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survivin、VEGF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肺良性组织中survivin、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1.1%(44/72)、79.2%(57/72)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10.0%(2/20)、15.0%(3/20)(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和五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VEGF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五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VEGF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助于肺癌的诊断、评估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VEGF基因 免疫组化法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分化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黄芩素(5、10、20、40、80μg/ml)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试验评价黄芩素(80μg/ml)对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ting检测黄芩素(20、40μg/ml)对HT-29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因子(NF)-κB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以未加黄芩素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芩素对细胞增殖能力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素处理后的细胞迁移能力及STAT3和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53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可能与上调细胞中p53、降低STAT3和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黄芩素 结肠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00(miR-10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使用qRT-PCR技术检测miR-100的表达量,分析miR-100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iR-100在40/46(86.9%)的肺癌肿瘤组织的表达要低于邻近正常组织;miR-100在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要显著低于I期患者;miR-100在化疗耐药的患者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化疗敏感的患者;miR-100低表达患者的DFS明显短于miR-100高表达患者。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miR-100相对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miR-100在未来有望作为预测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miR-100 肿瘤标志物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SCLC组织、20例癌旁组织中FGF-2和ToPo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外源性FGF-2对人SCLC细胞株NCL-H446中ToPo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SCLC组织中FGF-2和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44/64)和79.69%(51/6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和10.0%(P〈0.01);FGF-2和ToPo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和吸烟情况无关(P〉0.05);两者表达在SCLC中呈正相关(r=0.497,P〈0.01)。FGF-2可以上调NCL-H446细胞中ToPo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FGF-2和ToPoⅡ之间可能存在共同作用通路,FGF-2可能通过ToPoⅡ促进SCLC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FGF-2 ToPoⅡ NCL-H446细胞株
  • 简介:背景与目的:新近对神经干细胞为胶质瘤起源细胞的研究非常热门,推测其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可能是发育与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异常所致,但确切的分子变化不清。本研究分析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谱中发育与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旨在为寻找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因提供线索。方法:采用cDNA芯片检测同一患者初发和两次复发的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建立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表达谱。根据GenBank、GeneCards和Medline上检索的资料分析其中发育与分化基因的变化。结果:三份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两两相比,确定了差异表达基因280条,其中包括发育与分化基因73条,并对胶质高亲和谷氨酸转运体1(glialhighaffinityglutamatetransporter1,GLT1)、白细胞介素-1的In受体(IL-1R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8(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8,EGFR-8)、细胞分裂周期2(Celldivisioncycle2,CDC2)、N-myc下游调节基因3(N-mycdownstream-regulatedgene3.Ndr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kinase4.MAPKK4),共6条基因作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从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表达谱中发现表达量显著变化的6条发育与分化基因.为阐明胶质瘤发生的分子病因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 标签: 胶质瘤 基因表达谱 恶性进展 发育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个可能对化疗后获得性肺炎产生影响的研究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晚期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过60岁、吸烟史、基础疾病、肿瘤压迫气道、重度骨髓抑制是晚期NSCLC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选择化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降低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晚期NSCLC 获得性肺炎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CD44在不同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共收集79例手术标本和12例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用免疫组化图象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处理。结果:乳腺癌中VEGF和CD44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期与Ⅱ期及Ⅲ期之间相比,VEGF和CD44的表达水平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并且随分期越晚表达越强(P〈0.05);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以及肿瘤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与CD44的表达水平与乳癌分期成正相关,在排除创伤和炎症的前提下,可能提示肿瘤的活跃生长以及潜在转移。

  • 标签: 乳腺癌 CD44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基础药物,然而其用药最佳时限尚无统一标准。双膦酸盐类药物长期用药的时限、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数据已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研究中获得初步积累,均提示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的发生,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相关事件 长期用药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例Her-2过表达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分析总结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复发相关因素及分子生物学行为。结果2例为胸壁局部复发,2例为锁骨上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为远处器官转移;所有Her-2过表达复发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存在淋巴结转移:1-3枚淋巴结阳性2例;4-9枚淋巴结阳性2例;≥10枚淋巴结阳性2例;Ki-67表达〈15%0例;15%-50%3例,〉50%3例。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及Ki-67表达强度是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复发的重要因素,影响其预后。

