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中国接骨法已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已由过去的以中医为主配合有限的西医治疗发展到中西各半相辅相成的治疗方式。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由以往的以中医理论解释,深入到利用现代医学的高新技术对其机理进行分析,使其更具有科学性。

  • 标签: 中医 接骨法 骨伤科 复位固定支架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新型胫骨平台接骨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用1例32岁健康男性志愿者CT图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胫骨生理状态有限元模型。在胫骨模型上建立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骨折,分别用新型胫骨平台接骨、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以及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在后外侧劈裂骨折块上施加250、500、750 N 3种轴向压缩载荷,观察各组模型和内固定钢板上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在750 N轴向负荷下,新型胫骨平台接骨、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以及前后拉力螺钉上最大位移分别为1.17、1.23、1.35、1.47 mm。而新型胫骨平台接骨上最大应力小于后外侧支撑、外侧锁定以及前后拉力螺钉。新型胫骨平台接骨上应力分布较为合理,未出现超出钢板屈服刚度的应力集中区域。在750 N轴向负荷下,新型胫骨平台接骨、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以及前后拉力螺钉上最大应力分别为381.21、448.98、471.87、526.35 MPa。结论新型胫骨平台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可靠,并且可以经前外侧入路放置,操作较为简单,减少了临近重要结构的损伤的可能性。

  • 标签: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7例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3~61岁[(45.9±10.9)岁]。均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Brooker分级评估异位骨化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36(24,36)个月]。手术时间为123~242 min[(165.4±29.8)min];中出血量为170~550 ml[(358.3±111.3)ml];9例需要中输血,输血量为300~500 ml[(377.8±66.7)ml]。住院时间为12~29 d[(21.4±4.7)d]。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16.3±3.0)周]。术后2 d 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优21例,良3例,差3例,复位优良率为89%。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9~16分[(13.1±1.9)分],6个月为10~18分[(15.4±2.0)分],末次随访时为12~18分[(16.9±1.8)分](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 Postel评分优0例,良7例,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26%;6个月优3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1%;末次随访时优18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P<0.01)。术后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和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发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并行全髋关节置换。异位骨化3例,其中Brooker分级Ⅰ级2例,Ⅱ级1例,均未对髋关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内 微型钢板
  • 简介:背景: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损伤,漏诊率高,尚无统一标准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接骨系统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7-60岁,平均(36.2±10.7)岁;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Ⅱ型1例,Ⅲ型1例)。入院后即刻确诊股骨近端骨折13例,延迟诊断3例,延迟时间为5-6d。全部病例均采用接骨系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重建锁定接骨或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135-231min,平均(179.7±26.3)min;中出血量为430-575ml,平均(497.8±40.1)ml。除1例失随访外,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0个月,平均(16.2±6.1)个月。14例股骨近端骨折于术后3-6个月获得骨折愈合,平均(4.2±0.9)个月;1例股骨颈骨折术后9个月仍未愈合,行股骨转子间外翻截骨后5个月愈合。14例股骨干骨折于术后3-7个月获得骨折愈合,平均(5.1±1.1)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9个月骨折仍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并植骨后4个月愈合。末次随访的Friedman-Wyman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股骨颈内翻畸形1例,股骨颈骨不连1例,股骨干骨不连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和延迟诊断率较高,且治疗复杂。应用接骨系统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 重建锁定接骨板 空心钉
  • 简介:目的总结粗隆下接骨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粗隆下接骨治疗,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月,平均12月。参照韩一生等的评定标准,优10例,良5例,优良率88.2%。结论粗隆下接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安全可靠,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粗隆下接骨板 内固定 股骨粗隆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解骨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双接骨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全部随访成功,所有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切口出现分泌物,换药之后伤口有效愈合;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0.62%。结论使用双接骨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们具有牢固可靠的优点,优良率较高。

  • 标签: 双接骨板内固定 治疗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和结果。方法肘后正中纵形切口约10-14cm,显露骨折断端,将骨折复位,接骨充分塑形尺骨鹰嘴的形状,先用2枚螺钉将接骨固定于近端尺骨鹰嘴上,再用螺钉固定骨折近端,缝合肱三头肌腱膜,关闭切口。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51例全部随访6个月-4年,平均14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已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7.1月,无切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按庞桂根疗效评价标准评定1优40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2%。结论钛合金接骨内固定是治疗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固定坚强,能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钛合金接骨板 尺骨鹰嘴 骨折
  • 简介:摘要虽然锁骨骨折常见,但胸锁关节脱位却罕见。由于胸锁关节特殊解剖学位置及解剖学形态的特殊性,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发生严重或致命性并发症。笔者采用胸锁钩接骨治疗胸锁关节脱位,观察其治疗效果,分析并探讨此类损伤发生的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措施。

  • 标签: 胸锁关节 脱位 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应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治疗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5.6岁;左侧6例,右侧6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2例,Ⅴ型1例,Ⅵ型2例。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上胫骨平台宽度,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是否出现术后复位丢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应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54.6 min,出血量平均25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2周,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胫骨平台宽度(78.9±7.2)mm,较术前(87.4±6.1)mm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复位丢失和手术伤口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但能恢复胫骨平台宽度,而且骨折块挤压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康复较好。

