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性眼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35只眼)经常规眼科检查,眼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后,确诊为糖尿性眼麻痹进行分析。结果35只眼均单眼发病。受累神经以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为25例,其次外展神经麻痹11例,滑车神经麻痹6例。复合神经(Ⅲ+Ⅳ对脑神经)麻痹4例。结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眼麻痹。糖尿性微循环病变是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以致变性的病理基础。

  • 标签: 糖尿病 眼肌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例子宫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进行全程监测,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插入双侧子宫动脉,注入平阳霉素及海藻酸钠微球,确保其完全栓塞,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治疗有效率为100.0%,无明显不良反应,月经量明显降低,子宫体积缩小,CA125下降趋势明显。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创伤性更小,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 动脉栓塞 海藻酸钠微球 子宫腺肌症
  • 简介:摘要通过对10例脂质沉积性的护理。护士提高对本的认识,通过对疾病的了解,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并应用于患者,使患者消除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脂质沉积性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子宫腺合并妊娠患者应用超声诊断方式实施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子宫腺合并妊娠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依据超声检查相关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表征,对患者病症实现诊断。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28例子宫腺合并妊娠患者中局限型与弥散型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3例、5例。其中弥散型子宫腺合并妊娠患者的超声影像显示为子宫内膜相对偏薄,病症发展早期便已出现流产情形。局限型子宫腺合并妊娠患者中受精卵着床在正常宫壁情形、受精卵着床在发生病变的宫壁情形及异位妊娠情形对应病例数为3例、18例及2例,全部患者均表现为流产。结论超声诊断方式在子宫腺合并妊娠病症的临床诊治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是子宫腺合并妊娠临床诊治的主要方式,也是首选方式,能够为子宫腺合并妊娠病症的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妊娠 超声诊断
  • 简介:子宫腺(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腺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层。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本约20%~50%合并EM,约30%合并子宫肌瘤(leiomyoma),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 诊断 正常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52例子宫腺病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经活检病理证实,入院后行MRI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30例弥漫型子宫腺及22例局部型患者MRI影像均提示不同程度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呈弥漫性增厚,增厚结合带与内膜、子宫外层无明确界限。于T1W1中呈等信号,T2W1中呈雪花状。增强局部病灶扫描,病灶区域强化时间缓慢,强化程度弱,病灶中心点状出血部位无明显改变。6例弥漫型子宫腺病患者合并腺肌瘤,8例合并子宫肌瘤。22例局限型子宫腺病患者MRI扫描均提示子宫层可探及肿块,肿块多呈卵圆形和圆形,无包膜,同周围层无明显分界,边界模糊,其中10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结论临床疑似子宫腺的患者进行MRI检查,特异性良好,该技术成像清晰,安全性高,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信息,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强直性是一组发病原因不清楚的遗传性疾病,多数观点认为主要是浆膜传递障碍所致。强直是其主要症状。现将我院今年收治的3例强直性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强直性肌病 肌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子宫腺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疾病,多伴发月经过多、不孕、痛经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相似之处,但病因及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且不明确,对其治疗的效果很局限,子宫切除术成为确定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因患者年轻化且要求生育者增多而AM的研究倍受关注。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死亡(PCD),指有核细胞在凋亡刺激信号的作用下,通过启动细胞内死亡机制,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途径,最终发生细胞程序性变性和坏死的主动死亡过程,是受高度调节的生理过程,它与细胞有丝分裂相互协调,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SURVIVIN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程序性死亡 细胞凋亡 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以及临床症状,对子宫腺合并不孕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认真分析子宫腺合并不孕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腺合并不孕患者40例,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经对观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大鼠咬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用电镜观察咬线粒体以及细胞凋亡形态;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均大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和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达到最高。除8周组,其他各实验组拔牙侧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实验组非拔牙侧(P〈0.05),且2周和6周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非拔牙侧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指数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49245,P〈0.05)。结论:偏侧咀嚼过程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咬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 标签: 偏侧咀嚼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 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
  • 作者: 王玉尊 王瑶琪 于泳浩 王国林 谢克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 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300052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 重症医学转化研究所 261053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氢气对脓毒症相关性脑小鼠海马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小鼠224只,体重20~25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6):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氢气组(Sham+H2组)、脓毒症相关性脑组(SAE组)和脓毒症相关性脑+氢气组(SAE+H2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相关性脑模型。Sham+H2组和SAE+H2组小鼠分别于术后1和6 h时吸入2%氢气1 h。记录术后7 d生存情况。术后24 h时处死小鼠,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病理学结果;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荧光素-荧光酶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分别于术后6、12和24 h时处死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组织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和SAE+H2组术后7 d生存率下降,海马组织MMP和线粒体ATP含量降低,Drp1表达上调,Mfn2表达下调(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明显,Sham+H2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AE组比较,SAE+H2组术后7 d生存率提高,海马组织MMP和线粒体ATP含量升高,Drp1表达下调,Mfn2表达上调(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氢气改善脓毒症相关性脑小鼠海马线粒体功能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线粒体分裂有关。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线粒体
  • 简介:从而引起自由基-线粒体-肝细胞的链式反应,肝硬化时有多种因素导致肝细胞线粒体改变,肝细胞线粒体还具有其他重要功能

  • 标签: 线粒体肝硬化 肝细胞线粒体
  • 简介:摘要线粒体一直被认为是细胞能量生产和代谢工厂,正常的线粒体功能是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细胞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需要高能量代谢的骨骼和心肌尤为重要。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形成及其分子生物学诊断需要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线粒体疾病的基因双重性,多器官系统特征以及广泛的可识别表型是目前临床诊断所面临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临床诊断障碍,实验室对线粒体多方面的评价可以提供相对充足的证据,包括血液学,组织化学分析手段,神经影像分析,刺激实验检测,组织和细胞的酶学分析以及DNA检测(MancusoM.,2009)。本文就线粒体的功能性评价方法作以下综述,为临床线粒体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可行的方法学手段。

  • 标签: 线粒体 呼吸链 功能 评价
  • 简介:在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理论中占主要地位的“衰竭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自由基,,学说都与机体线粒体功能有密切的关系;线粒体具有摄取、释放、调节胞浆Ca^2+浓度的作用,从而影响ATP合成、ATP酶的功能、肌肉收缩机能;力竭运动自由基增多和脂质过氧化加强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线粒体呼吸链途径和自由基防御系统受损途径,作用于线粒体从而引起疲劳;对运动性疲劳与线粒体功能作一综述。

  • 标签: 运动性疲劳 线粒体 功能
  • 简介:Smac/DIABLO印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剂/低等电位点的凋亡抑制蛋白的直接结合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线粒体促凋亡蛋白。它通过消除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功能而增强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促进细胞的凋亡。本文从Smac/DIABLO的生物学特征、参与凋亡的机制、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SMAC/DIABLO 肿瘤 凋亡抑制蛋白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