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诊断中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选取24例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同时期选取24名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分析2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清C肽、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值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血清C肽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将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诊断中,如糖化血红蛋白值出现异常,证明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可为临床糖尿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和普及。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BISAP评分对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AP患者100例,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三组。入院第1、3、7天进行CRP检测及比较,入院24h内进行BISA评分,利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测定CRP、BISAP评分预测AP严重程度的准确性(AUC)。[结果]CRP对AP患者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CRP与BISAP评分呈正相关(r=0.869,P<O.O1)。CRP联合BISAP评分预测AP严重程度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的CRP及BISAP评分检测。结论CRP联合BISAP评分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C反应蛋白 BISAP 评分,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并分析 血清 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5 月收取的 5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设为 2 型糖尿病组; 5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糖尿病肾病组;选取同期至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 50 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糖水平和血 C 肽水平,进行观察并记录。 结果 2 型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型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 C 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 C 肽高于糖尿病肾病组, 糖化血红蛋白低于糖尿病肾病组, P < 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清 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血清 C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临床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 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7月— 2017年 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24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实验组,再选取 2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抽血检验,分别检测空腹和进食后 2 h的血清 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 实验组 24例患者的空腹血清 C肽、进食 2 h后的血清 C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的 24例健康志愿者,两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利用血清 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方法诊断糖尿病,操作简单,诊断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 糖尿病;诊断;血清 C肽;糖化血红蛋白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C peptid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as to select 24 diabetic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et up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4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o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ested, and the fasting and eating 2 were tested respectively. The serum C peptid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dex of H. Results the fasting serum C peptide of the 24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erum C peptide after eating 2 h and the glycated hemoglob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24 healthy volunteers,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serum C peptid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is simple and accurat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验结合 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 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即表法分为两组各 43例,其中研究组患儿在术前使用尿常规结合 C-反应蛋白检查,对照组患儿仅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两组患儿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诊断阳性率为 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 83.72%,研究组检查所需时间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患儿的 CRP水平逐渐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尿常规结合 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尿常规检查所需时间短, C-反应蛋白检出率更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尿常规检查 C-反应蛋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DD等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80例,其中40例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阿替普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观察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病症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为(58.2±4.3)%,对照组患者的LVEF为(47.6±3.8)%,观察组患者的LVEF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高(t=11.683,P=0.000);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为(57.3±4.8)mm,对照组患者的LVEDD为(50.8±4.2)mm,观察组患者的LVEDD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大(t=6.445,P=0.000);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少(X2=8.824,P=0.003)。结论阿替普作为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心肌梗死,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较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LVEF LVEDD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结核病患者采用干扰素体外释放联免疫检验技术(TB-IGRA)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我科接受诊疗的肺部疾病患者480例,并将其分为结核病组240例(结核病患者)和对照组240例(除肺结核外其他肺部疾病者),均采用TST、TB-IGRA以及TB-AB技术进行检验,比较3种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各种技术检测阳性率均低于结核病组;在肺结核诊断方面,TB-IGRA检测结核病特异度明显高于TB-AB与TST;TB-IGRA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均高于TST;TB-IGRA涂阳、涂阴肺结核阳性率均高于TST,以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B-IGRA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结核菌素皮肤过敏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 临床诊断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将改进的皮肤与瓶盖消毒方法应用于血培养中,分析对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的影响作用。方法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所纳入治疗以及分析的54例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患者作为本文实验分析资料,参考入院时间前后分组,参照组患者尚未采用改进的皮肤与瓶盖消毒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进的皮肤与瓶盖消毒方法,统计2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总计率、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检出总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总计率7.41%对比参照组患者18.52%,P<0.05,展示统计学数值分析以及比较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检出总计率3.70%对比参照组患者11.11%,P<0.05,展示统计学数值分析以及比较意义。结论在血培养中采取改进的皮肤与瓶盖消毒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展示应用价值。

  • 标签: 皮肤 瓶盖 消毒 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价值的对照。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我院确诊的肺结核疾病的患者 35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检测,对照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肺结核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检测,统计学意义存在( P < 0.05 )。 结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示出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数量变化情况,能够对病情起到监控作用,值得在临床。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肺结核 痰标本
