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琴曲《广陵散》作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能够在中国广泛流传,其主要原因是该曲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特色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陵散》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古琴曲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巧妙的调式安排以及丰富多元的音乐主题;而《广陵散》的文化内涵则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人民反抗暴政的歌颂以及对于魏晋时期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同时,古琴曲《广陵散》也展现了魏晋名士嵇康个人超凡的音乐造诣。

  • 标签: 古琴曲《广陵散》 演奏特点 文化底蕴
  • 简介: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长江和汉水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武昌三地,俗称“武汉三镇”。武汉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590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财政收入502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 标签: 武汉市 城市建设 平安 专题 社区 安防
  • 简介:全世界有三个地方,每天奏响《威斯敏斯特》的旋律,伦敦、上海、武汉。“两江三镇的武汉,面积8494平方公里.印证了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预言: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时下,武汉社会舆论两大热点,撞击人心。

  • 标签: 武汉 表征系统 城市形象 纪实 大城 《建国方略》
  • 简介:我院民乐系古琴讲师、天津古琴会会长李凤云于九月二日晚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广陵琴韵——李凤云古琴独奏音乐会”。这是我市民乐演奏家首次在香港举行的个人音乐会。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琴者,乐之统也”,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广陵琴派的历史,从文献资料上追溯,约出现在隋唐时期,千百年来延绵不绝。李凤云曾得广陵琴派代表人物张子谦先生亲传,深得个中三昧,并博采众家之长,先后师从陈重、李祥霆、许健、李允中诸先生,形成了蕴藉、典雅的演奏风格。音乐会上,她演奏了《广陵散》、《胡茄十八拍》、《流水》、《韦编三绝》等传统琴曲,还演奏了著名作曲家李崇望创作的《禅思》。音乐会获香港中乐界一致好评。此前,还在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浸会学院做古琴专题演讲。

  • 标签: 古琴 音乐会 独奏 广陵 青年教师 琴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武汉赛马文化历史悠久,拥有厚重的马文化底蕴,是中国最有名的“赛马之都”。但至今武汉地区马文化却仅作为一顶鲜为人知的体育活动在“马圈”里进行传播。为使更多人了解武汉文化,阐述大数据对其传播的重要,本文从大数据与地区文化传播的关系,武汉地区马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大数据传播武汉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大数据 武汉马文化 传播
  • 简介: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否定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学说,同时代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论,认为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点而已。随着伽利略将望远镜对准太空,

  • 标签: 《天体运行论》 知音 人类 天文学家 哥白尼 科学家
  • 简介:<正>司各特认为,搞评论的是毛毛虫。托尔斯泰则说,批评家是评论聪明人的傻子。作家王蒙没有这种偏见。比如对批评家曾镇南,王蒙就认为,他对同时代作家,够得上是“能爱之,能知之,能赞之,能责之”的知音和诤友。他说:“曾镇南的一批评论之作所以能引起我的兴趣,首先不在于他对于作品的赞美之词、而在于他敢于也还善于对一些作品提出批评,这种批评相当有见解,有时候相当尖锐、富有论战色彩,大多是言之有理、甚或可以说是打中要害的”。(引自《王蒙谈创

  • 标签: 批评家 王蒙 诤友 评论家 张洁作品 中年作家
  • 简介:1920年(民国九年)阳春三月某天下午。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上面的漪澜堂茶室里,二位操江阴口音的茶客正在品茶谈心。坐在上首的那位中年人姓周名少梅。是驰名江南地区的民间艺人,擅长演奏各种民族乐器,率先在胡琴上运用移指手法更换把位,因此除"丝弦大王"外还有"三把头胡琴"的称号。他受无锡第三师范、无锡美专和公益中学之聘,担任学生课外活动国

