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4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张进奇

河北省大名县北门口中学张进奇

【摘要】语文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而正是它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拥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艺术性。因此作为课堂中教与学媒介的语言,与语文课堂的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该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规范性;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那些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有广泛口碑的、深受下级拥护的领导称之为懂领导艺术。有些人话说得很动听,处处讨人喜欢称之为懂语言艺术,还有些人在公开场会如鱼得水我们称之为懂公关艺术。生活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教学观念由来已久,那么何为艺术呢?得到大家认可的说法是:①艺术在最广义上,是指任何技艺。②较狭窄的含义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就教学艺术含义而言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我们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探讨首先必须明确教学和艺术的密切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

达到了某些要求的创造性工作便是艺术。当创造使创造者的感情升华到完善的境界,当创造的成品的匀称美不仅给创作者而且也给观看这一成品的其它人带来了快乐的时候,这种创造便是艺术。教学是具有艺术内涵的,它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精湛的教书育人的技艺技能,又是没有成式可套及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还要注意运用语言、动作、音响、图像等形象化手段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和艺术有近似的对象

①艺术: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艺术既反映客观世界,又反映人的主观世界,但它不管反映主客观世界的哪一方面,都是以人为中心的,都是直接、间接或曲折地表现人的命运、感情、内心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艺术常被人称为人学。教育:教育的对象也是人,而且是处于发展之中,具有极大可塑性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学生。所以教学也是名副其实的“人学”,更何况现在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②教学和艺术都受其对象的制约。

艺术家常讲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第一流的艺术作品,深入生活、了解人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教学也同样要求对学生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研究教情,必须先研究学情,备课不要备教材而是备学生,要改变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③教学使用艺术的手段。艺术:主要是借助语言、动作、线条、音响等手段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分为四类:语言;绘画和雕刻(造型);表演;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教学:同样离不开语言、动作、线条、音响、色彩、图像等,尤其是现代教学,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表现出明显的形象化、审美化、艺术化的趋向,甚至于直接以艺术为手段进行教学。

三、怎样看待教学艺术?

1、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在规律指导下进行教学,问题就容易解决。

2、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学生的注意之门——学习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应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课文的起伏节奏和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结束时,注意增强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

魏书生老师: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即使到非教师讲不可的时候,我也尽可能用变换音量、音调和说话速度感情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用听、视、触、嗅等多种感觉器官感知文章内容。

3、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主要条件。

教学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类型的独特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的,要求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方法。一般说来,几乎每个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绝技。如上海嘉宾县中学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李传成老师的讨论式教学法,还有情境教学法、点拨式、阶梯式、研究式教学法及洪镇涛的“拈、讲、点、拔、逗、引、会、读”八字教学法。

长南路小学贺雄指导青年教师上课采取学—研—讲—评—改五步法获广泛好评。

4、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有经验的老教师总有他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样的教材内容,有的可以这样讲授,有的可以那样讲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激情型的老师,注意以自己的激情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反应快的老师习惯于对话式教学和变式教学,将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辨证地结合起来,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提高思维的灵敏度。也有的老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紧张、活泼、高效率,课堂下,独立、自由、减负担,他们教学也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5、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什么是不需要教?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多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就用不着教了。

如江西特级教师潘凤湘老师从教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去猎取知识,在猎取知识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思考力。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除了第四步为了信息正常流通和传输,教师进行必要解答外,其余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他说我是把学生的要求和我的想法统一以后,规定出若干规矩和制度,变成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坚持按这些规矩、制度去作,久而久之,学习质量就提高了,也学会学习了。

6、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和情感的共鸣,心灵和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使他们从自己所感受的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学会应怎样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深有体会地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以成效。”

四、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艺术的几个环节。

1、教学导课艺术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小提琴上弦、唱歌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求注意如下几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①针对教学内容。有位教师在讲《说谦虚》时的导课就设计得很精致,当记者问举世闻名的球王贝利在回答人们哪个球踢得最好的问题时,却说“最好”?下一个吧!对于自己成绩的这种态度,不是非常发人深思的么?

