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有效活动 成就精彩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2
/ 2

点亮有效活动 成就精彩课堂

王秀荣

北京市通州区 潞城镇中心小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的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意识的确不断加强,各种活动五彩纷呈,那么如何将活动有效渗透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悟,玩中反思”,让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将活动设计的精妙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呢?在五年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

一、探求活动方式,精一点儿

教学方法是小学品社课程中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在品社课教学中选择适当、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感,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方式多样,如:阅读、讨论、游戏等。每一项活动都有其运用的范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一种教学活动的效用。而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活动方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例,精选活动方式创设不同的活动,既要有趣又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尽力避免过于简单的无效活动。

如我在教学《独特的汉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有简单到复杂这一演变规律时,开始我才用了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我出示了甲骨文的猴字和现代的猴字让学生进行比较,之后问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看完后几乎没人举手,后来我引导孩子只是表面的知道又复杂演变成简单,没有完全的领悟到这一规律,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便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分小组比赛的形式分别写两个猴字,之后学生们体会很深,在活动中获得了真实感受,感受到汉字的演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在教学中,我还经常根据课型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课堂充满活力。比如在《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时,我让两名学生扮演妈妈和孩子去商场购物如何正确的乘坐电梯的情景,开始表演了一个不守规则的情景,让其他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判断对与错,根据学生的发言我进行总结,接着又做了一次正确的示范,我想通过学生们的亲身表演和辨析,学生们对于如何正确的乘坐电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了解到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有规则,我们要时刻遵守规则,生活才能更美好。还有就是在讲《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开辟的艰辛,我精心设计了一段客官住店吃饭的情景,通过客官与老板的对话,使学生们了解到我国的很多蔬菜、水果、文化等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的,是这条路沟通了各国文化、经济的交流与传播。

总之,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生动活泼的方式,有秩序、有目标、有层次、有创意的、没有教育痕迹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也最能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多维目标。

  1. 力求活动参与,全一点儿

课改以来,每位教师都在“说”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但是,多数课堂仍旧是有形而无实。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教的是举手的学生,训的是学会的学生,即使是小组交流也是那些少数尖子生的演讲,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这样课堂变成了优等生生动的表演课。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都精心设计,力求让所有学生参与。

如在教学《独特的汉字》一课时,在看完汉字的演变顺序的视频后,为了让学生加深了解,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各个体的猴字摆摆相应的顺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为了使每位学生都动起来,我布置了活动要求,小组内的每名学生每人一个字体进行摆,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都能够了解到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了解到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兼顾了不爱动的孩子。

另外,在课堂上,我都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急于求成。每次在设探索性活动的时候,我都让学生们在活动伊始进行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任务,不会让一些学生只是学习活动的陪客。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指导方法,使学生全员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参与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力求能让全体学生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确有所得。

三、引入活动评价,巧一点儿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是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而是贯穿于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的可持续的过程,随着课堂的教学现实而生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价值的评价一定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让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用积累性评价模式完成课堂教学后的终结性评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随时调整和改进学习行为,不断获得道德认识的深化,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去年在我任教的六年级有一个男生,长得胖乎乎的,坐在教室的最后边的角落里。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成绩不出色,但是他也不是很淘气的孩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很少关注到他。就在我在上《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的这节课时,他表现的格外认真,不但带了我要求带的和家人的一些照片,而且带全了家人成长册几乎每年的都有,就连我让学生当堂写一篇小片段,表现家人对自己的爱,写的也很认真,很真实,在展示优秀的作品的时候,我也展示了他的作品。也许由于他平时太不出众,总之有的同学对于他的作品得到我的表扬提出了异议:“老师,他写的什么呀”“他也能写出好的”学生中发出了“嘘……”声。这时,我留意到原本有些兴奋的他这时低下了他圆圆的可爱的大脑袋,而且脸憋得通红,直到头低的不能低的程度。“同学们,你们看他写的妈妈对她的爱,既有文采又有真情实感。” 我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着,“写出妈妈对他的关心,也写出了他对妈妈的爱,对妈妈孝敬的打算。还有具体的做法,不像其他同学的泛泛而谈,并且带的家庭照片很全,你们说,他的作品、他今天的表现是不是很真实很优秀呢?”学生们听了我的解释,终于认可了他。并为他鼓起了掌。看着他重新抬起羞得通红的大脸盘,我们俩会心地一笑。从那以后,我发现这位同学明显地变了,他变得更自信更可爱了,他上课越来越认真了,而且他更愿意接近老师了。班主任老师都说他的变化很大,不管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表现的很积极。

如:在执教四年级《我学会了》一课时,课上设计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我才用了生生互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当一个孩子展示完画画时,另外一个孩子评价说:你的语言表达清晰,说话有条理,展示的作品也很好,就是说话声音有些小等,孩子们在这样的评价氛围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育人并非说教,可以让师生互动,还可以生生互动,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使教学活动开展的更有效。

总之,每一项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激励性和发展性的有效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评价还可以帮助儿童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思维和认识,培养和锻炼能力,以提高活动的效率。要注意不能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程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包括发言次数、质量以及操作结果、合作过程等,肯定其积极因素,使活动成为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平台,促成学生对活动的积极响应。

总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一味的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活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品德与社会这个开阔的领域进行升华。


参考资料: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邬冬星《小学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