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点减法,更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1

做点减法,更好

姜楚航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邮编: 201620

自古以来,不少人都信奉这样的人生信条:朋友交得越多,金钱积攒越多,权势越大越好。可实际上,不停地做加法,果真对人生有益吗?

就拿交朋友来说,虽然多结交一个朋友,便多一条门路;但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活中被“朋友”伤害的人也屡见不鲜。有的人为了名利,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万一交到这样的朋友,可就惨了。打个比方,平时吃的菜,几乎是一种味道,有时也有两种,像“糖醋排骨”,可是谁见过,酸甜苦辣咸全都放在一起,敢吃的人没多少了。因此,比起一味地、不讲究策略做加法,不如适当做点减法,或许收获更多。

晋代的陶渊明,他遵循内心的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看似失去了世人艳羡的功名利禄。然而,人生一世,纵然得到“金玉满堂”又怎么样,看看石崇与魏忠贤,哪个有好下场呢?陶渊明虽失去了物质的“金玉”,却恪守了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这便是我主张的减法之道。

当然,做减法,也不能随意地做,否则会失了轻重,甚至“自毁长城”。比如宋文帝刘义隆,他即位后,因檀道济权力大、势力强,加上朝中大臣的挑拨,便对檀道济起了杀心。檀道济被关进牢里,死前大喊了一句:“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北魏人毫无畏惧地进攻宋国,直逼宋都建康。宋文帝这才后悔杀了那几位名将。

可见,做减法,要学会权衡利弊。

对于做减法,明朝的姚广孝深谙个中之道。他早年跟着朱棣造反,为朱棣出谋划策;功成名就后,他深知功高震主,便压抑名利之心;明明有机会成就大名,却低调地做了“黑衣宰相”,也因此保全了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去做减法,就像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样。

一个人自觉生活沉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便向禅师求助。禅师给他一个竹篓,说:“我要去山上取一些彩石,你与我同行吧,见到美丽的石头便收到篓中”。这人同意了。

他每走几步都能见到一块美丽的石头,便把见到的石头都装进了竹篓里。过了一会儿,禅师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说:“我觉得越来越沉重了。”

装得越多,就会越痛苦。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物壮则老。

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负担,自然会活得轻盈而自在。

姓名:姜楚航

籍贯:黑龙江省明水县

学校: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学历:初中

邮编:201620