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的六年级小古文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基于统编教材的六年级小古文教学策略

郦泺静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摘要】统编教材特别重视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编写理念之一直接体现在教材内容上,其中六年级由原来的2则增加到4则。本文以小古文的内在教育价值为切入点,对四篇小古文教学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指导,对六年级小古文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提升小古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统编教材 小古文 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对古文内容的大意进行简单了解,并尝试背诵即可,而对于文言词汇的积累,文言中蕴含的思维及其文化等,总是发掘不多,引导乏力,教学具有局限性。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教材和教学实际,对小古文内容进行深度探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加以优化,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使他们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初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古文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培养学生语感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认为“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语言的建构初步能力首先是借助语感,然后逐步走向理性。语感随着言语经验的丰富而增长,随着积累的深度和数量的增多而提升品质。”统编教材中的小古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比现代文更讲究声律的抑扬顿挫、起伏有致,且叙事曲折、故事感强,富有生活气息,非常适合诵读积累。而儿童对音韵和节奏的感受优于成人,对他们来说读小古文就像唱儿歌、读诗一样明快。在诵读过程中还可以辅之以动作,以多种感官参与、潜移默化,语感的生成速度和品质都会有效提升。

(二)促进学生文学审美情趣发展

审美在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表征,在小学阶段主要体现为对美的欣赏与创造。应该说教材中的文言文承载了丰富的美学元素。从内容上看有梁启超对中国少年殷殷期盼的家国情怀之美,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美,有苏轼书戴嵩画牛的艺术之美,有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之美。从形式上看小古文讲究平仄和句式长短和谐,有非常丰富的韵律美。在修辞上经常运用双声、叠韵、排偶、回文、反复等手法,读来回味无穷。至于炼字炼句,凝练含蓄之美更是文言文的精髓。可见小古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引领和促进学生审美锻炼和精神发育的过程,是教师教文育人,学生学会读书做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材中的小古文,不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过“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统编教材中的小古文选自《论语》《韩非子》《孟子》《世说新语》《吕氏春秋》《孟子.告子》《列子.汤问》等,这些古文滋养了我们的祖先,作为一脉相承的中国人,了解他们读过的文章,就是一种传承。

小古文所记载的当时朝代与地域的民俗风情等也是显见的文化。文以载道,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更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教材中的小古文涉及了孔子、孟子、韩非子、朱熹、曾国藩等名家先贤的思想。或许他们不能反映一个学派、一种思想、一个作家的精髓,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照耀。显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课标教学要求,小古文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统编教材的六年级小古文教学策略

(一)反复朗读 循序渐进学文言

优秀的文言文,文笔往往优美、精湛,朗读它往往能品其所言,得其所未言,并感受其精妙的音韵美。小学语文六年级统编教材共涉及《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学奕》《两小儿辩日》4篇小古文,虽然篇幅字数较少,但由于文言与白话文存在极大的区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较大的难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需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音韵,强化学生语感”,教师需要予以重视,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以《孟子.告子》中的节选《学弈》教学为例,古文字数较少,但涉及了古今异义和虚词,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首先要确保学生可以熟练的朗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相关字词的含义,如“弈”所指的是围棋;“鸿鹄”所代指的天鹅;“援弓缴”的意思为拉弓箭,当学生明白字词含义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断句,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标点符号和古文的朗读节奏进行阅读,阅读过程需要联系上下文的含义,从而更好的体会小古文中的节奏。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朗读,这种朗读教学并非是单一的重复性阅读,而是需要遵循一种循序渐进的阅读原则,进行知识丰富和难度提升。还是以《学弈》教学为例,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假如你是弈秋,你会通过什么方式教授别人学习围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课文进行朗读,通过语气与语感的体会,感知弈秋教授围棋的过程,可以更好的理解古文中的情感基调。再或是以《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字词的意思,“孔子东游”的意思是孔子在东方游历;“斗”所指的是太阳;“盘盂”指的是吃饭的碗;“沧沧凉凉”的意思是清凉中带有寒意;“探汤”为将手伸到热水中。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后,可以在阅读中感受两个小孩对话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小古文所蕴含的主要观点为“知识是不分年龄界限的,向孔子一样的圣人也要向他人学习”,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二)运用方法 自主学习解文言

小古文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主旨,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提出“应当让学生充分利用既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注释理解,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根据这一指导来看,小古文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过度的进行逐字翻译,而是基于教学难点的讲解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结合小古文的故事情节和插图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自主学习中对小古文学习产生兴趣,以此加深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

以《书戴嵩画牛》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两幅不同斗牛图,让学生对斗牛图中的牛尾位置进行观察,理解“尾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都是怎样的动作姿态,增强教学趣味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教学。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进行问题提出,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如“种田需要问农民,织布则需要问织女”这句话对应的原文是什么?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通过这样的问题提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被很好的激发,在小古文学习中理解古代的表达方式,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或是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所给出的注释对小古文进行翻译,学生通过翻译后可以明白课文中所讲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杜处士晒书戴嵩的画作时被牧童嘲笑”,学生可以感受到复杂的小古文其实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隐藏了有趣的故事,只不过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现代化表达方式存在差别而已。

语文小古文学习不能仅是进行单一的教师讲解,而是需要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小古文学习体验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小古文的认知和理解。以《伯牙鼓琴》教学为例,该篇小古文的字数和古今异义的字词较少,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难度相对较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熟读和背诵,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是如何快速背诵的,然后通过五年级所学过的《读书三到》中提到的背诵的方法:仔细看、反复读、认真记,巩固学生的知识,从而更好的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拓展。学生通过这样的读书实践会感觉学习过程难度明显下降,从而产生对小古文学习的兴趣,既可以加快新学小古文的理解速度,也能够巩固既有的知识内容,真正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习过程。

(三)质疑问难 深度探究辩文言

考虑到小古文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批判,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审美情趣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古文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以《书戴嵩画牛》教学为例,课文中涉及了牧童的“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笑而然之”通过两个“笑”的运用展现出了两个存在明显差别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从“笑”字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两个不同笑的过程能否交换位置,请说出你的答案”,学生会根据问题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得到牧童和杜处士的人物塑造差别,以此掌握作者通过一个“笑”字巧妙构建两个人物形象的描写技巧。再或是以《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文讲解使学生明白孔子与两个小孩的不同人物形象,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两个小孩子谁的观点更有道理?”当学生思考提出观点后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两个小孩通过感觉判断太阳远近的方式并不正确,并进行科学知识拓展,使学生认识到天气的冷热取决于温度的高低,早晨冷中午热也不是由于太阳远近因素所导致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学会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认知事物和开展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对于教学来说,既要保证其创新性,也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精髓,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小古文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高度契合,并且满足学生的学习特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六年级小古文教学时,应当结合古文题材与内涵,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深化古文理解,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魏洁丽. 统编版语文小古文"三文融合"教学的开展[J]. 智力, 2020(26).

[2]何荣. 统编教材中小古文的渗透与教学策略[J]. 语文世界, 2020(Z2).

[3]陈兰兰. 引领趣味,风景这边独好——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教学策略初探[J]. 新课程, 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