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40例,对这240例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的条件下,在4h、8h、12h、24h时对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再一次的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再次检测(在1、2、4、8周),对数据进行检测。结果在室温下的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其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标本放置24h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的情况下,放置2周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都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时间 温度 检验
  • 简介: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Garfield)在1960年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IF即某期刊前两年发(S,T)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U)的被引用总次数X(前两年总被引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S,T)内发

  • 标签: 影响因子
  • 简介: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Garfield)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 标签: 期刊 因子 情报 学术期刊 研究所
  • 简介: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IF即某期

  • 标签: 影响因子
  • 简介:本文由因子分析的基本定理推导出因子得分的估计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因子得分的计算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 标签: 因子分析 因子得分 估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炎性因子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分析对象为2021.2~2022.2在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45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45例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者纳入治疗组,对比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明显较低,P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炎性因子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凝血检验已经广泛应用到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疗效观察及病人术前术中凝血监测等诸多方面,其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对检验标本的规范化,减少凝血检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检验报告,减轻病患的医学风险。

  • 标签: 凝血检验 标本准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72名,选用3种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后离心分离后检测,并将BD管血浆分装于室温和冰箱内保存。对比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结果、冰箱及常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凝血结果。结果国产B管TT短于BD管、国产A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8h后P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下放置8h后T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凝血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并尽快检验,以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标本放置 凝血真空采血管 凝血检验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自我修复能力逐渐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与凝血功能、脑卒中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文章综述了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特点,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术中损伤、酸中毒、低体温、输血、体位等对凝血机制影响,预防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老年患者骨折与脑卒中的关系,骨科手术预防血栓与麻醉之间的关系。提示临床医师在使用抗凝药进行血栓预防时应充分权衡血栓预防带来的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利弊关系,选择合适的抗凝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血栓性疾病与出血等相关事件的发生,以期减少此类疾患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 标签: 凝血 骨科手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结合大量输血模式(MTP)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性凝血病患者38例,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采用DCR结合MTP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入院12h和72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的水平。统计入院72h红细胞(RBC)用量、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率、30d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72h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研究组72h红细胞用量、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休克纠正率、30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R结合MTP治疗方法对改善凝血功能、抑制大出血、提高患者生存率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早期止凝血管理 创伤性凝血病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高海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区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时有发生,与之相关的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性凝血病是威胁伤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以影响正常平原移居人群的凝血功能,出现高凝和纤溶抑制状态。高原地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也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的难以纠正。根据既往研究,笔者提出了高原地区创伤性凝血病可能的特点,为后续指导平时战时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性凝血病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原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 创伤性凝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凝血功能检验,分析凝血四项检验指标。结果:分析凝血检验指标,观察组TT(16.63±0.08)、PT(13.31±0.25)、APTT(36.22±2.38)较对照组更高,FIB(2.13±0.09)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实施凝血指标检验,能够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指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标本离心不全对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选择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凝血标本,第一次检测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均正常,TT检测不出或者结果明显异常,将凝血标本再次离心并重新检测凝血功能4项指标,比较第一次与第二次检测结果。结果第一次与第二次检测的PT、APTT、FIB差异不大(P>0.05),而TT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标本离心不全对凝血酶时间测定有显著影响,检测时需引起重视。

  • 标签: 凝血标本 离心不全 凝血酶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和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组(37例)、中型组(61例)和重型组(72例),入院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轻型组;且重型组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m与PT、APTT、TNF-α和CRP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不同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不同,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均可作为诊断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 血液凝固 炎症介导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孕妇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凝血酶原四项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健康妊娠妇女及同期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的15例妇女,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8例妇女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将健康妊娠妇女列为试验组,将妊娠合并静脉血栓疾病妇女列为疾病组,将体检妇女列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都比对照组要高(P<0.05),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都比疾病组要低(P<0.05)。结论静脉血栓孕妇在孕期的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化,对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酶原四项实施动态监测,有利于诊断与预防静脉血栓。

  • 标签: 静脉血栓孕妇 血浆D-二聚体 炎性因子 凝血酶原四项 检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