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等。

(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位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就使用了启发式教学,一开始教师问:“你们听说过用手去抓飞行的子弹的事吗?”对学生来说这种事情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教室内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开始思考了,一会儿,课堂沸腾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子弹飞得那么快,能用手抓住吗?”“我就听说过。”教师肯定地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出现这个情况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运动和静止’就要探讨这个问题。”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有位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运了一大批鸡蛋到非洲去卖。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一连三天都卖不出去,于是他的夫人接着去卖,不到一天卖完了。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学生诸多猜想,但多不得要领,教师便托出谜底,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里便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衬托的道理。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4)、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要引起进一步的深思。

(5)、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距离。

2、教学艺术高潮

课堂中的高潮部分是整堂课最精彩的段落,是提升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予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①突出学生主体,提高教师主导能力。

a.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被激活的思维和教师的顺势利导显得水乳交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诠释,再和同学讨论协商,互通有无共同提炼探究,为高潮的到来埋下了伏笔。b.提高教师主导能力,教师不但要会教,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能导能演,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设计上要动脑子,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要在时间上把握,给高潮的到来留有一定的余地。

②通过一些具体办法把握课堂教学高潮。

从艺术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像一部影片,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等过程,酝酿高潮就必须从导课开始,好的导课就象文章或影片的开始,看能不能抓住观众(学生)的心,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就精力集中劲往一处使。通过各种形式的导课创设问题的主题,再展开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在快要到达高潮时设置悬念,通过情绪的感染,循循善诱的启导,紧张活跃的竞赛,出奇制胜的应变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感的表演等等手段,从而达到高潮,当然,一堂课可能有多重高潮,所谓高潮迭起就是这类课的体现。

③从教学评价上去把握课堂教学高潮。

教学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面,而且这种评价不是点状的,是网状的,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教学评价也是衡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通过自评,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则体现是学生共同劳动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在讲述时常有创造性表现,给整堂课带来惊喜而形成无数个小高潮,学生的互评体现同学之间的包容、团结协作。老师的评价提炼整堂课的质量,延伸教学内涵,此时的师生整个意识处于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状态,富于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溢于言表。这样,教学的高潮便达到了。

3、教学艺术节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旋律性变化。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一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言太慢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瞌睡,这都是我们教学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艺术节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慢得宜。这里所谓“快”和“慢”,是就教学过程的速度而言的,教学速度的快、慢安排,既包括对教学内容各个部份,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更强调对教学过程中时间消耗速率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与非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用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内容安排得错落有致,时间和分配大体要适当。重点要突出,可反复地讲;难点要分散,则缓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代,可简明地讲;新课引入宜快,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则应适当放慢速度;学生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学生难的问题则要重锤敲打;两个小步骤之间的过渡可以快些,而两个大步骤之间的过渡就需慢些,怎样才算教学艺术节奏快慢得宜呢?使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讲课的进度,不致使中差生出现掉队现象;使用慢节奏时,仍能保证学生适度紧张的学习活动,不致使他们觉得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课堂教学中快、慢节奏交替出现“柔性”转唤,使教学组织结构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2)、动静相生。这里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老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运动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高明的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会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优秀教师的教学也很重视动静的合理搭配与巧妙转换。如在学生答问、讨论之后,教师出一总结,写板书,学生做笔记,课堂气氛由闹转为静,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讨论问题的理解,把讨论问题条理化,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的好效果。此外,在小学低年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可以加些课中操、唱歌、游戏、休息等活动,来调节学生大脑,减少疲劳,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

(3)、疏密相间。

这里所谓“疏”和“密”是就教学活动信息的密度而言的,一节课,学生接受信息的量度,最终还是看他可以记忆贮存多少新的知识。疏密相间,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密而不疏,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情绪则会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注意把握学情,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本人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四岁的小孩学钢琴,每个星期只能学一个曲子,但上课时间不宜超过六分钟,六岁的小孩,可学两个曲子,时间可上半个小时,但中间要休息一次。

(4)、起伏有致

这里所谓“起”和“伏”,是就教学过程的态势而言的。潮有涨落,山有峰谷,事物运动的过程往往呈现波浪式状态,教学过程也是贵在曲折起伏,跌宕有致,才能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而如果一味地平铺直叙那就乏味了。前苏联的调查研究表明,45分钟的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识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学生处于上一节课的影响之中,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之前的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地趋于衰退。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5)、抑扬顿挫。这里所谓“抑”和“扬”是就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而言的,是指教学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的变化,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可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正如古人所讲:“唱曲之妙全在顿挫,顿挫得款则其中神理自出,如刘欢演唱的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古功罪,任凭说海雨天空,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重青史,却不料身后学名滚滚来,有道是得民心者……”

(6)、整体和谐。课堂教学“起承转合”的每一细节,都应缜密思考,精心设计,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犹如一首乐曲不可乱弹,教师在讲台上,犹如乐队指挥,要用心调动每一种乐器,演奏出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课堂教学艺术探讨无止境,例如教学启发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板书艺术、教学提问艺术、教学幽默艺术等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每一位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而成为专家。

参考文献?:[1]?陶传贵。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文教资料,2005,32?122-123?

[2]?骆小兰。教师语言的艺术[J]。文教资料,200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