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尽管我们会感到对不同地方民歌音调有不同程度喜爱,但是,人们对自己乡俚之音总是感到十分亲切。事实上,各地民歌音调都有其特色,特色是比较出来。湖北省幅员十八万平方公里,人口三千三百七十一万(据一九七四年统计)。它是荆楚

  • 标签: 地方色彩 湖北民歌 地方特色 音调 问题探索 声韵
  • 简介: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

  • 标签: 别情》 中国 元代 王实甫 诗歌
  • 简介:江汉平原民歌是本土民间艺术一朵奇葩,它深深地扎根于民俗活动之中。江汉平原民歌民俗事项,不仅揭示了江汉平原地区人民日常生活及社会风貌,同时也反映了江汉平原人民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 标签: 江汉平原民歌 民俗事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生态”民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魂宝,是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基础,也是当代音乐艺术魅力之所在。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原生态”作一个必要界定,然后对“原生态”民歌、“原生态”唱法有一个客观而合理认识,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我们深入探索与研究“原生态”民歌文化价值及其传承规律,让它在现代生活获得新生,进而促进民族音乐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关键词原生态民歌原生态唱法传承保护图分类号J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上世纪末,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在相关部门和电视媒体及其他技术媒体大力推动下,“原生态”民歌凭借其本身艺术魅力和风韵逐渐地回归到广大民众审美视野,并且把原生态民歌推向高潮进而掀起一股“原生态”民歌热。尤其是2002年以来三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举行,加上中央电视台连续举办两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都设有原生态唱法比赛,对“原生态”民歌争论更是达到了一种“白热化”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将会围绕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原生态”民歌界定对于究竟何谓“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唱法这两个问题,无论是在音乐界还是在学术界看法都不是很一致,在其他一些媒体也有很多不同看法。有很多学者就笼统认为原生态民歌就是民歌。我认为这样说法是不明确,应该将它进行整体性和局部性历史对照,只有这样或许才能做出一个客观界定。(一)从“原生态”到“原生态”民歌首先,“原生态”这个词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领域术语。原生态本是“原生物”和“生态”两个名词复合品。“‘原生物’指‘假想地球上最早生物类型’。‘生态’则指生物在与之相适应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状态,也指生物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我们若将“原生物”和“生态”复合品放置于“民歌前面,如此以来所得新生物就有了一种新含义。为什么呢?因为“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一切外界条件总和”。也正是由于对生存环境这种依赖差异性,原生态民歌在音乐形式、演唱形式等诸方面才出现了差异,有了不同特色,给人们是一种风格各异新感受。另外,“原生态”民歌所依赖是一种很自然但不是原始生态环境,至少现在不能说是原始,与人类开发和改造形成高度人工化大城市环境相对。不同生态环境下所形成文化也是不同,当然了,基于不同形成背景每种文化发展方式及其速度和程度也都是各不相同。原生态民歌也是如此,历史在演进,社会在发展也需要发展,“原生态”民歌并不是一种定格于某一历史时期一成不变“古艺术”,是可以吐故纳新。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原生态”民歌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在一定自然环境依附于相应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和其他民风民俗,由民间劳动者创作并演唱的当地民间歌曲,且要体现其民族属性和民族心理特征,具有纯粹民间特色歌曲艺术。(二)“原生态”唱法在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曾出现过评委给苗族民间歌手打分悬殊很大问题。这之间也有好多观众致电询问过给分过低老师给低分原因,老师回答说该选手唱法不科学也不够规范,演唱难以持久。为此在音乐界也出现了关于“原生态”唱法争论。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声乐作为一种高实践而且超理论艺术,它主要是靠自己实践和亲身体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研究员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位置靠太靠前了,往后一点”,往后是多少?1.5厘米?1.3厘米?是一种体验,根本不能用科学这个东西去解释。哲学家马克思也说过类似的话,要想让一门科学成为真正科学,必须用数学公式将其表达出来。用科学来给给艺术进行评定,必定会对艺术发展带来更多弊端,进而抹杀艺术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思想基础。所以要正确认识艺术与科学关系,两者都是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方式,是相互影响,但两者又是两种完全不同,不可替代方式。我们国家拥有“野民歌地区不下百余处,高亢低转,悠闲漫漫,各有风骨,确实无法用分数高低来衡量。但并不代表“原生态”民歌不存在方法问题,从很多比赛或媒体上可以得知许多优秀原生态歌手在演唱中都具有很高演唱技巧。