  • 标签: HER-2过表达 乳腺癌复发 腋窝淋巴结 KI-67
  • 简介:目的探讨LuminalA型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绝经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该类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35例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的表达水平(高表达(H)〉50%;低表达(L)≤50%),比较ER、PR的不同表达分组在绝经前后患者中的差异及ER、PR间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前LuminalA型乳腺癌ER—H/PR-H表达最常见(63.8%);ERH/PR—L表达在绝经后患者中最常见(51.1%),在绝经前少见(17.0%)。ER、PR的相关性在绝经前比绝经后更明显(P值:0.003VS.0.047)。结论绝经前后的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存在ER、PR的不同表达的差异性分布,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引起差异的原因。

  • 标签: LUMINAL A型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绝经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interactionmolecule1,STIM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变及其正常上皮组织并测量对应肿瘤体积,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TIM1在各病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STIM1与肿瘤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过表达STIM1的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量并分析其与STIM1的相关性。结果:70%的宫颈癌组织中STIM1的表达上调,表达量与癌症病变标志物即肿瘤大小相关;STIM1可促进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分泌。结论:STIM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是宫颈癌病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子。

  • 标签: 宫颈癌 STIM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肩峰指数与退变性全层肩袖撕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MRI检测或肩关节镜确诊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48例为实验组,平均年龄66岁;选取同期因其它肩关节疾病(冻结肩或肩关节不稳)就诊的患者52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岁。将两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采集所有患者的肩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片,由2名独立的骨科医师测量所有患者的肩峰指数结果,对比两组之间肩峰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肩峰指数值:肩袖撕裂组平均肩峰指数0.71,对照组肩峰指数0.6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肩袖撕裂患者中,女性肩峰指数为0.70,男性肩峰指数为0.69,二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肩峰指数可有效预测老年人群中退变性全层肩袖撕裂的发生。

  • 标签: 肩关节 回旋套损伤 肩损伤 创伤和损伤 肩峰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及健康对照组超声定量分析与IL-1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并记录结肠癌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肠内阻力指数(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分析阻力指数(RI)与IL-17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9.1±2.3)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2±1.4)ng/ml];结肠癌组RI(0.54±0.08)低于健康对照组(0.78±0.04)(P〈0.05)。结肠癌组IL-17阳性率与RI负相关。结论:超声影像的部分声像图特征与IL-17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诊断结肠癌的预警信号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 标签: 结肠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IL-1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发现的369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与病理学诊断的恶性病灶245个和良性病灶124个进行对照,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8.8%(242/245),特异度92.7%(115/124),准确度96.7%(357/369),约登指数0.92,阳性似然比13.7,阴性似然比0.013。(2)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其中肝脏恶性病灶的快进快退表现占87.2%(219/251),与良性病变的1.7%(2/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小肝癌的廓清时间分别为(102.4±2.36)s、(76.02±3.88)s和(49.40±4.95)s,分化程度高者的开始廓清时间明显晚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及其病理分化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肝肿瘤 病理分化程度
  • 简介:目的:观察奥氮平对肿瘤相关性抑郁及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5例伴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安慰、鼓励、帮助、同情及换位思考等心理支持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奥氮平(10mg/d,连用4周)。引入国际通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个条目(EORTCQLQ-C30)量表,观察奥氮平对肿瘤相关性抑郁及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躯体(83.14±14.86)、情绪功能领域(67.74±21.86),恶心呕吐(20.24±17.40)、疼痛(18.30±19.66)、失眠症状领域(27.09±18.86),总体生活质量领域(64.74±21.98)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可改善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

  • 标签: 奥氮平 肿瘤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癌相关基因ESR1遗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50例壮族、50例汉族PLC患者,37例壮族、37例汉族高危人群,30例壮族、30例汉族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作为遗传标志,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ESR1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突变的分布频率。结果肝癌组、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ESR1基因的SNPrs9340772位点均未发生突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GF20的表达或CD34的表达,分析FGF20在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FGF2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结果均提示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及肝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为明确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深入探讨FGF20促进微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FGF20 微血管密度 结直肠癌
  • 简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属高侵袭性的原始外胚层肿瘤(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s,PNET),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及放化疗,对于年幼患儿的疗效仍不满意。小脑半球的形成调节通路研究对肿瘤的发生在分子及生物水平做出一定的解释。多项研究证实Shh(sonichedgehog)和Wnt通路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MB肿瘤分期及预后将包括某些分子标志物,寻找髓母细胞瘤中关键的分子标志物,可对髓母细胞瘤进行更为特异性的分级,判断患者预后。建立一套更精确的分期系统可更好区别高风险与普通风险MB,寻找最有效的治疗靶向,从而找到最佳治疗策略。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SHH WNT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