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社区进行2型糖尿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某社区142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随机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遵医用药、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社区 2型糖尿病 综合干预 血糖水平
  • 简介:本刊讯丹麦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不论男女,大腿太细的人容易患心脏。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贝丽特·海特曼和佩德·弗雷泽里克森梳理了医院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获取的数千个体测数据后发现,仍在世的人当中,去除肥胖、吸烟等影响健康因素,大腿较粗的人

  • 标签: 心脏病 大腿 健康因素 体测数据 大学医院 哥本哈根
  • 简介:目的探究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冠心病 临床分析
  • 简介:外周血管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冠状动脉与非冠状动脉循环相互共存,两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同时受到一种疾病进程影响,往往需要类似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中,心血管专科医生常常关注到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病变,然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冠状动脉以外,还常累及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多处血管。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人类疾病谱中首要的死亡原因,

  • 标签: 周围血管病 治疗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冠状动脉循环 粥样硬化性病变 疾病进程
  • 简介:编辑部医生:近期为什么我们会突然遇到塞卡(Zika)病毒这类从未听说过且无治疗或无疫苗的流行?似乎我们应该做更多的准备。这让我觉得流行比恐怖主义还可怕。读者:孙先生孙先生:您好。流行的确比恐怖主义更让人担忧。为什么这些流行会在人类中爆发?为什么地震或龙卷风的突然袭击,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征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我们还不够聪明,不能准确地预测它们的发生。

  • 标签: 孙先生 感染菌 诊断检查 生存时 气候变化 公共健康
  • 简介:1法洛四联症的长期治疗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之一,经手术治疗的TOF预后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然而,部分术后遗留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反流等已经引起重视,严重者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一致的意见是进行再手术——肺动脉瓣置换术(replacementofpulmonaryvalve,PVR).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外科手术
  • 简介:苦瓜:肉质柔嫩,性寒味苦,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药理试验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堪称植物胰岛素,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有人试验。用苦瓜皂甙制剂口服治疗2型糖尿

  • 标签: 2型糖尿病 苦瓜皂甙 胰岛素样作用 药理试验 降血糖作用 植物胰岛素
  • 简介: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日益减退,难以消化吸收所吃的全部食物。如果每顿饭吃得比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肾的负担。但如果吃得过少,每日摄入的营养很可能不足,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出现饥饿、头晕、乏力、胃痛等不适症状。所以最好是少食多餐。每天四顿饭。

  • 标签: 老年人 消化功能 消化吸收 消化不良 不适症状 少食多餐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于老年大鼠心肌顿抑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老年和成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单纯心肌顿抑组、缺氧预处理+心肌顿抑组、SB203580+缺氧预处理+心肌顿抑组和假手术组4组,采用在体心脏心肌顿抑模型,观察缺氧预处理对于心肌舒缩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漏出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对于缺氧预处理作用的影响.结果缺氧预处理明显减轻老年大鼠心肌收缩功能抑制的程度,与单纯心肌顿抑组比较,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和零负荷时左室心肌最大收缩速率(Vmax)分别高35%和49%(P<0.05).缺氧预处理减轻再灌注结束时心肌顿抑大鼠血清亚硝酸盐的下降程度,与老年心肌顿抑组大鼠比较,其含量高54%(P<0.01),SB2035802消除缺氧预处理上调血清亚硝酸盐含量和老年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以减轻老年大鼠心肌顿抑所致收缩功能抑制,其保护机制涉及p38MAPK介导的一氧化氮的上调.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老年人 大鼠 心肌顿抑 心肌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
  • 简介:心电图常是反映老年人心房纤颤(房颤.Af)病因、机和病变程度的重要线索。本文总结了40例老年Af病人的心电图特点,及与其它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效果对比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电图特点 房颤 老年人 临床治疗 病变程度
  • 作者: 张立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7期
  • 机构: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 定西743000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取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9)与参照组(n=39)。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临床内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内科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内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更高.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9例研究组,26例正常对照组,分别作ABPM检查,并测定尿β2MG、α1MG、THP、ALB、Cr、CCr.结果研究组动态血压各参数及尿β2MG、α1MG、ALB、TH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r、CCr两组间无明显差异.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值、白昼收缩压负荷值与β2MG、α1MG、ALB显著相关(P<0.01),与THP也相关(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与α1MG、ALB显著相关(P<0.01),夜间收缩压负荷值与β2MG、α1MG、ALB有相关性(P<0.05),动态血压各项参数与Cr、CCr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与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应控制收缩压以延缓和减少肾功能损害.

  • 标签: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动态血压 肾功能 老年人 ABPM Β2MG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中老年人猝死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猝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符合WHO猝死诊断标准80例中老年人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老年人猝死患者中,猝死于心血管者40例(50%),其中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10例、房颤或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急性左心衰竭型7例,心绞痛型并高血压、左室肥厚3例,隐匿型伴左室肥厚4例),脑血管15例(18.75%),原因不明者10例(12.5%),恶性肿瘤7例(8.75%),风湿性心脏5例(6.25%,合并房颤2例),糖尿并感染5例(6.25%),慢支并感染、电解质紊乱3例(3.75%),先天性心脏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2例,肥厚型心肌和心肌炎各1例.结论:本组结果提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等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中老年人 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枢纽和动力的源泉。心脏像一个永远不休止的血泵,当它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把血液驱向动脉血管,输送至全身;当它舒张时,全身的静脉又流回心脏。没有心脏的活动,血液就不能在血管里流动。血液是专管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

  • 标签: 人心脏 人体血液循环 中老年 保护 监测 动脉血管
  • 简介:脑血管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50%-70%的脑卒中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的复发率在逐年上升,脑卒中30天内复发率3%~10%,5年复发率25%。40%[2]。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出院患者 家庭访视
  • 简介:人体衰老,生理功能的减退毕竟是不可抗拒的,老年人因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因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可能性增高,因此老年人用药尽可能降低其危险性,确保药物既达到有效又安全的双重目的。据研究资料显示,41~50岁病人中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达11.8%,

  • 标签: 双重目 药物治疗 药物中毒 排泄过程 组织结构 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