特别是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赛,涌现了一批水平很高原生态歌手。评委孟新洋在评点湖北省两支原生态组合时,大赞“土苗”与“撒尔嗬”高音给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士上了很好一课,“男声女声高音非要借鉴西洋音乐唱法吗?必须要关闭(声带闭合)才能唱出高音吗?我们也可以用民间技巧,很好地解决高音问题!由此可见“原生态”民歌演唱还是有一定方法。所以,我们要客观地去认识“原生态”唱法这种提法,笔者认为,原生态可以是一种唱法,但也可以归作一种演唱风格。在许多多多原生态比赛,参赛歌手有很多都是来自艺术院校大学生,也有国家或地方剧团专业演员,这些参赛者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组演唱者不是经过培训加工,把它们再称之为“原本态”唱法确实有些太勉强。由此,我认为应该对比赛评价标准进行改制,因为各民族生存环境不同,相应民歌产生所表达情感也不相同,唱歌是情感艺术,而不是唱方法。正如田青评委在第十三届歌手大赛中所说,这次大赛,我们评判标准是“原汁原味”。二、“原生态”民歌文化价值“原生态”民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源泉。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民间艺术始终作为创作者不竭素材之源,甚至可以说始终是专业艺术母亲。“原生态”民歌不仅存在于某一民族,而是存在于各个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是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结晶,是对整个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生动画卷描绘。它不仅是人民生活亲密伙伴,也是人民生活有力助手,不管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阶级斗争过程,始终是人民手中有力武器。“原生态”民歌都是直接产生于民间并且长期在田野乡间流传不衰,传唱于船工、渔夫、赶脚人、农夫和广大农村妇女之间,歌词虽是由民众口头创作,但能称上是对人民生活逼真描绘,其语言生动传神,并不是将简单生活语言加以拼凑和组合,而是讲究韵律和比兴等手法。特别是在流传过程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歌词更加精炼,曲调更加完美成为较高艺术价值精品。笔者认为,其他音乐繁衍与发展都应站在民间音乐肩膀上作一种迸发,原生态民歌是一颗种子。除此之外,还要说明一点是民间歌曲是民族音乐和其他类音乐基础,可以说是从民间音乐肩膀上开始,从多种音乐种类具体分析,可以得到证明。所以,无论是拥有这些“财富”的当地居民这些“局内人”,还是欣赏这些“财富”“局外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资源,得到一定艺术满足。三、“原生态”民歌传承众所周知,“任何文化,都必须经传播,才能传之于人,行之于世,承之于后人”。10音乐作为精神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传播这个过程一直都伴随其衍生和发展。“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人一种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最简单表现是一个人将音乐作品以特定形式传递给另一个人或一群人。”4当前原生态民歌传播方式主要由自然传播和技术媒体传播,尽管技术媒体传播出现在自然传播之后,但技术媒体传播不会取代自然传播,因其在传播之中各有所长,具有不同功能和意义,在原生态民歌传播过程,要注意两者结合,以更好促进“原生态”民歌传承。强调一句,在传承过程,应以不损害其特质为前提。四、“原生态”民歌保护在当今这个现代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到处都被潮流时尚和商机覆盖时代,原本附着淳朴自然“原生态”民歌与我们距离已越来越远,所以新时代的人们就更难有机会领略纯正而朴实民歌韵味,更无法真正地感受独具魅力原生态民歌那充满质朴文化内涵了。作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失传快而且保护困难,因而对其进行“120式”抢救和保护迫在眉睫。当下,申请“非遗”已经“风靡”全球,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原生态”民歌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把“主位保护”(文化主体)与“客位保护”(政府、社会等)相结合方式是原生态最有效保护途径。渊源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原生态民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我们中华民族身份象征,能从根本上唤起人们心中对民间音乐热爱,对于传播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统一坚实基础,保护好运用好这种内在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不可估量作用。参考文献1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人民音乐.2006(1).2夏征农.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3徐天祥.中国民歌何处去?——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学术研讨会综述.音乐研究.2005(2).4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 标签:
  • 简介:河北民歌《小白菜》是我国久传不衰,百听不厌著名民歌。它和其它民歌一样有着悠久、深远历史。它源于生活,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真挚思想感情。经过多少代人再创造、修琢,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是一首玲珑剔透音乐珍品,它凝结着人民心血和音乐才能,展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同时也体现出所处旧时代深深印迹。

