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Q1有一个词语放错了圆圈,请你将它找出来,放到正确的圆圈中。Q2食堂为一个有180人的办公室提供意式宽面、蔬菜咖喱和夏威夷火腿肉。

  • 标签: 大脑 办公室 夏威夷
  • 简介:Q1找出六个正确的数字填入下面的框架中。每个空白处都有两个选择,比如第一个空白处可以填2(3A),也可以填3(4C)。当正确的数字填好时,会出现一个简单的规律。这些数字是什么呢?

  • 标签: 挑战 游戏 中国 填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大脑动脉(MCA)M1段慢性闭塞后,突出血管征(PVS)在脑灌注状态及临床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患者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3.2±8.9)岁。依据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序列PVS显示差异分为PVS阳性组(17例)和PVS阴性组(25例),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序列脑血流量(CBF)伪彩图选择闭塞侧MCA供血区额叶、顶叶、颞叶及脑室旁白质区感兴趣区[ROI=(200±20)mm2],比较两组患者CBF值差异,并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PVS阳性组额叶CBF值为(33.54±6.40)ml/min×100 g,顶叶CBF值为(32.68±7.13)ml/min×100 g,颞叶CBF值为(33.79±6.87)ml/min×100 g,侧脑室旁白质区CBF值为(29.81±5.94)ml/min×100 g,均低于PVS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VS阳性组6个月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为70.59%(12/17),明显高于PV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MCA M1段闭塞后,PVS与脑血流灌注状态密切相关,在临床预后评估方面亦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突出血管征 动脉自旋标记 软脑膜动脉 侧支循环 大脑中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单侧前循环脑梗死人群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特征与脑梗死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并完成头颅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首发急性单侧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最终纳入58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脑梗死亚型,患者被分为动脉-动脉栓塞组(32例)及非动脉-动脉栓塞组(2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高信号斑块、重塑类型及斑块表面不规则的存在及象限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斑块易损特征与脑梗死亚型之间的关系,而高信号斑块与重塑类型之间对梗死机制的交互影响被进一步用桑基图来可视化呈现。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高信号斑块(OR=3.90,95%CI 1.21~12.59,P=0.023)和动脉重塑类型(与无重塑比较,正性重塑的OR=4.32,95%CI 0.86~21.49,趋势检验P=0.027)是动脉-动脉栓塞机制的两个强独立预测因素。重要的是,高信号斑块与正性重塑共存时,可以进一步协同促进动脉-动脉栓塞事件的发生(Wald=10.04,P交互=0.007)。此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正性重塑的高信号斑块对于动脉-动脉栓塞的事件发生有着最强的分辨力(曲线下面积:0.710,95%CI 0.576~0.845,P=0.006)。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颅内高信号斑块与正性重塑共存时,可以协同促进动脉-动脉栓塞事件发生。这对于理解不同梗死机制发生以及二级预防策略制定和治疗靶点选择,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发病机制 高信号斑块 正性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侧大脑动脉(MCA)M1段慢性闭塞后不同脑实质区域脑血流量(CBF)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单侧MCA M1段闭塞且无其他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2.6±15.7)岁。入组患者均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序列灌注成像检查,于CBF伪彩图测量闭塞侧额叶、顶叶、颞叶皮层及深部白质区CBF值,并与镜像区相比较。结果入组患者中,左侧MCA闭塞13例,右侧MCA闭塞12例,闭塞侧额、顶、颞叶深部白质区每100 g CBF值分别为(21.265±7.836)ml/min、(19.741±6.972)ml/min、(19.741±6.972)ml/min,均低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塞侧额、顶、颞叶皮层CBF值略低于镜像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后,供血区深部脑白质区CBF降低更为明显,3D ASL技术通过量化CBF可客观评估脑灌注状态。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方法将我院的100例大脑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实验组患者再加以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方法对大脑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羟乙基淀粉扩容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收治的大脑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病例74例,观察责任血管中动脉在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率,并与中动脉供血区DWI序列上病变的部位、范围进行对比。结果74例大脑动脉供血区急期期脑梗塞患者中,DWI序列上高信号病变长径或长径之和≥3cm的病例48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的37例(77%),未显示的11例(占23%);DWI序列基底节区高信号病变≤3cm的病例10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未显示的10例(100%),DWI序列额叶、和(或)顶叶单个病变数≤1.5cm,或≤2个病变,且二者之和≤3.0cm为高信号的病例15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未显示的10例(100%),1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的显示,但DWI序列上未显示高信号病,间隔6天后复查,DWI序列上为大脑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同时FLAIR序列上显示高信号血管征。结论大脑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塞,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显示率与DWI序列病变的显示相关性较高,甚至提前于DWI序列上病灶的显示,对大面积超急性期脑梗塞有预警价值。