  • 标签: 膝关节 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 胫骨平台骨折 自断加压骨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接骨(LCP)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11年7月我科对47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LCP系统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6个月,以Neer评分标准评估其功能,总优良率达84.6%。结论LCP系统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良好的、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 标签: 锁定接骨板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接骨修复新西兰兔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镁合金接骨组及钛合金接骨组,分别采用镁合金接骨及钛合金接骨进行骨折固定,术后各组进行X线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液学检查,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镁合金接骨组比钛合金接骨组骨痂形成更明显;病理学检查显示镁合金接骨组骨痂形成比钛合金接骨组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镁合金接骨组局部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比钛合金接骨组更为明显;血液学结果显示术前两组兔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17±6.71)、(23.33±4.63) U/L,t=1.152,P>0.05],镁合金接骨组术前与术后ALT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7.17±6.71)、(27.67±6.35) U/L,t=-0.120,P>0.05],术前两组兔肌酐(CR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83±11.07)、(122.17±18.95) μmol/L,t=0.074,P>0.05],镁合金接骨组术前与术后CREA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22.83±11.07)、(126.67±10.76) μmol/L,t=-2.395,P>0.05]。结论镁合金接骨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逐渐降解,在降解过程中可促进骨折周围骨痂形成。

  • 标签: 镁合金接骨板 骨折 骨痂 新西兰兔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应用锁定接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共 100例。随机分为 A、 B两组,各 50例。 A组患者使用传统外固定法治疗; B组应用锁定接骨进行治疗。比较 2组患者不同固定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 结果: 应用锁定接骨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患者( P< 0.05)。应用锁定接骨组患者其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治疗组且术后感染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人数显著少于传统组( P< 0.05)。 结论: 应用锁定接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整体恢复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加快受损部位愈合速度并为软骨固定提供稳定环境。对提高手术治疗效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锁定接骨板 四肢长管骨骨折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桡骨远端骨折,按照治疗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治疗,n=30),另一组为对照组(石膏托外固定复位治疗,n=30),比较不同治疗式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手术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治疗对患者腕关节血运破坏较小,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桡骨远端解剖形态,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斜T形 锁定加压接骨板 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07月-2021年02月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治疗,治疗半年后对其进行随访,运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其肩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分析影响其肩关节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结果:60例患者经锁定接骨治疗半年后,肩关节功能不良者占比23.33%;肩功能恢复良好者占比76.67%。经单因素分析,年龄、骨质疏松、骨折Neer分型、复位质量、术后专业康复训炼情况均为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骨折Neer分型、复位质量、术后专业康复训炼情况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骨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钉内固定与纵向入路接骨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舌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67例跟骨关节内舌型骨折患者资料。男56例,女11例;年龄19~58岁,平均34.5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空心钉组32例(采用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和接骨组35例(闭合复位后纵向入路接骨内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Gissane角、Böhler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跟骨内翻角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空心钉组与接骨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5~25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空心钉组和接骨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5(51.5, 68.0)、86.0(78.0, 96.0)min,中出血量分别为10.0(5.0, 20.0)、20(15.0, 25.0)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1.0, 1.8)、2(2.0, 3.0)d,术后即刻跟骨宽度分别为(43.8±4.4)、(40.6±2.8)mm,术后3个月跟骨宽度分别为43.8(39.6, 48.3)、41.5(38.8, 44.5)mm,末次随访时跟骨宽度分别为44.2(40.2, 48.0)、41.3(39.0, 44.3)mm,术后即刻VAS评分分别为5.0(5.0, 5.0)、6.0(5.0, 6.0)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跟骨长度、高度、Gissane角、Böhler角、跟骨内翻角以及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舌型骨折经闭合复位后,与纵向入路接骨内固定相比,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但纵向入路接骨内固定在恢复跟骨宽度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背景:关节融合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炎的金标准,对于胫距跟关节融合有多种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行胫距跟关节融合的报道鲜见。目的:评价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行胫距跟关节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采用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治疗终末期关节炎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2-68岁,平均(52.1±7.4)岁。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及CT以明确骨愈合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14-30个月,平均(23.4±2.3)个月。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4周融合部位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例延迟愈合,1例出现不愈合行翻修手术。结论: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胫距跟融合 后正中入路 锁定接骨板
  • 简介:目的应用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治疗颌面部骨折,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35例颌面部骨折病例,均行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共使用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67块,下颌骨颏孔区骨折术后辅以牙弓夹板固定。术后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固定稳定,咬合关系良好。其疗效评价:优22例(62.86%),良13例(37.14%),无效果较差病例;远期随访未出现骨折移位、瘘管形成和固定材料排出等现象。结论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可广泛应用于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正中线性骨折;颏孔区线性骨折需辅以牙弓夹板固定。

  • 标签: 颌骨骨折 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板 应力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