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教育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论思政教育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谢峰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北石家庄, 350000)

【摘要】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下,诸多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而青少年的思想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不能对准确的辨别接收事物的好坏,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就成为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自古以来,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将从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展开思政教育的诸多手段以及思政教育在音乐教育课堂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音乐教育;思政教育;中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明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中也提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及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的发展。现在中学的很多学校只关注学生们的成绩和本校的升学率,往往忽视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的修养。总书记强调说要让思政课“活起来”,我们应该一直探索我们的音乐专业如何和思政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对于优秀的音乐作品来说,它必定是具备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其红色歌曲更是宣扬当前时代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我们更应该注重如何在思政课堂中进行音乐教育的培养与学习,要结合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使青少年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政治的熏陶与培养,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中学思想政教育现状分析

学生们在思想政治课中以通过老师传统口头授课学习思政,这也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特点。许多知识抽象难懂,由于未经历社会的坎坷,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对一些知识难以理解。有些老师一味追求课堂进度,从而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们失去对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效率较低。而现在很多学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和享受生活,抗压能力弱、对待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如果老师在音乐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知道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方便理解当时的政治思想。在对学生进行思政培养方面,可以使学生们扩阔视野,从专业技术的各方面进行渗透,而不是通过唱红歌这种单一的形式进行思政培养。可以将音乐与思政、美育作为结合点,进行育人模式的改革,要争取在专业教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模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1. 思政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1. 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们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作曲,以诗人光未然所写的长诗《黄河吟》作为歌词的合唱套曲,其作品创作于1939年,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采用了进行曲的体裁,刚劲有力,振奋人心,创作动机以大跳的音程关系以及之后逐渐扩张音型的写作手法,使歌曲充满力量振奋人心。通过这样的背景分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的熏陶与培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新中国是用前辈的血汗建立起来的,让学生们认识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乐曲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思想方面进行引导,告诉学生们有国才有家,使他们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者。而在《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上主要是张寒晖作词作曲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战斗年华》中的插曲,其歌曲创作的缘由是作者亲眼目睹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和东北人民的流亡惨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强调第二部分,通过带领学生反复教唱的教学方式,体会情感,要在教学中强调此部分应以环回萦绕,反复吟唱的方式展开,要在演唱过程中,逐步推动,感情更加丰富,在尾声情绪要达到高潮,体会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孕育的情感,在音乐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在音乐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和思想完善上要做出更加不懈的努力。


  1. 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们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加入我国国粹——京剧的唱段,又或者是我国各地域的民间曲调,让学生可以在音乐中准确定位我国的地域特色,使之与地理音乐结合,对我国音乐文化建立深厚的情感。我们可以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扩充具有中国艺术特征的作品,深度挖掘本土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对其作品进行深度分析,达到课堂思政的目的,有目的有规划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影响,同时带领学生鉴赏本土艺术作品,提升学生在音乐材料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对本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建立本民族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全方位、多维度的贯穿在音乐教学学习中,带领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也是课堂思政渗透于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同时,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理论学习,其教学手段多种多样,都与互联网做了进一步的结合,我们的课堂思政教学也要紧跟时代脚步,在线上教学微课堂中,加入课堂思政的内容,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发挥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将课堂思政的受众群体与覆盖面变得更广。


三、教师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音乐课堂实践中

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载体,它通过间接或直接地使学生们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们摆脱以往的理论说教模式。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将学生们带入到情景当中,从而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必须开拓思维,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音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在课堂中,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禁锢在桌椅前,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法,创造良好地教学氛围,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演奏、演唱,倾听音乐,使学生的自主的创造性最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课堂的愉悦度和参与度,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美育作用。老师在课上可以充分利用歌曲的背景介绍,注重对学生们的情感价值观,不可一味的讲述歌曲重难点而忽略歌曲本身的价值。课下老师让学生询问长辈学习红色歌曲和红色事迹,并与同学交流分享。学校可以组织节日合唱比赛,老师带领学生排练、比赛,从而加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课上可以给学生播放爱国主义电影和话剧,从中学习表演经验和教育思想。


四、结语

在当前时代是一个奋斗发展,弘扬正能量的新时代,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我们的年轻一辈都应该建立完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应该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价值的塑造贡献力量,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带给他们一双认识美,发现美的眼睛,正确认识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课堂思政中的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离不开青年们的正确的价值观,将思政理论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在课程中加入本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这也是课堂思政中重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霞.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中国音乐教育,2020(07):45-48.

【2】林典.爱国主义音乐与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与探究[J].艺术评鉴,2021(02):118-120.

【3】陈艳伟.经典红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音乐,2021(02):24-26.

【4】赵杰.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J].林区教学,2021(03):98-100.

【5】赵菁,陈俊.红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5):146-149.

【6】袁芳.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J].艺术评鉴,2021(04):118-120.

【7】贺艳姣. 立德树人宗旨下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9.

【8】刘芙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乐教研究——以西安市庆华中学思政课堂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228-229.

作者信息:谢峰,男(1998.2.9—),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