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基金项目贵港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贵科攻关1105024,业字(2011)5号文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newbom,HDN)相关实验中与传统试管法的比较研究。方法对339例母婴血型不合疑似ABO-HDN的新生儿用传统试管法和微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结果微凝胶法、试管法检测结果分别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82例、118例,阳性率24.2%、阳性率34.8%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试验阳性239例、202例,阳性率70.5%,阳性率59.6%,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释放试验阳性260例、205例,阳性率76.6%、阳性率61.4%,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传统试管法比微凝胶法阳性率更高,灵敏度更高;但在游离试验及释放试验中,微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阳性率更高、灵敏度也更高。微法试验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耗时短,标本用量少,结果直观明了等优点,阳性率高,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在临床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溶血 ABO血型不合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游离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法对五味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提取效果。[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CO2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五味藤挥发油,并用气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SD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40个色谱峰,鉴定了14个化合物;SFE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25个色谱峰,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论]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苯甲醛和α-亚甲基-γ-丁内酯,SFE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β-石竹烯。两种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 标签: 五味藤 挥发油 CO2超临界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建立蟾马正痛酊中士的宁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HPLC法。色谱:硅胶为填充剂(汉邦,250mm×4.6mm,5μm);流动:正已烷-二氯甲烷-甲醇-氨水(55:40:5:0.3),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1。结果:士的宁进样量在0.2176-1.30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7%(n=6)。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作为蟾马正痛酊制剂的质控使用。

  • 标签: 正相HPLC法 蟾马正痛酊 士的宁
  • 简介: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肺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肺、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肺与大肠相表里 荨麻疹 相关性
  • 简介:唐·孙思邈《千金方》的临床价值,为历代名医大家所推崇。对其组方用药,徐大椿称赞说:“其用药之奇,用意之巧,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又说:“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也”,“大抵所重,专在于药”。《千金方》的病因病机多宗仲景,其组方用药仅少数为仲景原方,多数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 标签: 千金方 组方用药 孙思邈
  • 简介:目的探讨“双一通”电针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脑部海马基因表达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亚急性衰老模型组(模型组)、“双一通”电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电针组予以“双一通”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大鼠脑部海马区的基因表达,并进一步通过RTPCR技术验证差异基因pth2r、JAK1、JAK2、STAT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跨越次数均显示显著差异(P〈0.01),血清SOD活性也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跨越次数均显示显著差异(P〈0.01),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采用illumina基因谱芯片对三组大鼠脑部海马组织进行检测分析。以差异基因pth2r为参照进行RTPCR验证表明,JAK1、JAK2、STAT4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JAK1、JAK2基因相对高表达(P〈0.01)、STAT4基因低表达(P〈0.01);而经电针处理的海马JAK1、JAK2基因的表达量下降(P〈0.01)、STAT4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双一通”电针改善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提高血清SOD活性和对海马基因表达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相关。

  • 标签: 亚急性衰老 “双固一通”电针 海马 基因芯片 JAK/STAT信号通路
  • 简介:整體觀是中醫學非常重要的理論。是中醫學的理論特色。整體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二是人體自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是人個社會是一個整體。而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即人與自然的统一性,就是中醫“天人應”的理論。

  • 标签: 中药学 “天人相应” 自然环境 人体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参芪元汤对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试验组于术前和术后口服两周自拟处方参芪元汤.记录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外周血,采用ELISA实验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测定CD3^+T、CD4^+T、CD8^+T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为13.6%,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0.5%;试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高于常规组,外周血CD3^+T、CD4^+T细胞计数、CD4^+/CD8^+水平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处方参芪元汤可提高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能力,并可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自拟处方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测定仙茸蛤蚧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色谱(HPLC)法,固定相为InertsilODS(3150×4.6mm,5μ)C-18色谱,流动为乙腈—水(27:7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0nm。结果:淫羊藿苷在11.34~90.72μg/mL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样回收率95.43%,RSD为1.65%(n=6)。结论:高效液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仙茸蛤蚧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仙茸蛤蚧口服液 淫羊藿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 简介:目的基于LC-MS/MS测定复方苦参汤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LC-MS/MS(Agilent1260液相色谱仪,ABSCIEX4000QTRAP三重四级杆质谱仪),Agilent5TC-C18(2)(250mm×4.6mm,5μm)色谱,流动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400μL/min,进样量50L,温30℃;离子源为ESI源,采用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检测离子对质荷比为:苦参碱(249.2/148.3)、氧化槐果碱(262.9/136.1)、氧化苦参碱(265.3/136.1)。结果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RSD=3.4%)、102.1%(RSD=3.1%)、100.8%(RSD=2.9%),10批样品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含量分别在0.4475~0.5229mg/mL、0.0564~0.0812mg/mL、0.1512~0.2142mg/mL范围内。结论该法简便、快捷、可行性强,可用于测定复方苦参汤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

