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理剧的各个阶段都融合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元素。近年来,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于心理剧中:一种是将认知行为疗法特有的技术应用于心理剧中;另一种是对古典心理剧中的角色赋予更多认知的功能。本文最后对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剧中的运用进行了评价。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剧 团体治疗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最大问题是知行不和谐不统一。知行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杰出人物倡导并坚持的道德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学校德育课实现“知行统一”有效途径:一是深化德育课程改革,以完善知行统一;二是强化教师言传身教,以促进知行统一;三是健全自我教育机制.以加强知行统一。

  • 标签: 和谐社会 学校 德育课 知行统一
  • 简介:“金牌经理特训营”带领学员开启了“知、学、练、用、核”的学习闭环,激发他们由内而外地转变与提升,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 标签: 知行合一 经理 金牌 成就
  • 简介:学校道德教育课及实践活动,不仅要使学生懂得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个人、社会和他人关系的道理,而且要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行为,引导学生对德育理论从认知上服从、情感上同化上升为倾向上的内化和社会实践上的外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即探索如何做人,做什么样人的规律,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完成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集体主义思想品质、良好道德行为、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知”和起关键作用的“行”进行研究,尤其要弄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的“知”与“行”的新特点、新问题,从而使学校道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学校道德教育 知行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品德形成 引导学生 社会实践
  • 简介:摘要:当今我国素质教育步伐已势不可挡,“核心素养”俨然成为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的主旋律。而教师则是培养素质人才的引领者,也是核心素养教育落实的执行者。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确认识到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利用“知行合一”思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学好语文学习基础搭建阶梯。

  • 标签: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学生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孕期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20年1月~12月间接收的96例孕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8)以及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PSQI评分。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5,P=0.701);经过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更低(t=4.617,P=0.000)。结论 对孕期失眠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能够进一步缓解其睡眠障碍。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孕期 失眠
  • 简介:摘 要: 2020年的寒假太特殊,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传播迅猛,感染人数剧增。凤阳县委县教体局,积极响应党中央抗击疫情的全面部署,率先做出反应:充分利用假期补缺补差;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号召全县广大师生开展线上教学。我校鼓励全体教师采取各种方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进行教学活动。作为农村中学一名有着 25年教龄的老教师,面对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学习各种网络新技能、探索、实践、备课、上课和辅导,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

  • 标签: 网络技术 钉钉软件 直播课 家校本 反馈日志 探索 知行合一
  • 简介:借鉴中国古代“知行合一”哲学思想,构建德育学科“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知行合一”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方式。开展“知行合一”教学,将知与行有机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知中行、在行中知,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和道德行为的转化。开展“知行合一”教学,需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融合,合理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将学科德育活动与学校其他德育活动有机整合,并在德育教师、家长、社会人士之间形成德育合力。

  • 标签: “知行合一”教学 德育价值 基本流程 实施策略
  • 简介: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是一个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实践道德学说。良知是其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以“知行合一”的形式展开的。本文立足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分析了“致良知”的德育过程是以成就德性、成就德行的逻辑形式展开的。最后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理论中一些可贵的思想对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知行合一 良知 德性 德行 “知行合一” 德育过程
  • 简介:学员的知行统一是评价军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一条重要标准。为避免学员“知”与“行”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注重教管结合,扩展知行统一的空间;强化实践环节,疏通知行统一的道路;改革考核模式,形成知行统一的育才导向。

  • 标签: 军校德育课 教学改革 知行统一
  • 简介:知行为干预起源于认知疗法与行为学习理论,强调认知、行为和情绪的关系,在20世纪末开始用于孤独症个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孤独症儿童教育和干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国外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行为干预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其总体特点有:研究对象多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研究设计包含孤独症儿童的应用行为分析;研究内容集中于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方面。最后,本文据此提出对我国孤独症儿童干预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在新中国著作权法颁布20周年之际,我奉命采访著作权立法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版权》顾问刘春田先生,向读者推介这位法学家的成长道路和历史贡献,描述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从他个人的视角回顾著作权法从起草到实践的历史发展。

  • 标签: 知行合一 刘春田 学者 著作权法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贡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积极认知行为疗法对不同文化程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文化程度分成经典组31例和改良组32例,分别采用经典ACBT和改良ACBT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及半年后随访时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均获得良好疗效,有效率分别为74.19%、96.86%,治愈率分别为22.58%、43.75%,改良组优于经典组。(2)两组各时间点疗效无性别差异。(3)两组各时间点疗效存在年龄差异。结论(1)改良ACBT用于较低文化水平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确定的疗效。(2)ACB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有段,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经典积极认知行为治疗 改良积极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知行合一”与“以人为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被后世普遍关注“。知行合一”虽是明儒王阳明提出的,但也是儒家一贯倡行的。只是对“行”的理解不应只着眼于社会实践的“行”,也应考虑到择善而言的实践意义。“民本”与“人本”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王阳明的“以心为本”是中国式的“以人为本”之哲学思想,不能将之与“知行合一”作为简单的行为指南。探索其认识论、本体论合二而一的思想意义是认识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构成。

  • 标签: 知行合一 以人为本 王阳明 熊十力
  • 简介:摘要:近些年,德育一直被视为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理论,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但从目前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学生学习到的德育知识与生活中的体验不符,导致其在生活中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却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这是典型的知行分离现象。

  • 标签: 小学德育 知行分离 改善策略
  • 简介: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重视道德意识与政治要求的传播与灌输,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弱化了道德实践在德育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因而,在社会引导功能与家庭教育功能双重弱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中知而不行、知而逆行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探索一种符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特点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有效地纠正了传统高校德育的缺点与不足,强调知行并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具有德育功能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纠正,从而促进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内化,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的自觉性。

  • 标签: 高等教育 德育 知行合一 德育理念 理论基础 实现途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