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验教学,构建灵动课堂——实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改革实验教学,构建灵动课堂——实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吴让贤

吴让贤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毛坝小学445422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应大胆进行实验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由飞翔。

一、实验方案,让学生自行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是学生根据科学猜想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实验设计不仅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也能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搞实验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伙伴,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主交流方案、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我就是科学家”的感觉,实验活动才是愉悦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指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然后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二、实验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

实验操作能力是各种基本能力在实验活动中的综合体现。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动手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课堂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验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科学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且能和谐发展。

三、实验现象,让学生认真观察

观察是一种利用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抽象思维活动,学生可以透过表象认识事物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上升为理性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时,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观”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察”的能力。

四、实验结论,让学生交流总结

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的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事物规律,总结实验规律,得出实验结论,以形成理性认识。如在《种子萌发》这一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如温度、水、空气、光照、肥料等等。当他们提出这些因素与种子的萌发有关时,我就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同学们开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设计一套实验方案,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要求准确、清晰、全面地表述或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探讨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