  • 标签: MCA 急性脑梗死 高信号血管征 FLAIR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在大脑动脉(MCA)斑块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及非急性期药物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及脑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因MCA粥样硬化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住院并行HR-MRI管壁成像检查患者,根据患者最近一次症状到HR-MR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卒中组与非急性卒中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接受抗血小板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并进行HR-MRI随访复查。HR-MRI扫描序列包括T2WI、T1WI、增强T1WI,同时行常规头颅T2WI、DWI扫描,将治疗前后的HR-MRI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责任血管管腔狭窄率、斑块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负荷变化差异及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生化指标变化差异;采用χ2检验对比急性卒中组及非急性卒中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复发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责任血管为MCA的急性卒中患者,20例非急性卒中患者。急性卒中组平均随访时间(671.71± 522.86)d,药物治疗后管腔狭窄率(P=0.039)、斑块强化率(P<0.001)、斑块体积(P=0.024)、斑块负荷(P=0.031)均较基线明显好转,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P<0.001)较基线明显改善,12例随访后进行血脂检查的患者总胆固醇(TC)(P=0.0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47)较基线明显降低。非急性卒中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95.35±555.90)d,随访后HR-MRI图像斑块变化:管腔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均较基线稍减小,斑块强化率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较基线变化不明显(P>0.05),7例随访后进行血脂检查患者TC、甘油三酯(TG)、LDL-C变化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基线升高(P=0.02)。随访期间两组患者颅脑DWI图像均未发现复发新鲜脑梗死灶,急性卒中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6例,非急性卒中组患者TIA复发5例,两组TIA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P=0.632)。结论HR-MRI可作为MCA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抗血小板及强化降脂治疗后MCA责任斑块体积及斑块负荷减小、斑块强化减低,而非急性期患者斑块治疗后变化不显著。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卒中 随访研究
  • 简介:大脑动脉(MCA)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常见部位,血管内治疗是MCA狭窄患者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及高灌注脑出血(HICH)是严重的并发症,且与不良预后相关。HICH的发生离不开HP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受损、血-脑屏障结构受损以及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作用均可能参与了HICH的发生、发展。结合HPS影像学征象有助于HICH的诊断。虽然采用预测HPS的方法评估HICH的发生风险有局限性,但通过预测并防治HPS,有助于避免其进展为HICH。未来尚需更多的研究以获得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狭窄 血液灌注 颅内出血 综述
  • 简介:对比分析WKY大鼠和SHR大鼠大脑动脉的拉伸力学特性,为预防高血压提供生物力学基础.取5月龄正常WKY雄性大鼠大脑动脉20个,5月龄SHR雄性大鼠大脑动脉20个,试样以0.5mm/Min的实验速度进行纵向拉伸实验.WKY雄性大鼠大脑动脉组拉伸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应变大于SHR雄性大鼠大脑动脉组(P〈0.05),SHR雄性大鼠大脑动脉的弹性模量值大于WKY雄性大鼠大脑动脉(P〈0.05).WKY大鼠大脑动脉和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大脑动脉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特性,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大脑动脉拉伸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

  • 标签: 高血压 SHR大鼠 WKY大鼠 大脑中动脉 力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治疗大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Mbif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0例Mbif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52例)和显微外科夹闭术组(138例)。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动脉瘤复发率及颅内动脉瘤再破裂率评估手术疗效。出院后采用电话或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至末次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其中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9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70例(36.8%)、颅内感染92例(48.4%)、脑疝形成14例(7.4%)。19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2±6.3)个月(1~52个月)。至末次随访,151例(79.5%)患者预后良好,另39例(20.5%)预后不良。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吸烟史、高血压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改良Fisher分级、破裂动脉瘤的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及颅内动脉瘤大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显微外科夹闭术组比较,血管内治疗组的宽颈动脉瘤[分别为38.4%(53/138)、15.4%(8/52)]、破裂动脉瘤[分别为82.6%(114/138)、67.3%(35/52)]及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分别为33.3%(46/138)、3.8%(2/52)]的占比均低(均P<0.05),且术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为42.8%(59/138)、21.2%(11/52)]和颅内感染率[分别为65.2%(90/138)、3.8%(2/52)]均低(均P<0.05),住院时间短[中位数(范围)分别为22.5(18.0~30.0)d、17.5(13.3~23.5)d,P<0.05],但颅内动脉瘤复发率[0.8%(1/138)、9.6%(5/52)]高(P<0.05)。两组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较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MbifAs具有术后肺部感染率和颅内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但要注意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高、且对预后影响不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栓塞,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儿大脑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妊娠结局的监测作用,评估多普勒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8年至2021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SLE合并妊娠患者进行研究。结果:40例SLE合并妊娠患者中,有15例出现了不良妊娠结局(APO),主要包括妊娠丢失、宫内发育迟缓、早产、胎儿窘迫等;对该40例SLE合并妊娠患者进行胎儿大脑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出现APO患者(15例)对应胎儿大脑动脉PI、RI以及CPR(脑-胎盘血流比)等超声参数均低于未出现APO患者(25例)。结论:SLE合并妊娠患者较普通孕产妇更易发生APO,而胎儿大脑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对胎儿血流灌注进行有效评价,进而评估是否存在胎盘血管炎性坏死或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的胎盘功能不全,因此可作为在孕中晚期监测孕妇是否发生APO的重要无创手段。

