流动力学 肝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两种药物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实施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 84 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2 例。采用芬太尼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舒芬太尼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实施麻醉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血流动力    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由于该项手术产生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肝胆外科中比较常用一种手术方法,目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多。本次研究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两种药物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5 月我院收治 84 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2 例。对照组中男性 25 例,女性 17 例;患者年龄 61-84 岁,平均年龄( 70.8±1.6 )岁;患病时间 1-12 年,平均患病时间( 4.2±0.5 )年;体重 42-77kg ,平均体重( 53.4±2.1 ) kg ;观察组中男性 24 例,女性 18 例;患者年龄 62-85 岁,平均年龄( 70.6±1.5 )岁;患病时间 1-11 年,平均患病时间( 4.4±0.6 )年;体重 41-79kg ,平均体重( 53.2±2.3 ) kg 。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 患者有明确胆道疾病史;② 患者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③ 患者年龄在 60-90 岁之间;④ 患者机体条件能够满足手术和麻醉要求;⑤ 没有麻醉药物禁忌症;⑥ 以往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⑦ 患者体重水平和主要脏器功能正常;⑧ 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 患者没有明确胆道疾病史;② 患者没有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③ 患者年龄在 60 岁以下,或在 90 岁以上;④ 患者机体条件不能够满足手术和麻醉要求;⑤ 有麻醉药物禁忌症;⑥ 以往接受过手术治疗;⑦ 患者体重水平或主要脏器功能异常;⑧ 患者不愿参与研究。    1.4 麻醉方法   在手术开始前 30min 通过肌注方式给予 0.5mg 阿托品,再给予苯巴比妥钠,剂量控制标准为 2mg/kg 。入室后面罩吸纯氧后开始实施麻醉诱导 , 静脉注射丙泊酚,剂量控制标准为 1.5mg/kg, 阿曲库铵,剂量控制标准为 1mg/kg 。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剂量控制标准为 5μg/kg ;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剂量控制标准为 0.5μg/kg 。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米力农对住院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AHFS)患者血流动力和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住院120例AHFS患者,入院48h内进行肺动脉导管监测。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0.5μg米力农(低剂量组)、1.0μg米力农(中剂量组)、1.5μg米力农(高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通过生理盐水配成不同剂量米力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ml:5mg×2支),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米力农或生理盐水通过输液泵静脉注射,速率为100ml/h,持续时间为6h。然后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米力农治疗前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平均右心房压(RAP)和每搏功指数(SWI)、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2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5例,平均年龄是(55±11)岁。四组患者组间在性别、年龄、病因、基线血流动力及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安慰剂组PCWP变化是0.0mmHg;低剂量组变化-3.2mmHg,中剂量组变化-3.3mmHg,高剂量组变化-4.7mmHg。与安慰剂组相比,米力农各组PCWP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呈剂量依赖性。治疗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收缩压明显增高,而且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所有剂量米力农组患者心率均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高剂量组患者C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患者LVESV降低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3)。而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平均变化与安慰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LVEDV降低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2)。而低剂量和中剂量�

  • 标签: 米力农 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麻醉30min后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2组HR、SBP、DBP均有下降,对照组SBP、DBP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R指标和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相当,后者对患者血流动力影响较小.

  • 标签: 股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及应激反应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106例小儿心脏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乙组患儿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泵注。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甲组患者体外循环前后、拔管过程中心率、平均动脉压相对乙组更为稳定,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甲组患儿各个时间点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相对更低,对比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能够稳定血流动力指标,降低应激反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小儿 心脏手术 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动力特点和血液流变学特点,阐述研究临床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接收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未有心脑血管病史36例患者作未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和血液流变学特点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就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流速异常发生率也较高,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峰流速/舒张峰流速等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脑血流动力和血液流变学均与未患病患者有明显差异,可在临床上作为诊断该疾病重要指标,具有良好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 血液流变学特点 血流动力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超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变化价值。方法以96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比颈总动脉斑块、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流动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68.8%(66/96),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7±0.16)mm,对照组斑块检出率9.4%(9/96),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56±0.22)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流动力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检测能准确反映颈动脉损害喝血流动力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彩超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式靶控输注丙泊酚对高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高龄ERCP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效应室TCI组、梯度效应室TCI组。记录患者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手术前(T1)、手术5min(T2)、手术15min(T3)、手术30min(T4)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指数。结果组内比较,各组各指标均不同程度波动,T1时各指标水平下降,T2、T3水平上升,T4趋于稳定。组间比较,梯度效应室TCI组T1时各指标均高于效应室TCI组,T2、T3、T4时均低于效应室TCI组,P<0.05。结论给予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指标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以梯度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流动力指标最为稳定。

  • 标签: 靶控输注 丙泊酚 ERCP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变化。方法选取产后45内患有压力性尿失禁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盘底肌肉锻炼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尿动力变化。结果治愈56例、改善20例,总有效率95.0%(76/90);尿道最大闭合压力、最大压力及应力性漏尿点压力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上,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骨盆肌肉锻炼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电刺激 盆底肌肉锻炼 尿动力学
  • 简介:大黄主要有效成分是大多以苷形式存在蒽醌类化合物。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组织和血浆中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浓度。对家兔和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制剂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药代动力参数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在家兔和大鼠体内消除过程满足二室模型,在大鼠体内过程用大黄酸以及总蒽醌量来计算出主要药代动力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肾、肝、心和血中,并依次减少,蒽醌类化合物在体内主要以大黄酸形式存在并由肾排出体外。可以以大黄酸作为指标成分来进行含大黄类成分复方制剂在体内药代动力研究。

  • 标签: 大黄 蒽醌类 药代动力学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特征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于2013年9月~2015年9月选取5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等分两组,每组受试者各25例。研究应用双周期交叉试验方法,对照组服用富马酸酮替芬片2mg,而试验组给予单剂量富马酸酮替芬散片。统计和观察两组受试者用药后动力指标和药物生物利用度。结果两组药动力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测定Tmax、Cmax、T1/2、AUC(0-36)指标均与对照组相似。不存在可见差异,P>0.05,且试验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24)%。结论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具有较好水溶性和较高生物利用度,便于患者服用和吸收,而两者有着相同生物等效性。

  • 标签: 富马酸酮替芬 药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 简介:力学是高中力学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物理力学理论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从生活现象中来学习物理力学、提高学习兴趣,使我们学习贴近生活。力学是物理基础,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力学概念是本次研究重点。

  • 标签: 生活现象 力学 学习理解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与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与心脏血流动力指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5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一致性。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EE和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与TEE法在治疗前监测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在治疗后监测RVEDV、RVESV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相关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在临床监测中一致性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性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舒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中对其血流动力变化影响。方法将2015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讨论组各32例,分别给予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统计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R、MAP、DBP、SBP指标在T1和T0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HR、MAP指标在T2、T3、T4时,均与T1时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讨论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两组患者DBP、SBP指标在T2、T3、T4时,均与T1时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讨论组与对照组在T2和T3时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中使用舒芬太尼,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导致心血管反应。

  • 标签: 舒芬太尼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影响状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对照组在西医治疗伤增加通窍活血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血流动力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流动力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通窍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性患者,其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状况,值得临床医学借鉴与推广。

  • 标签: 通窍活血汤 针灸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效果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