  • 标签: 刘天华 玉皇殿 漪澜堂 周少梅 学生课外活动 阿炳
  • 简介:抗战初期,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团结了一批积极为抗战而创作的木刻作者队伍。周恩来不但是这个组织活动的指导者,更是这些木刻作者的知音。1939年2月28日,《新华日报》副刊版刊登了21岁的青年作者王琦的木刻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作品真实刻画了游击队在冰天雪地中艰苦战斗的场景。此后,王琦连续为我党创办的《战时青年》杂志每期创作封面木刻。其中有《嘉陵纤夫》、《警报解除以后》、《奔马》、《原野之春》等等。当时,周恩来对王琦设计的封面除鼓励赞美之外,也提出过一些批评意见,还要求他多为《新华日报》提供木刻作品。1942年1月,为了把《新华日报》办得更好,周恩来提议增加《木刻阵线》栏目。王琦担任主编。不久,周总理从延安带来“鲁艺”的木刻作品,供战斗在重庆的美术界人士和木刻工作者观看。1945年的10月10日,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开幕。11月中旬的一天,正在为双十和谈奔忙劳累的周恩来,亲切地会见了参加木刻联展的作者。他细心地了解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号召同志们要把木刻活动深入到广大工农群众中,不要只停留在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圈中。1946年10月,周恩来又在上海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接见了部分...

  • 标签: 周恩来木刻 知音周恩来
  • 简介:在我的投稿生涯和笔耕之路中,能如此强烈而持久触动我灵魂和心弦的刊物莫过于素未谋面而神交已久的《税收征纳》(原《武汉税务》)了,值此《税收征纳》迎来出刊“百期”纪念日之际,我将千言万语的感谢之情汇成一语:“高山流水”谢知音。什么是优秀的编辑?什么是优秀的杂志?专业门类不同、文化底蕴不一、知识层次不齐,答案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人认为:为社会提供了诸多好稿就可称为优秀的编辑、优秀的杂志。我同意这种看法,但我觉得标准似乎低了些。我更同意被誉为当今京城四大名编之一的张先生的观点:优秀的编辑、

  • 标签: 税收征纳 知识层次 武汉 京城 税务 文化
  • 简介:两干多年前一个细雨霏霏的黄昏,在汉江岸边,一个在林间避雨的砍柴郎,听到有人弹琴了一段优美动人的音乐,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他们就是擅长弹琴的伯牙和擅长听音辨意的钟子期。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无处躲藏,只好跑到附近的岩石下避雨。

  • 标签: 流水 高山 武汉市 岸边
  • 简介:《问津国学》是华中地区首档大型国学类电视栏目,本文从传播创新、传播个性等几个方面深入剖析国学电视传播的特点,以期探索现阶段我国电视传播国学的途径与方法。

  • 标签: 国学 电视 传播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创新路径。文中针对小学音乐学科教育的特征,并从音乐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音乐欣赏创新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让学生能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得到艺术的熏陶。

  • 标签: 小学音乐 欣赏 教学 创新 策略
  • 简介:7月18至19日,“冀城市发展论坛”在石家庄隆重举行。论坛由河北省台办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台湾中华建筑金石奖活动委员会、台湾工商企业经营发展协会协办。河北省委副书记、石家庄市委书记车俊、海协会副会长王富卿、石家庄市长艾文礼、河北省台办主任潘爱良、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国民党中常委朱风芝、香港台湾工商协会会长江素惠等参加了此次论坛。

  • 标签: 城市发展 发展论坛 工商协会 市人民政府 省委副书记 中国国民党
  • 简介:不知是哪个没唱够戏的小子“创意”出的“文化,经济唱戏”这么一句顺口溜儿,让某些没文化的人终于找到贬损文化的“座右铭”。卖冬瓜、卖南瓜、卖西葫芦也弄成一个节日,拿着国家、人民的钱,拉来一帮跑场子的明星,折腾那么几个小时就说是文化了。搭台子花出去的钱,超出了“发展经济”挣来的效益了。

  • 标签: 文化 “创意” 顺口溜 西葫芦 经济
  • 简介:北大教授陈少峰先生质疑“文化,经济唱戏”之说贬低了文化的地位。“很长一个时期里,文化仅仅被当作服务经济的‘手段’,甚至成为包装地方形象的政绩工程,文化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尊严。这是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一种误解,在注重提升软实力的今天,必须转变这一观念,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文化在唱戏的表现。例如,《哈利·波特》有20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

  • 标签: 文化产业 服务经济 北大教授 政绩工程 经济关系 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