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病毒载量测定对辅助诊断HI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的738例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进行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检测及结果判断。结果738份初筛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其中HIV抗体不确定14份,占筛查阳性1.90%;阴性标本10份,占筛查试验1.35%;初次病毒载量结果,其中抗体不确定5份其病毒载量呈高拷贝数(VL>1000)。结论筛查试验阳性的确证试验为不确定的,病毒载量测定出现较高拷贝数的阳性结果时(>1000cop/ml)可提示HIV感染,对不确定结果受检者应加强随访。

  • 标签: 艾滋病 确证试验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德阳地区2008—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08—2014年168317份献血样本抗-HIV确证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2014年德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确诊感染平均为0.017%,HIV确证人群4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为90%,男性感染者是女性感染者6倍;未受高等教育感染者人数是受过高等教育者人数3倍;感染者中自由职业者和农民比例达到58%;非正常性行为导致的HIV感染达到90%。结论全社会和采供血工作人员需要共同努力,加大艾滋病等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宣传、防控力度,加强献血前的征询、排查工作,提高血液检测水平,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提升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HIV 分析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45例,观察不同受体及不同分期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4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68.89%。不同受体阳性患者中,ER和PR受体双阳性的患者的总有效率最高,为76.92%,明显高于ER或PR受体单阳性的患者的总有效率58.82%(P<0.05);ⅡA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0%,ⅡB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ⅢA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1.9%,ⅢB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Ⅳ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0%。不同分期患者的总有效率两两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绝经后 激素受体阳性 乳腺癌 辅助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自发现肺癌驱动基因以来,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融合基因是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基因外的NSCLC重要治疗靶点,其靶向药物接连上市。本文综述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的靶向药物进展,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借鉴。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ALK融合基因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笔者统计2017年武宣县人民医院宫颈液基细胞检测量约5000例,阳性病例95例、阳性2%左右,HPV的21分型DNA检测阳性病例374例,阴道镜检查阳性44病例,宫颈活检阳性约30例由此可见我院宫颈液基细胞检测阳性不低,通过武宣县人民医院宫颈液基细胞检测阳性数据分析,发现宫颈液基细胞检测的阳性与临床医生的取材、阅片人员的经验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取材不好影响最大,直接降低病变细胞的检出

  • 标签: 医院宫颈液基细胞检测阳性数据 数据分析 病变细胞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联疗法联合米雅BM篇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口服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雅BM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p清除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雅BM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提高HP清除以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泮托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米雅BM片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组在口服阿德福韦酯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双环醇,对照组仅口服阿德福韦酯,两组的疗程均为48周。疗程结束后,记录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HBV-DNA转阴,HBeAg转阴、ALT等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HBV-DNA、HBeAg转阴,ALT复常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双环醇 阿德福韦酯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漳州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认试验结果阳性者情况分析,了解分部情况,为工作人员从低危人群中选择献血者和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教育提供指导。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月漳州市无偿献血者137794人份的血液标本,用国产和进口两种试剂进行抗-HIV初筛检测,初筛为阳性结果的标本,送漳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做确认试验。结果137794人份标本确认抗-HIV阳性的有6例,感染为0.004%;其中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5例为异性性传播,1例为同性性传播;均为第一次献血;年龄较为分散。结果做好献血者筛查工作,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排除高危人群献血;让献血者明确具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献血的危害,以及献血后保密性弃血的意义和途径。

  • 标签: 献血者 抗-HIV 保密性弃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溃疡愈合,Hp根治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溃疡愈合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及Hp根治高于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及Hp根治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4例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患者耐药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第一季度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患者病历从病原学检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总体分析评价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感染中已普遍存在,PDRA(泛耐药菌株)的增长趋势也逐年增高,临床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及PDRA(泛耐药菌株)的鲍曼不动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在药物联合治疗溃疡中的疗效并作出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之随机分进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各自行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给予雷贝拉唑等四联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疗效好,且各项指标更好,不良反应更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能够提高药物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标签: 雷贝拉唑 药物联合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不良反应及治愈的影响情况,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预见性护理下的情况,分析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和治愈的影响,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预见性护理治疗后,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不良反应下降,患儿的治愈提高,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支气管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环境,降低患者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这种护理治疗的方法值的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小儿支气管哮喘 不良反应率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消毒效果合格及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对我院的消化内镜进行消毒。将前半年的500件消化内镜及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实施消化内镜操作规范,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的500件消化内镜以及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消化内镜效果合格、以及医院的感染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行不同的消化内镜清晰消毒标准,观察组的内镜镜体、内镜附件清洗消毒合格均高于对照组的合格,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利满意程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消化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消灭了病菌的自身,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是有效的预防了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毒流程 消毒效果 合格率 医院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单位女性乳腺增生症患病情况提高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方法采取体格检查及乳腺B超等辅助检查,资料收集、录入和审核后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患病。结论广州市女性乳腺增生症患病较高,应加强乳腺疾病的防治及普查工作,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检查能力。

  • 标签: 乳腺增生病 健康教育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管理工具对于降低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组织讨论,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活动计划、实施。结果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由原来的57%降低到11、67%,此外,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应用能力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地降低了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缺失,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降低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所有孕妇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组。对可能降低剖宫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论有效降低剖宫产的主要因素为孕妇的精神因素、人工破膜、缩宫素的滴注、宫底加压和产钳助产有关,为临床有效降低剖宫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降低 剖宫产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虎门镇虎门医院和太平人民医院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葡萄球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9年1月-2013年12月送检标本中所分离的葡萄球菌耐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ICU病房共检出葡萄球菌7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74株(占67.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为9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3株(占33.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为96.1%。居前三的标本来源为呼吸道、血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85.4%,7.8%和4.1%。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全敏感,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ICU病房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MRSA、MRCNS检出高,且呈多重耐药趋势,应依据药敏结果来选择用药。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葡萄球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剖宫产上升的原因和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产妇,统计分析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及所占比例。结果从导致剖宫产的因素来看,剖宫产上升较快,主要是病理原因,其次是社会因素,再次是医源因素,降低剖宫产需要医患双方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剖宫产率 升高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产前与产时对孕产妇的心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其消除对分娩的恐惧与不良情绪,能够更好地将自身应激系统调整好,从而将其潜力与耐受力充分激发出来,增强对阴道分娩的信心,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方法本文对本院采用积极护理干预前后的各91例产妇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等。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96份,其中91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0%。调查资料经SPSS13.0进行资料分析重测信度值为r=0.88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本组病例中极大的缩短了总产程明显、提高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结论通过对孕妇产前的知识宣教和产时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的机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 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如何降低院前急救回车。方法通过2008年至2015年期间急救回车、每万人口救护车配置数,分析如何降低急救回车。结果浦东新区2008年至2015年8年期间院前急救回车分别为5.7%、5.6%、4.3%、5.8%、3.3%、2.0%、1.6%、2.4%。前四年的急救回车较高,后四年的急救回车下降明显。每万人口救护车配置数量逐年略有改善但仍低于卫生部及上海市的相关标准。结论降低院前急救回车不仅要基础设施配置到位,更要加强对救护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确保调度派车的科学性,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急救资源的配置。

  • 标签: 降低 急救回车率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