  • 简介:摘要探究注射用蛇毒血凝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7月我院收治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5例,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消化内镜电凝止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蛇毒血凝治疗。对比两组及时止血率成功率、7d后止血成功率以及中转手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及时止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7d后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注射用蛇毒血凝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注射用蛇毒血凝酶 消化内镜 消化性溃疡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用于急性脑梗塞在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研究人员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所有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替普进行治疗,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5.14±2.73)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9.85±2.45),而GCS评分(15.78±2.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14.12±0.35),(P<0.05)上述观察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发病至住院时间<4.5h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昏迷状况,促进疾病好转,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塞 不同时间窗溶栓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所选取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甲组;同期相同人数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两组均接受cTnT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甲组cTnT阳性率,明显高于乙组cTnT阳性率,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血清激酶谱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接受cTnT检测,能够客观评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受损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5例(观察组)、开腹组45例(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T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腹腔镜组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测定值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创伤较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能否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预后判断。方法从各大知名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3月前的有关检测是否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文献。结果甲状腺癌组BRAFV600E突变率(78.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突变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64..7%)高于未突变组(21.6%)(P<0.05),均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主;BRAFv600E突变组造影增强模式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中造影模式弱增强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9.7%)低于等增强组(69.7%)和高增强组(76.2%)(P<0.05)等增强组与高增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预测因子;超声造影不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突变的存在,但不同造影模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 超声造影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对常用消毒剂的抗性。方法从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患者分泌物、血液、尿液、痰液中,分离出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6株,实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聚合链反应检测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对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基因,对于常用消毒剂的抗性。结果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阴性和阳性分别为17株、9株。250mg/L和500mg/L的聚维酮碘作用30s、1min、3min,500mg/L戊二醛作用3min、5min,500mg/L氨氯疫情尿酸作用1min、3min、5min的灭杀菌效果最理想,均为100%。结论有效使用聚维酮碘、三氯异氰尿酸、戊二醛,可很好的抑制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抗药基因 消毒剂 抗性
  • 简介:目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通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产生各类成熟血细胞以维持机体稳态造血。基于多种细胞表面标记和功能特性,利用流式细胞术可对HSC进行富集和纯化,但是这些方法纯化效率不高难以满足深入研究HSC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研究成功地利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以纯化和示踪HSC,这一技术提高了HSC的纯化效率并且为体内研究HSC功能提供了更好的工具。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基因 纯化 示踪
  • 简介:摘要目的将健脾益气通络中药复方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中,分析其对肾组织podoci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将大鼠依据随机法分成6组肾切组、模型组、洛汀新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剂量灌胃6周,于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Upro)定量、肌酐(Scr)、尿素氮(BUN);取肾脏行HE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肾皮质组织病理改变;RT-PCR法测肾皮质podoc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与肾切组大鼠相比,光镜及电镜下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各治疗组肾皮质病理病变较轻。洛汀新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Upro量显著下降(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肌酐(Scr)、尿素氮(BUN)明显降低(p<0.05);洛汀新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odocin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健脾益气通络中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健脾益气通络中药 糖尿病肾病 大鼠 超微结构 podo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阿普替美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中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阿普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E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照对照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普替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患者神经受到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积极的用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早期阿替普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6例,患者均在急诊早期实施阿替普溶栓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组(日常护理)各143例,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配药时间与溶栓总DNT时间对比。结果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无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实验组NIHSS指数低,Barthel指数高,配药时间与溶栓总DNT时间短,满意率也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早期阿替普溶栓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其自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缩短配药时间与溶栓总DNT时间,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溶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D植物多粉对减轻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OD植物多粉治疗,对比两组毒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3.3%,对照组有效率为3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II-IV级肝功异常、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0.0%、16.7%,对照组分别为13.3%、33.3%、43.3%,治疗组III-IV级肝功异常、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D植物多粉对于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疗效的改善与常规治疗无异,但在减轻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对III-IV级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效果显著。

  • 标签: SOD植物多酶粉 晚期恶性肿瘤 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