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检验结果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判断的作用。方法选取了从2015年5月到2016年11月进入我院接受妊娠期高血压治疗的56例孕妇及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6例健康孕妇;于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两组患者的肘静脉血5ml;对受检孕妇的血清尿氮素、肌酐、尿酸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血清尿氮素、肌酐、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健康孕妇(P<0.05)。结论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指标的检查可判断孕妇是否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而提高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血清尿素氮 尿酸 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120例病人是2019年4月份到2020年4月份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病人,此120例病是研究组患者,而参照组的120名患者则是同时期内到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在同组成员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测,之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病人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正常体检人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而尿酸值则高于正常体检人员的尿酸值,P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检验 冠心病患者 临床诊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尿酸检验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设其为研究组,并根据Gensini分级继续分为一级组、二级组、三级组、四级组,每组10例;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老年健康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全部给予血清尿酸检验并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一级组到四级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血清尿酸:研究组>对照组,四级组>三级组>二级组>一级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研究组<对照组,四级组<三级组<二级组<一级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血清尿酸检验,不仅可以诊断老年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还可以判断其病情轻重程度。

  • 标签: 血清尿酸检验 冠心病 老年患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第90天使用改良Rankin(mRS)进行综合生活能力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mRS≤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组(43例),mRS>2分为预后不良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老年患者冠心病诊断的效果,分析实施血清尿酸检验的价值。方法:在2020.12~2022.08时间阶段内从我院中选择出需进行血清尿酸检查的人群共300例进行研究,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150例观察组在进行最终诊断后被判定为老年冠心病,150例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就检查方式所呈现的结果,两组各项指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血清尿酸检验后其检出率较高,与最终诊断所呈现的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尿酸较对照组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检验能较好的判定老年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其检出率较高,诊断的准确性有较好的保障。检查能有效反映患者血清尿酸情况,向治疗提供有效数据。

  • 标签: 血清尿酸检验 冠心病 老年患者 诊断方式 总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在采取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的影响。方法:2020年7月~2022年4月,选择我院5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取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对比两组诊断结果,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检验 冠心病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检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另在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尿酸检验结果,并分析观察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心力衰竭比例。结果  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尿酸水平300~400μmol/L、400~500μmol/L、500μmol/L以上患者分别有14例、15例,16例,其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14%(1/14)、20.00%(3/15)、31.25%(5/16)。结论  血清尿酸检验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其尿酸水平还能预测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有助于医师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尿酸 心力衰竭 检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检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22.01~2022.12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体检且结果显示健康的老年人30例。两组均进行血清尿酸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低于对照组,血清尿酸值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血清尿酸检验的效果更优,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能够更好地进行控制,及时治疗,检验优势突出,可在临床大量推广。

  • 标签: 血清尿酸检验 老年冠心病 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确定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验的6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测两组人员的血清胆红素及尿酸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清总胆红素量分别为15.73±2.68与11.5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分别为9.48±1.16与6.77±1.36,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直接胆红素分别为4.88±0.48与6.5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酸水平分别为276.65±17.53与375.62±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冠心病患者,可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和尿酸进行诊断,从而为医生进行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检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另在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尿酸检验结果,并分析观察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心力衰竭比例。结果  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尿酸水平300~400μmol/L、400~500μmol/L、500μmol/L以上患者分别有14例、15例,16例,其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14%(1/14)、20.00%(3/15)、31.25%(5/16)。结论  血清尿酸检验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其尿酸水平还能预测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有助于医师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尿酸 心力衰竭 检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100例初步诊断疑为冠心病患者,入选患者均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指标的诊断价值;并根据DSA的诊断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100例患者DSA诊断冠心病患者38例,非冠心病62例;胆红素联合尿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查,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联合尿酸的诊断价值高,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尿酸结石发生率在全世界达4%~50%,并且逐年增高。研究发现,尿酸排泄的昼夜节律影响尿酸结石的形成。尿酸排泄具有白天高、夜间低的规律,由于夜间和清晨尿酸浓度增高、尿液pH值较低,夜间增加尿液碱化的剂量可以防止清晨尿酸结石的形成。因此,根据尿液pH值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降尿酸治疗,晚上辅以尿液碱化治疗,是否可以为尿酸结石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文章从尿酸排泄的昼夜节律以及其对尿酸结石形成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方案。

  • 标签: 尿酸 昼夜节律 代谢 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229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及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同时选取100例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人群,比较四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研究UA水平与2型糖尿病眼病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DM组、NPDR组及PDR组的UA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严重,UA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UA水平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尿酸 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按有无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分为单纯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85例)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72例).记录三组患者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相关用药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吸烟史、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用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年龄、收缩压、尿酸、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龄、LAD和LVEDD增大是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相关性最显著(P=0.001,OR=1.061,95%CI1.026~1.096).结论高尿酸水平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尿酸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济南市人民医院已经确诊的4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实验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C反应蛋白各自的表达水平进行鉴别分析,探究了血清总胆红素、尿酸、C反应蛋白这三个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总胆红素  尿酸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出血转化类型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3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统计出血性脑梗死(HI)和脑实质血肿(PH)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I、PH的危险因素。结果365例患者中,未发生出血转化328例(对照组);发生出血转化37例(10.1%),HI 20例(HI组),PH 17例(PH组)。PH组尿酸明显低于对照组和HI组[(243.59 ± 61.49) μmol/L比(307.84 ± 80.12)和(305.45 ± 94.9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HI组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清尿酸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尿酸≤264.9 μmol/L 121例(Ⅰ组),265.0~338.8 μmol/L 122例(Ⅱ组)和≥338.9 μmol/L 122例(Ⅲ组)。Ⅲ组PH率明显低于Ⅰ组[0.8%(1/122)比8.3%(1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为参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年龄、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血小板计数、尿酸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较高的血清尿酸与较低的PH独立相关,与HI无相关性,血清尿酸水平对预测PH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尿酸 出血转化 出血性脑梗死 脑实质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短期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6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预后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基线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均衡混杂因素,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尿酸对卒中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86例患者,其中230例(59.6%)在3个月后随访时预后结局良好。血清尿酸水平与出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171, P=0.003),与住院期间NIHSS差值呈正相关(r=0.118, P=0.032)。根据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较高的血清尿酸水平是卒中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0.421,95%CI 0.327~0.541, P<0.001)。结论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清尿酸水平较高的患者有相对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更佳的短期预后。

  • 标签: 血尿酸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出血转化类型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3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统计出血性脑梗死(HI)和脑实质血肿(PH)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I、PH的危险因素。结果365例患者中,未发生出血转化328例(对照组);发生出血转化37例(10.1%),HI 20例(HI组),PH 17例(PH组)。PH组尿酸明显低于对照组和HI组[(243.59 ± 61.49) μmol/L比(307.84 ± 80.12)和(305.45 ± 94.9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HI组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清尿酸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尿酸≤264.9 μmol/L 121例(Ⅰ组),265.0~338.8 μmol/L 122例(Ⅱ组)和≥338.9 μmol/L 122例(Ⅲ组)。Ⅲ组PH率明显低于Ⅰ组[0.8%(1/122)比8.3%(1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为参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年龄、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血小板计数、尿酸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较高的血清尿酸与较低的PH独立相关,与HI无相关性,血清尿酸水平对预测PH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尿酸 出血转化 出血性脑梗死 脑实质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