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对照组80例为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血压变异系数、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联素的水平。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联素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而及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患,血压变异系数H型高血压患者也高于正常组患者,而且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系数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H型高血压的血压变异率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及脂联素降低相关。

  • 标签: H型高血压患者 血压变异性 同型半胱氨酸 脂联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发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与并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预后作为依据,分为脑梗死后非抑郁组和脑梗死后抑郁组,对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进行研究,并且分析抑郁程度和以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脑梗死后非抑郁组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显著要高;抑郁程度和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临床上通过对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浓度进行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反映。

  • 标签: 初发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IL-1&beta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50%,两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在矮小症患儿诊断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我们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采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行激发试验患儿864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诊断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8864例患儿中,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腹部疼痛或不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悸头晕、低血糖等。转归情况经精心护理,患儿于不良反应症状出现30分钟内该症状均逐渐缓解至消失。结论采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进行激发试验,患儿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多样且发生率较高,临床只有加强护理干预,才可保证试验顺利完成。

  • 标签: 左旋多巴 精氨酸 激发试验 矮小症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按照患者发病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组(<3小时)34例、中期组(3小时~6小时)30例和晚期组(>6小时)29例,同时匹配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名设为参照组,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指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r=0.9866和r=0.9977);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率均在80.00%以上,两项指标的晚期阳性检出率达到100.00%,各组两项指标分别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检出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早中期组患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各组单项指标检测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在早期均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检测更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门冬氨酸钾镁与可达龙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单治组与联合组,各组患者41例,单治组患者单纯使用倍他乐克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门冬氨酸钾镁与可达龙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单治组患者相比明显要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死亡率与单治组患者相比,明显比单治组低,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门冬氨酸钾镁与可达龙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可达龙 门冬氨酸钾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D一二聚体(DD)及纤维s蛋白原(FB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ACI患者(ACI组)和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者及Act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Hcy、DD及FBG水平的差异,分析ACI组患者血浆Hcy、DD及FB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患者Hcy、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O.05、P<O.0I);ACI大梗死面积组患者(病灶直径>5cm)血清Hcy、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病灶直径<5cm)组(P<O.05、P<0.01);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4、0.516,P<O.05)。结论血清Hcy、DD、及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判断梗死面积,指导ACI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一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的血浆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情况及检验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的3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38例无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另取3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组。使用试剂盒检测三组血浆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并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分别为(22.95±2.81)μmol/L、(5.80±0.73)mg/L、(8.02±1.06)mmol/L、(149.39±6.77)μmol/L,各项数据最高,P值小于0.05;且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高于正常组,P值小于0.05,尿素氮及肌酐指标与正常组差异不大,P值大于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血浆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会出现明显增高,可作为反映肾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

  • 标签: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2型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自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5例具备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生化检查指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其中,冠心病(CHD)组46例,非CHD组29例,并抽血检测其UACR、Hcy和hs-CRP的水平。结果CHD组患者UACR、Hcy和hs-CRP水平较非CH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Hcy水平也逐渐提高,但UACR及hs-CRP水平却没有明显变化。结论UACR、Hcy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冠心病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恢复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单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研究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瘙痒消退时间以及肝功能评分。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瘙痒评分、瘙痒消退时间以及肝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型酸性蛋白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出30只体重为140~180g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正常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高脂组予以膳食配方。8周后进行钳夹技术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喂养8周后,高脂肪膳食组大鼠GIR60-120较对照组降低48%(P<0.01),即机体出现严重的IR。体重(BW)、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5%、14%、17%(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对照组低27%(P<0.05);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在高脂肪膳食诱导的IR大鼠脂肪组织中,SPARC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Western印迹杂交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进一步证实,高脂组大鼠脂肪组织SPARC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75%,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84%。结论SPARC可能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NO、RP、HCY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NO(血清)无显著差异,CRP(反应蛋白)、HCY(半胱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压、体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利于降低血压、血清及尿微量白蛋白,减少心脑血管不良状况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替米沙坦 氨氯地平 冠心病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外加弥可保(含甲基的维生素B12),以及叶酸进行治疗的综合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按照对比治疗的模式展开,所选入病例共计为200例(均为2017年1月—2017年6月)所接诊病例,参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100例,仅借由二甲双胍治疗,余下100例则需要辅以弥可保联合叶酸治疗,即观察组。对比疗效。结果通过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知,观察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借由二甲双胍、弥可保、叶酸进行治疗,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弥可保 叶酸 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