  • 标签: LC-MS/MS 复方苦参汤 苦参碱 氧化槐果碱 氧化苦参碱 含量测定
  • 简介:在中医学中,“肺与大肠表里”是重要的脏腑相关理论,自古便有效的指导着中医关于肺肠相关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宏基因组学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产物,其是以生态环境中的所有细菌与真菌的基因组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与异源表达的方式筛选出有用的基因及其产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细菌与真菌的基因组DNA之间的功能与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因此能够摆脱传统只依靠培养微生物基因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束缚,显著扩大微生物基因的可探测范围,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当中。本文通过对肺与大肠表里的机制及临床研究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归纳、分析并对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肺、肠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介绍,旨在提出借助宏基因组学的技术与方法来研究中医“肺与大肠表里”理论的初步设想。

  • 标签: 大肠 宏基因组学
  • 简介:目的探讨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对通过冷-联合诱导法制作的骨关节炎(OA)大鼠模型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骨灵膏组、骨膏组、灵膏组、塞来昔布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六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冷法6周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组分别给予骨灵膏、骨膏、灵膏及塞来昔布灌胃,给药10周后,取大鼠血清、膝关节软骨组织及滑膜。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病理变化;X片检测关节影像学改变;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透明质酸(HA)、IgM含量;TUNEL法检测关节软骨及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冷法制作OA模型X影像学、关节肿胀情况、软骨组织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和生化代谢改变均符合OA的特征,表明造模成功;骨灵膏可以减轻OA软骨组织浅表至钙化层各层的病理损伤和下调软骨及滑膜细胞凋亡,其中骨灵膏与骨膏、灵膏比较,软骨及滑膜细胞凋亡明显下降(P〈0.01),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骨膏组、灵膏组TNF—α、IL-1β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骨灵膏组HA的含量较骨膏、灵膏及塞来昔布组明显增加(P〈0.01);各组IgM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冷一联合诱导法能制作理想的OA大鼠模型,骨灵膏可能通过减轻机体炎症损伤、降低关节软骨HA的耗损、抑制关节滑膜及软骨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阻止了OA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导致的关节损伤,骨灵膏的上述作用优于其拆方制剂骨膏、灵膏及塞来昔布。

  • 标签: 骨关节炎 骨灵膏 关节制动 关节冷刺激 凋亡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血清中盐酸黄藤素浓度的反相高效液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大鼠口服盐酸黄藤素制剂后药物体内药动学过程测定。方法色谱条件:DiamonsilC18流动:0.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40:60);流速:1.0mL/min;荧光检测波长:λEx=310nm,λEm=360nm。动物实验:给予6只wistar大鼠口服盐酸黄藤素片,尾静脉取血测定血药浓度,数据经3P97药动学软件包处理,计算药物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藤素线性回归方程为:C=6.1050A×10-4+7.3×10-3(r=0.9997),盐酸黄藤素血清浓度在0.04mg/L-0.4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低、中、高3个浓度日内及日间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10%。稳定性良好(RSD=1.77%)。盐酸黄藤素在大鼠体内表现为两室模型药动学过程。按30mg/kg剂量灌胃给药,测得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0.30±0.04)h,血药峰浓度为15.27μg/L,消除速率常数为0.2031(1/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色谱-荧光检测大鼠血清中盐酸黄藤素浓度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稳定性好,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大鼠血清中盐酸黄藤素浓度,适用于盐酸黄藤素新制剂大鼠体内过程实验的血清药物浓度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盐酸黄藤素 血清浓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病人由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11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病人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依据用药不同进行分组,每组 56例),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而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相结合的措施被用来治疗试验组患者,对比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前, 2组的 BRMS量表评分差异性不明显 (P> 0.05);而经过 1个月、 2个月的治疗后,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优秀,其差异性显著 (P< 0.05);另外,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85.72%,其差异性明显 (P< 0.05);同时在不良反应率方面,试验组( 8.93%)明显低于对照组( 16.07%),其差异性也较明显 (P< 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病人由丙戊酸钠与富马酸喹硫平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疗后可将其躁狂症状和兴奋状态有效抑制,不仅临床疗效卓越,而且有着较低的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富马酸喹硫平 丙戊酸钠 双相情感障碍 疗效
  • 简介:目的准确测量广西莪术挥发油中莰烯、吉马酮、β-榄香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色谱法(GC),Elite—WAXETR(0.25μm×0.25mm×30m);流速为2.0mL/min,进样量为1μL,进样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0:1;FID检测器温度为280℃,氢气流量为45.0mL/min,空气流量为450mL/min;程序升温:65℃保持恒温2min,然后以5℃/min的速率上升到90℃后保持恒温3min,然后以7℃/min的速率上升到105℃后保持恒温7min,最后以6℃/min的速率上升到190℃后保持恒温20min。结果三种物质的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准确测定了3个批次广西莪术挥发油样品中莰烯、吉马酮、β-榄香烯的含量。结论GC法测定广西莪术挥发油中莰烯、吉马酮、β-榄香烯的含量简便、快捷。

  • 标签: 广西莪术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胶元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血清Treg/Th17关细胞因子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以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其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治疗组、来氟米特+穴位埋线治疗组。动态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各项关节炎活动指标、HE染色观察滑膜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7和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炎指数;提高血清中TGF-β1含量和降低血清中IL-6、IL-17含量,各治疗组能有效减轻CIA模型滑膜组织关节炎炎症及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可能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而显著减轻关节炎症和破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埋线 Treg/Th17 细胞因子 病理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