  • 标签: 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结局
  • 简介:摘 要:目的 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急性大脑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46例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脑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根据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3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16例。分析两组在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TIBI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静脉溶栓24小时内的TIBI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TIBI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监测有利于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 预后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 简介:民间戏称头为"六斤四两","头等(顶)重要"。是的,人头最重要,而"头"中更重要的要数人的大脑,它是人的中枢"司令部",别看它"个儿小",但它主宰着一个人的思想、行动,它日理万机,在全身器官中要数它最辛苦,凡人"活"着,它就

  • 标签: 大脑 脑缺氧 氧气罐 中枢 司令部 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超检测胎儿大脑动脉、脐动脉及联合胎心监护在预测胎儿宫内缺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6年 10月在我院超声科行彩超检查并住院分娩的晚孕期孕妇 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由 140例正常妊娠孕妇组成,观察组由 60例缺氧胎儿组成,对比两组孕妇彩超检测胎儿大脑动脉( MCA)、脐动脉( UA)阻力指标及胎心监护结果。结果:观察组 MCA中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 S/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 UA的 PI、 RI及 S/D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胎心监护的胎心异常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动脉阻力指数联合胎心监护,可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对孕妇分娩结局具有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彩超 胎儿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胎心监护 胎儿宫内缺氧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技术联合监测子宫动脉、脐动脉及胎儿大脑动脉血流指标对围产期早期预测不良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55例孕24~38周超声诊断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动脉血流频谱异常者的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产后及临床干预后随访,将它们与正常妊娠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5例孕妇中,早产16例,胎儿生长受限(FGR)6例,宫内缺氧18例,发育异常7例,宫内死亡5例,胎盘早3例。不良妊娠结局者的血流指标S/D值、RI值、PI值异常增高,频谱多普勒形态异常,严重者出现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技术产前监测子宫动脉,脐动脉、胎儿大脑动脉血流即反映母体-胎盘-胎儿间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指标异常者,提示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子宫动脉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不良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大脑动脉(MCA)血流参数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1例脑室内出血超早产儿作为脑室内出血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收治的61例无脑室内出血超早产儿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超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两组超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MCA血流参数[舒张期最高血流速度(Vd)、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和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出生后不同时间MCA Vd、Vs、RI的变化情况,分析相关性。结果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有无胎儿宫内窘迫、有无机械通气、是否母体贫血、有无重度窒息史、有无新生儿糖代谢紊乱是超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出生后3、7 d,脑室内出血组Vd值较出生后1 d增高,但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7 d,两组Vs值均较出生后1 d增高,且脑室内出血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7 d内,脑室内出血组患儿Vd、Vs值随出生时间增加而增高,且Ⅱ级患儿Vd、Vs值高于Ⅲ、Ⅳ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Vd、Vs和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患儿出生时间呈正相关(r=0.649、0.705,P<0.05),Vd、Vs和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71、-0.613,P<0.05)。结论男性、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胎儿宫内窘迫、阴道分娩、机械通气、母亲贫血、重度窒息史、新生儿糖代谢紊乱是超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且MCA的Vd、Vs参数和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

  • 标签: 早产儿 脑室内出血 危险因素 大脑中动脉 血流参数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高信号血管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FVHs)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首次发现的粥样动脉硬化性大脑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以及MRI影像学资料。根据有无急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非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根据发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脑梗死患者进一步分为转归良好组(≤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VHs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梗死风险以及脑梗死患者转归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粥样动脉硬化性大脑动脉慢性闭塞患者94例,其中非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40.4%),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59.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3例(23.2%)转归不良,43例(76.8%)转归良好。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FVHs的患者比例以及FVH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VH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风险呈显著独立正相关(优势比2.524,95%置信区间1.400~4.552;P=0.002)。转归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及FVHs评分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VHs评分与脑梗死患者转归良好呈显著独立负相关(优势比0.144,95%置信区间0.045~0.459;P=0.001)。结论FVHs提示血供处于失代偿状态。当存在FVHs时,大脑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高;FVHs范围越广,脑梗死后转归不良风险越高。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 颅内动脉硬化 动脉闭塞性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