  • 标签: 《小白菜》 河北民歌 探析 旋法 主音 修琢
  • 简介:紫阳民歌兼容南北,独具特色,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其真挚、热烈、质朴、奔放情感张力,正是紫阳乡土居民对自己所栖息家园深度认同。在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感内容里,充溢着大量抒情符号。从艺术符号学出发初步分析紫阳民歌抒情符号,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饱含在紫阳民歌蓬勃昂扬生命力。

  • 标签: 紫阳民歌 抒情符号 情感 生命冲动
  • 简介:悠久中国历史孕育出古老中华文明,广袤中国大地传唱着风格各异民族歌曲。苗族是中国最古老,也是中国最早定居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蚩尤部落。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民族,有自己语言,在苗族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产生并一直流传下来丰富民间歌曲,具有鲜明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笔者从苗族传统民歌分类、苗族传统民歌曲体以及苗族民歌演唱来分析其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我们民族精髓,让苗族民歌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 标签: 苗族民歌 特色 风格
  • 简介:【 摘要】我们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有不同民俗风情,也就产生了各具特色民族音乐。《新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明确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重要内容。”小学中高年级学段要求“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地区和民族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曲。”所以从三年级上册起开设了《多彩乡音》这一章节。我国民歌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是民族音乐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们中国学生最丰富文化素养,人文底蕴。通过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促使学生人文积淀,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学生。

  • 标签: 民歌 文化素养 人文积淀
  • 简介:雨林以青燕子演唱组合为名所制作专辑有许多张,问世后口碑都不错.但细心听者不难发现,雨林青燕子演唱组合基本是次次不同,人数也不等,但是组合主体都是雨林旗下歌手或多张专辑演唱者.此举显然是求组合清新风格及保证演唱实力。

  • 标签: 燕子 民歌 雨林 专辑
  • 简介: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阴山脚下。天空像大大蒙古包,笼罩着辽阔草原。在深青色天底下,草原一望无际,一阵风儿吹来,茂盛草儿低伏了下去,一群群牛羊从草里显露了出采。

  • 标签: 北朝民歌 蒙古包 草原
  • 简介:山西晋中左权号称中国民歌海洋,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歌、小花戏等艺术种类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独树一帜,在我国北方汉族民歌具有独特地位,且与山西河曲等地民歌相比,曲调优雅,风格委婉,诗意浓郁,歌词具有故事性和叙事性,成为近年来各类舞台表演艺术中最常被改编、演唱地方民歌。左权民歌体裁自成一体,大体上可分为"大腔,""小调","山歌","开花调"四种类型,都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其中,大腔和小调更是左权民歌奇葩。

  • 标签: 民歌 分类 叙事性 歌词
  • 简介:毛泽东同志一向主张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那封信里,又再次强调要吸取民歌形式和养料。新诗须百花齐放,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而认真研究和努力学习我国各族劳动人民所熟悉和喜爱民歌特点,则是解决新诗民族化和群众化问题所不可忽视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格律体 古典诗歌 七言 诗歌形式 谈诗 三字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品种,其一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其二是“短调”(boginoduu)。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地位。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演唱。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 标签: 长调民歌 蒙古族 蒙古社会 社交活动 游牧民族 运动会
  • 简介:仫佬族民歌深深地扎根在桂西北罗城这块神奇土地上,承载着仫佬族人们精神生活,成为仫佬族人们生活不可或缺一部分。本文对仫佬族民歌音乐文化特征进行研究,深入挖掘仫佬族民歌音乐特征、语言、社会功能及它历史价值,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仫佬族民歌关注和热爱,使其更快更好发展。

  • 标签: 仫佬族 民歌音乐 文化特征
  • 简介:梅山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梅山民歌历史悠久,体裁众多,内容甚广。其曲调具有粗犷、激越、抒情等独特风格和大胆、俏皮特色,在旋法、调式和节奏节拍等方面具有特殊地域特征。它全面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地区民俗生活和文化传统,是研究和了解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重要史料。梅山民歌主要分布在新化、安化、冷水江、涟源、新邵、隆回、叙铺等地。本文将从"梅山"民歌分布与历史渊源、体裁、音乐特征、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梅山 民歌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